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琳,陳 琪,王 瑜
(1.上海理工大學社會科學部,上海200093;2.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湘潭411201)
新時期高等教育之“反哺”培育探析
陳 琳1,陳 琪2,王 瑜1
(1.上海理工大學社會科學部,上海200093;2.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湘潭411201)
新時期下,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特別是互聯網的興起,信息更新速度的加快,使得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拓寬,同時他們易受各種新的習俗、觀念和外來文化的沖擊,也使得大學生擁有了自己獨特的特長和見聞,故大學生在某些方面比教師占有優(yōu)勢,“反客為主”的反哺現象已成為歷史必然,這些都促使“反哺”教育機制提上日程,使得當前“反哺”教育機制展現出其現實的必然性,這也就需要我們拓展各種途徑促使這種機制發(fā)揮出潛力。
反哺機制;高等教育;價值
人類進入21世紀,隨著互聯技術的發(fā)展和普及,信息更新的速度加快,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進一步拓寬。同時,大學生作為年青一代,大都處于身心素質發(fā)展的鼎盛時期,對新技術、新文化的接受能力極強,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大學生有可能擁有自己獨特的思維和能力,故大學生在某些方面可能比教師占有更大優(yōu)勢,“反客為主”的反哺現象已愈加凸顯其內在價值。
反哺,這個詞最早來自《初學記·鳥賦》中“雛既壯而能飛兮,乃銜食而反哺”,即指幼鳥長大后,銜食喂食母鳥。西晉文學家、史學家束晳“嗷嗷林鳥,受哺于子”和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軾“鳥哺何辭日夜飛”的詩句講的都是這個意思。
反哺運用于教學上,就是指專家教師與學生的“反向學習”,是一種反向社會化的現象。新時期隨著教育機制的改革,學生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教師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導”,教師的作用不只在于知識的傳授,而更在于示范性的學習,所以教學過程的實質就是師生互相學習、教學相長的過程,故教師也需要向學生學習。在高校,大學生擁有自己的獨特的閃光點,他們的軼聞趣事、特長愛好都是教師可以學習的內容,通過教育“反哺”,不但可以使教師增長知識、克服自身不足,還可以使學生樹立自信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更可以縮短師生的心理距離,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可見,高等教育反哺機制是指在我國高等教育中,學生利用其在信息、技術、價值觀等方面所擁有的優(yōu)勢和特色對教師及其他教育工作者進行反向影響的教育運行方式。
高等教育反哺機制具有鮮明的特性,(1)反傳統(tǒng)性。高等教育反哺機制最大的特點是敢于挑戰(zhàn)權威,在傳統(tǒng)教育機制中,教育工作者被認為是權威的代表,而反哺教育機制則是通過自下而上的運行方式對教育工作者施加影響,并在實踐中逐步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實現對權威的挑戰(zhàn)。(2)破舊立新性。反哺教育機制的提出本身便是一種創(chuàng)新,其理念是對傳統(tǒng)教育的一種變革,其內容是適應新時代的思想。為創(chuàng)新提供了不竭的動力。(3)可調整性。高等教育的反哺機制呈現出調整性特點,學生的主體地位決定了機制的可調整性,學生從變化了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與自身需求出發(fā),快速地調整此機制運行方式,使高等教育反哺機制保持彈性,避免僵化。
隨著傳統(tǒng)教育機制問題的不斷出現,許多學者開始探討教育機制改革的一系列問題,反哺教育就是其一,筆者認為它的出現有其現實的可能性。
1.隨著社會的變化,科技的發(fā)展,經濟的迅速發(fā)展,教育界內很多學者提出了教育改革,教育機制中的“反哺”教育業(yè)提上了日程。當前,人類在逐步邁入信息社會、網絡社會,這種環(huán)境下成長的大學生,在利用新技術、接受新事物、掌握新知識等方面與教育工作者相比存在某些優(yōu)勢,從而對教育工作者在信息、技術甚至價值觀等各方面進行反向影響與教育的反向社會化現象。使得教育“反哺”成為可能。
2.新時期,大學生擁有了自己獨特的特長和見聞,在某些方面大學生比教師占有優(yōu)勢,大學生擁有較強的批判精神,較強的接受新事物的意識和能力,較強的平等意識,較強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較強的公民意識,熱愛參與社會的活動,另外他們相信事實,做事認真,有著積極的休閑態(tài)度,興趣廣泛這種“反客為主”的現象也使得“反哺”現象成為可能。
通過研究傳統(tǒng)的教育機制,我們不難發(fā)現在傳統(tǒng)的教育機制中,“反哺”機制并沒有得到重視。在傳統(tǒng)的教育中,強調更多的是學生服從教師的安排,教師的任務就是把自己的知識灌給學生,這種教育機制下培養(yǎng)出來的大學生動手能力差,適應不了社會的要求。新時期建立大學生“反哺”教育機制有其重要的意義。
1.新時期高校建立大學生“反哺”教育機制,首先,可以激發(fā)學生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和力量,樹立大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建立“反哺”教育機制,使大學生成為了教育主體,使他們具有了主人翁的精神,能夠激發(fā)他們的積極精神,能夠使他們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使大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從而達到了在“反哺”教育過程中“互哺”的目的。其次,新時期高校建立大學生“反哺”教育機制,可以協調和完善“三教”,激發(fā)大學生的學習熱情。再次,新時期高校建立大學生“反哺”教育機制,可以使師生互相學習,建立和諧師生關系。最后,新時期高校建立大學生“反哺”教育機制,可以使大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可見“反哺”教育機制有著重要的意義。
2.新時期高校建立“反哺”機制可以推動學校教育理論建設。我們知道實踐既是理論創(chuàng)造的源泉又是檢驗理論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因此,我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既要注重實踐,又要對教育理論進行不斷完善與創(chuàng)新。目前,高等教育反哺機制的培育是實踐中的問題,更是理論創(chuàng)新的關注點,通過“反哺”機制研究可以發(fā)現更符合受教育者的學習規(guī)律,更有實效性的教育方法。這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奮斗的目標,而教育反哺機制本身便造就一種新的教育方法,即讓學生與老師轉換角色,使雙方站到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對于學生轉變學習態(tài)度與思維、教師根據學生實際調整教學都有很大的幫助。這些研究都能充實高等教育理論建設。
3.新時期高校建立“反哺”機制可以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反哺教育機制建立的目的就在于實現人的發(fā)展,推動個人邁向全面自由發(fā)展的階段。此機制培育學生在增強自信、加強學生主動性的同時,也能為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行動創(chuàng)造良好氛圍,從而形成學生學習、實踐與創(chuàng)新的創(chuàng)新平臺,推動學生綜合能力的快速提升,達到人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梢?,新時期有必要在高校建立“反哺”機制。
4.新時期高校建立“反哺”機制可以加快高等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舊教育模式中培養(yǎng)的學生明顯缺乏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根本沒有達到我國《高等教育法》所要求的教育目標,這就需要我們轉變這種模式。筆者認為,教育反哺機制的培育很大程度上能對這種舊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表現為:一方面,教育反哺機制的培育能夠轉變教師和學生的思維模式;另一方面,教育反哺機制的培育能夠更新現存的教育機制。教育反哺機制正是從這兩方面著手,逐步彰顯學生的主體性,同時優(yōu)化、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教育運行機制,實現教育運行機制的與時俱進。
在對高等教育“反哺”教育機制的可能性及其必要性進行初步討論之后,在邏輯上必然存在著一個問題,即如何建設和培育這一機制,使其朝向我們所期待其發(fā)揮價值的方向發(fā)展?或者說為了實現其應有的價值,我們應當著重把握好哪些關系?依筆者淺見,“反哺”教育機制的培養(yǎng)以及“反哺”教育的順利開展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反哺”教育機制倡導者應堅持“以問題為本”,倡導者在問題出現和解決的過程中改善這種機制,確保它的完善及機制的可行性?!胺床浮苯逃龣C制的完善是一個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就要求“反哺”教育機制倡導者除了堅持以前那種講解者和傳播者的角色,還應主張圍繞“反哺”教育機制組織問題探討,通過這種討論,搜集“反哺”教育機制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從而提出應對措施,力保問題能夠解決,最后使“反哺”教育機制能夠順利開展實施。
另外“反哺”教育機制倡導者應堅持“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教育授予者,提供不同的教育方法,與授予者共同進步。“反哺”教育的主體可以是大學生、教師、學校管理者等等,相反“反哺”教育的客體也可能是這些人群,面對不同的教育客體,需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才能使他們樂于學習,接受進步思想的熏陶,這樣才能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反哺”教育機制倡導者應堅持這種“因材施教”法。
“反哺”教育機制倡導者還應重視網絡法制教育。新時期網絡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人類社會正邁向信息網絡時代,信息網絡正滲透到社會的各個層面和領域,對新生事物歷來敏感的青少年也正受其影響,使得它對青少年的思維方式、行為表現、身心健康、價值觀念和道德判斷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反哺”教育機制倡導者,應責無旁貸地變革教育理念,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和行之有效的方法與手段,達到進一步強化青少年教育的目的。網絡為“反哺”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信息,學生針對網絡中的典型事例進行正反兩方面剖析,能夠幫助同齡人或者教育者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幫助他們提高其辨別是非的能力,規(guī)范他們的行為舉止,使之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進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胺床浮苯逃梢岳镁W絡上的一切先進手段。把積極向上的教育內容靈活多變富有吸引力地充分體現出來,使抽象單調的內容變得豐富多彩。從而使“反哺”教育機制更加順利地進行。
2.“反哺”教育機制管理者應主張“動態(tài)課程改革法”,只有改革舊的教育機制的思想,適應新形勢這樣一個新環(huán)境,才能使“反哺”教育深入人心。轉變教育環(huán)境,是學生多方面的教育需要,對教育機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胺床浮苯逃龣C制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反哺”教育機制應在專家、教師、學生的共同參與下編寫,教師和學生不再獨立于“反哺”教育機制之外,而是它的有機結合體,以適應不同地區(qū)和學生發(fā)展的需要,體現“反哺”教育機制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胺床浮苯逃龣C制不斷根據新情況進行更新,才能不斷走向完善。
另外,“反哺”教育機制管理者還應擴展“反哺”教育載體,“反哺”教育是一項大的教育工程,學校一切物質產物及精神產物都應該成為“反哺”教育的載體?!胺床浮苯逃枰碌妮d體,也鼓勵出現新的載體,包括管理載體、文化載體、活動載體、大眾傳媒等等。以管理為載體,就是將“反哺”教育內容滲透到學校、班級的具體工作中,以達到提高管理人員道德素質之目的。文化載體就是將文化作為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將“反哺”教育寓于文化建設中。運用好文化載體,是加強和改進“反哺”教育機制的重要措施?;顒虞d體指有意識地開展各種活動,將“反哺”教育的內容寓于活動之中,使人們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和提高覺悟。大眾傳媒是指多種形式的通訊手段,包括報紙、雜志、書籍、廣播、電視、電影、錄音錄像、電腦等工具。以大眾傳播媒介為載體,通過上述各種傳播工具,最終達到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水平。
3.“反哺”教育的授予者應及時提供反饋,使新時期的“反哺”教育能夠順利進行,同時這種反饋也給教育者和管理者提供暗示,供他們及時采取措施,保證“反哺”教育機制的順利開展。“反哺”教育效果不會馬上顯現,教師、學生及其他教育授予者應進行反饋,通過這種反饋,對“反哺”教育機制進行調整,才能使“反哺”教育機制更加成熟。
另外學校領導也應高度重視“反哺”教育機制的提出,同時應團結學校教師及其他人員,與“反哺”管理者交流管理經驗,為“反哺”教育提供順利實施的人文環(huán)境。只有齊心協力,才能使“反哺”教育機制顯示出其應有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1]李秀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第五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孫綿濤,康翠萍.教育機制理論的新詮釋[J].教育研究,2006(12).
[3]丁建志.主體教育[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2005.
[4]馮建軍.當代主體教育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5]閆亮亮.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實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0(6).
[6]楊永敬.試論人本主義對當今高校教學的影響[J].新西部,2010(10).
[7]王 瑩.新視角下探討教育主客體關系[J].民辦教育研究,2007(4).
G642
A
1674-5884(2012)01-0045-03
2011-10-27
陳 琳(1988-),女,山西長治人,碩士生,主要從事法制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
(責任編校 晏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