曹淑萍
(婁底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 外語系,湖南 婁底 417000)
公示語即“公開面對公眾,告示、指示、提示、顯示、警示、標示與其生活、生產(chǎn)、生命、生態(tài)、生業(yè)休戚相關(guān)的文字及圖形信息”,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強制性”等應(yīng)用示意功能⑴。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的成功舉辦,海南“國際旅游城市”的成功申報,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進一步加強,與國際間的交流也日趨頻繁,來華觀光旅游、探親訪問、學(xué)習(xí)交流、商業(yè)交往的外國人士與日俱增,因此公示語使用英漢雙語標識便顯得十分必要。準確而又地道的英譯公示語,能幫助在華外國人士更便利地學(xué)習(xí)、工作和生活,而不規(guī)范的公示語翻譯則將給外國賓客帶來諸多不便,削弱對外宣傳效果,影響對外交流,因而對漢語公示語翻譯的研究,在譯界備受關(guān)注,諸多學(xué)者從功能目的論、關(guān)聯(lián)理論、交際翻譯論等理論視角對公示語的翻譯從原則、策略、方法等方面進行了研究。這些研究對公示語翻譯的規(guī)范化起了積極的推進作用,為進一步深入研究公示語翻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本文將模因理論應(yīng)用于漢語公示語翻譯研究,嘗試從模因論視角對漢語公示語英譯中策略的選擇問題進行探討。
公示語雖只寥寥片語,但公示語的翻譯對譯者提出了不少挑戰(zhàn)。就目前國內(nèi)公示語譯語現(xiàn)狀而言,即使在國際化水平很高的大都市或國內(nèi)外知名的旅游勝地,其公示語譯語環(huán)境也并不樂觀,因受各種牽強的漢語思維及表達習(xí)慣影響而出現(xiàn)的漢語公示語翻譯不規(guī)范現(xiàn)象仍十分常見。除字母大小寫混用(如“停車處”譯為ParKing)、單詞拼寫錯誤(如某某證卷公司譯為××Secruities)等不規(guī)范的譯文外,其錯誤主要表現(xiàn)為硬譯、誤譯及亂譯等現(xiàn)象。
因受譯者的母語語法、語用負遷移等因素的影響,譯者以中文思維按中文語序機械套用與逐字翻譯公示語。如“游客止步No Entrance”譯為Tourist Stop;公路上的“保持車距Keep your space”譯為:Keep the distance between vehicle;“打9折10% Off”譯為:90% discount;“營業(yè)中Open”譯為:In Business; “市公安局報警中心City Police Report Center”譯為City Center of Reporting to the Police。這些逐字逐詞、一一對應(yīng)的硬譯,不僅在語氣上生硬,有失禮貌,而且未能考慮外國客人的心理因素,也有悖英語的語言習(xí)慣與表達方式。
因跨文化知識匱乏所致的語用失誤,其中多數(shù)在于譯者對原語及目的語雙方社會、文化語境了解不夠,對目的語讀者的語言社會習(xí)慣陌生而產(chǎn)生的無意識語用失誤。主要表現(xiàn)為譯者使用不恰當?shù)恼Z氣和情感譯出不符合英語思維及表達習(xí)慣的公示語譯語,如某汽車站候車室里一則公示語“貴賓候車室”的譯文為“Distinguished Guests Wait for a Bus at the Place”,整則公示語譯語結(jié)構(gòu)冗長,語氣失禮,改變了原語的語氣及交際功能,由提供信息變成了命令語氣,外國旅客看后會產(chǎn)生誤會,好像旅客在等車時也有貴賤等級之分,內(nèi)心感覺不舒服。如改譯為 “Reserved Waiting-room”則既言簡意賅,又不失禮節(jié),符合英語國家讀者的思維及表達習(xí)慣,顧及了受眾的接受心里,讀者對其含意不需費時予以推敲,一看便懂。
亂譯現(xiàn)象也常見,如某超市里的幾則翻譯:“請勿食用”譯為No food; “熟食”譯為Familiar food; “出口處”的譯文為Export。這些英譯純屬是譯者為所欲為的亂譯,公示語指示、提示的功能喪失殆盡,外國受眾看后莫名其妙。再如在××市一本對外宣傳畫冊上把“××市人民政府”翻譯成了“The Government of People’s Republic of ××”譯者不負責(zé)任地將一個城市譯成了“共和國”。公示語的翻譯特別是涉及社會、政治、經(jīng)濟、地方特色等方面的專業(yè)術(shù)語的翻譯是一項嚴謹?shù)墓ぷ?,譯者必須嚴肅認真對待。
模因(meme)是文化傳播的基本單位,靠復(fù)制、傳播而得以生存,任何能夠通過“模仿”的過程而被“復(fù)制”并得以傳播的東西都可以稱為模因(2)。根據(jù)模因論,語言本身就是一種模因, 模因也寓于語言之中,任何字、詞、短語、句子、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過模仿得到復(fù)制和傳播,都有可能成為模因(3)。公示語是公開面對公眾的文字及圖形信息, 作為一種獨特的應(yīng)用文體,既有模因的特征和性質(zhì)(屬于語言),也有用來被復(fù)制和傳播的目的(對象是公眾),由此可見公示語就是模因。漢語公示語英譯是用英語對其語言符號進行闡釋,以其特殊的交際方式實現(xiàn)跨文化語際交流,能模仿、復(fù)制和傳遞信息,那么公示語譯語也是模因(4),因此漢語公示語的翻譯可以將漢語公示語、漢語公示語英譯和模因相結(jié)合,以模因論為指導(dǎo)進行研究。
當某一漢語公示語模因成功地轉(zhuǎn)換為英語公示語模因,漢語公示語模因便得到傳播,實現(xiàn)了公示語中英兩大文化領(lǐng)域之間有效的交流和溝通。如果譯者所編碼的公示語英譯模因新載體不為讀者普遍接受, 便不可能感染新宿主, 因缺乏生命力而無法生存,也就將中斷傳播而夭折。那么要想漢語公示語模因在英語國家受眾中得以傳播, 譯者必須對其進行有效的編碼, 才有可能傳染給更多的受眾,發(fā)揮公示語譯語應(yīng)有的功能。
策略的恰當運用是翻譯成功的關(guān)鍵所在。要譯出得體規(guī)范的公示語譯語,完成漢語公示語模因到英語公示語模因的成功轉(zhuǎn)換,達到與漢語公示語模因等效的語用功能,實現(xiàn)公示語中英兩大文化領(lǐng)域之間有效的交流和溝通,以模因論為指導(dǎo),歸化異化策略不失為譯者之首選。
“歸化”是指譯者以目的語語言文化為歸宿,向目的語讀者靠攏,選用符合目的語語言文化規(guī)范的譯文傳達源語文本的內(nèi)容。消解源語文化因素,彰顯目的語文化價值觀,使讀者閱讀翻譯作品時感覺是在閱讀目的語原創(chuàng)文本(5)。譯者歸化翻譯策略的使用,將利于目的語讀者對源語的核心模因的正確理解。
公示語因其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強制性等功能,其使用目的明確。漢語公示語英譯的目的在于方便來華外國人士在華學(xué)習(xí)、工作和生活。因此公示語的翻譯應(yīng)依據(jù)英語思維和表達習(xí)慣盡量達到意義上準確得體,語用上等效,對其宿主產(chǎn)生相似的感染,對讀者產(chǎn)生相似的效果,給公示語受眾直觀信息,使其一看即懂,從而達到公示語對外交流和宣傳的實際效果。尹丕安提出大多公示語可以采用歸化這一翻譯策略予以翻譯,他認為“歸化翻譯強調(diào)要盡可能在目的語中尋找和源語文化信息相似的模因,相對忠實地傳播原作模因綜合體中的核心模因,以期產(chǎn)生原作模因?qū)ζ渥x者產(chǎn)生的相似效果”(5)。
根據(jù)模因論,盡管英漢兩種語言差異明顯,但文化的共性使得相對的模因復(fù)制成為可能。除了一些具有鮮明民族文化特色的漢語公示語,大多數(shù)漢語公示語可以從英語中找到相似模因,并產(chǎn)生同樣的語用效果。常見的表指示性、提示性的公示語可用歸化策略直接借用英語中的相似模因予以翻譯: “結(jié)帳收銀臺”(CASHIER),“門診部”(OUTPAITIENT DEPARTMENT),“禁止亂刻亂畫”(KEEP CLEAN);表限制性、強制性如表“嚴禁、禁止”等意義的公示語譯為No結(jié)構(gòu):“不準張貼”NO BILL、 “橋上禁止超載”:NO OVERTAKING ON BRIDGE;表“……專用”意義時英語公示語中“…ONLY” 結(jié)構(gòu)的使用: “步行街”(PEDSTRAIANS ONLY)、“吸煙者請到吸煙區(qū)”(SMOKING IN DESINATED AREAS ONLY)等。以上譯例通過直接套用譯語現(xiàn)成的語言模因,在用詞上基本不加改動,所譯出的譯語符合英語思維及表達習(xí)慣,保留了目的語讀者所熟悉的核心模因,更易于的語讀者理解與接受,并產(chǎn)生與源語模因相似感染效果,更利于模因的生存?zhèn)鞑?,不失為一種良策。
歸化翻譯策略在漢語公示語的英譯中作用顯著,易于被目的語讀者接受,但從模因傳播的角度來分析,歸化翻譯策略的使用其實質(zhì)是以犧牲漢語公示語所附帶的文化信息為代價,它剝奪了受眾了解異國獨特文化的機會,阻礙了目的語受眾對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的了解,不利于漢語文化模因在英語國家的傳播,更不便于漢、英兩種文化之間的順暢溝通與交流。隨著跨文化交流的頻繁,目的語受眾對源語文化的接受力逐漸增強,為了使?jié)h語模因順利進行跨越文化疆域傳播,保證模因復(fù)制的多產(chǎn)性與長久性,追求高保真度的模因復(fù)制,純粹的歸化翻譯策略遠遠不能滿足要求,這樣異化翻譯策略也就成為模因傳播的需求和趨勢。
與“歸化”相反,“異化”即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接受語言文化之間的差異,向源語文本作者靠攏,選用與源語表達方式對應(yīng)的譯文,力求保留源語語言和文化特色,使讀者領(lǐng)略異域的風(fēng)土人情和歷史文化?!爱惢狈g,一般以突出異域色彩為出發(fā)點,注重異域風(fēng)俗文化、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表達習(xí)慣等(6)。當然異化翻譯策略的使用會增加受眾解碼譯語的難度,也有可能對漢語公示語模因的感染范圍、模因強度產(chǎn)生影響。如具有中國特色的公示語“一國兩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s)、 “八榮八恥”(eight honors eight disgraces)等的英譯,雖然受眾在初次接觸時會有些難以理解和接受,但從長遠的角度,異化翻譯策略是源語模因在目的語中傳播的唯一途徑。請看更多譯例:
世界自然文化遺產(chǎn)江西三清山上景點之一的“觀音送子”,其對應(yīng)的翻譯是Goddess of Mercy Delivering Children,譯者使用歸化翻譯策略將“觀音”翻譯成Goddess of Mercy,譯者的本意旨在便于外國游客理解接受,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漢語中這一承載著豐富中國文化內(nèi)涵的語言模因“觀音”就得不到有效的傳播,況且在西方希臘、羅馬神話諸神中也并沒有“觀音”神,這樣便會增加外國游客理解的難度,公示語應(yīng)有的作用也無法得到體現(xiàn)。劉桂蘭認為不如直接用漢語拼音采取異化策略翻譯成Kwan-Yin,或 Guan Yin(7)。“千手觀音”譯為Thousand-hand Kwan-Yin/GuanYin。
廣州白云山上景點眾多,就其標牌名稱的翻譯楊國民先生(9)曾做過一番研究,他認為“白云山”采用歸化策略翻譯成的“White Cloud Mountain”或許能夠讓國外受眾得到最大的認同感和滿足感。但是廣州標志性旅游景觀“白云山”這一模因在英語中便得不到傳播。如異化翻譯為“Baiyun Mountain”,既使外國受眾明確游覽的對象是“mountain”(山),又傳播了這山的名稱叫“白云”的信息。這樣,便增加了“Baiyun”這一模因在英語中的傳播機會。同樣的譯例如“山頂公園”, “白云松濤”分別異化翻譯成 “Shanding Park”, “Baiyun Songtao”正是異化翻譯策略優(yōu)勢的體現(xiàn):既符合公示語簡練、生動、直接的語言特點,保留了漢語語言和文化特色,又突出了異域的色彩。
2008年奧運會吉祥物“福娃”,本是一個卡通人物名,是一個典型的體現(xiàn)中國文化特色的名稱。起先的英譯為“friendlies”,但因該普通名詞缺乏鮮明特色,無以傳播“福娃”所蘊含的中國文化的內(nèi)涵,后奧運官方網(wǎng)站在2006年啟用漢語拼音名FUWA,正是異化策略的恰當運用(10)。
當然翻譯策略的選擇和效果并不是單一的,歸化異化為一連續(xù)體不能一分為二。歸化翻譯在文化模因傳播的初期縮短了源語文化與目的語文化之間的距離,使譯文更加貼近目的語讀者的期待。但隨著目的語讀者對源語文化的不斷了解和深入,他們將不再滿足于用本族文化去生搬硬套地解碼異國文化的相關(guān)模因。因而,在公示語翻譯實踐中,同時靈活運用歸化、異化策略就顯得尤為重要。如 “五講四美”在其異化譯文:five stresses, four points of beauty and three aspects of love的基礎(chǔ)上,予以歸化翻譯的解釋性附加注釋:stress on decorum, manners, hygiene, discipline and morals; beauty of the mind, language, behavior and the environment; love of the motherland, socialism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不難看出,通過異化同化策略的綜合使用,漢語公示語英譯便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模因論中模因的傳播形式為漢語公示語英譯提供新的研究視角。在公示語翻譯實踐中,譯者如能透徹理解模因理論及模因傳播規(guī)律,準確把握譯者解碼編碼、感染傳播模因的雙重角色,靈活運用歸化異化策略則有利于譯者翻譯出得體規(guī)范的漢語公示語譯語, 從而充分發(fā)揮漢語公示語在凈化外語語言環(huán)境,營造良好語言文字氛圍,提升城市及國家形象中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戴憲宗,呂和發(fā).公示語漢語方言研究[J].中國翻譯,2005(6):38.
[2]DAWKINS R.The Selfish Gene[M].New York:OUP,1976.
[3]何自然.語言中的模因[J].語言科學(xué),2005(6):46-50.
[4]曹淑萍.模因論視域下漢語公示語英譯及其教學(xué)啟示[J].湖南人文科技學(xué)院學(xué)報,2011(3):102.
[5]胡開寶.論異化與《新世紀漢英大詞典》中文化限定詞的翻譯[J].外語教學(xué),2006(1):56.
[6]尹丕安.模因論與翻譯的歸化和異化[J].西安外國語學(xué)院學(xué)報,2006(3):39-41.
[7]劉桂蘭,蔣向勇.模因論視角下的漢語公示語英譯的歸化與異化[J].吉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09(6):27.
[9]楊國民.“異化”、“歸化”與旅游景點翻譯規(guī)范化策略:從廣州白云山風(fēng)景區(qū)公示語英譯說起[J]. 北京理工大學(xué)學(xué)報,2007(8):111-112.
[10]潘立.漢語公示語的語言特點及語用翻譯策略[J].浙江理工大學(xué)學(xué)報,2009(5):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