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農,汪松能
(上饒職業(yè)技術學院婺源校區(qū),婺源333200)
白琳工夫紅茶產于福建省寧德市福鼎縣白琳鎮(zhèn)一帶,生產歷史悠久,自然條件優(yōu)越。白琳鎮(zhèn)海撥較高,群山環(huán)抱,雨量充沛,光照強,土質肥厚,極有利于茶樹生長。
形狀緊細油潤,芽峰顯露,毫色金黃;內質香氣濃郁持久,滋味醇濃,湯色紅艷,葉底勻齊柔軟,紅黃明亮。
鮮葉加工分萎凋、揉捻、發(fā)酵、干燥四道工序。鮮葉加工過程是根據(jù)鮮葉內在的化學成分及變化規(guī)律,人為地創(chuàng)造變化條件,形成紅茶特有的色、香、味、形。
2.1 萎凋 萎凋的作用是通過適當?shù)募訙?,使鮮葉散失一部分水分,減少細胞張力,葉質柔軟,增加柔性,為揉捻造型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萎凋的方法有三種,根據(jù)具體的情況采用。
2.1.1 室內自然萎凋 利用自然條件進行萎凋。在萎凋室排列萎凋架,架高3.3m,每架裝17片萎凋簾,萎凋簾長1.6m,寬0.8m,將鮮葉拋灑在萎凋簾上,力求灑均勻,厚度2cm。上葉時應從上到下,順序上葉。要求室內通風良好避免日光直射,根據(jù)自然風力和空氣濕度大小,以啟閉門窗的方法加以調節(jié)。
2.1.2 室內加溫萎凋 在低溫和陰雨天,就要采用加溫萎凋的方法,否則萎凋時間太長,也不利于品質的形成,室內加溫萎凋的萎凋室和室內自然萎凋一樣,不同的是進行加溫。先將風爐燒熱,用鼓風機將熱風從風道輸送到萎凋室,室內溫度保持在25℃~30℃,相對濕度60%~70%,萎凋時間一般控制在15h以內,氣溫高濕度低的情況下6~10h便可達到萎凋適度。
2.1.3 日光萎凋 鮮葉在日光直接照射下,蒸發(fā)水分,達到萎凋適度。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是操作簡便,萎凋速度快,節(jié)約成本。不足之處是受天氣影響大,難以人為控制。陰天下雨不能進行,陽光強烈時會使萎凋葉紅變,萎凋不勻,芽葉枯焦。
進行日光萎凋,應選擇晴朗的天氣,在平坦清潔的地面上鋪上曬簟或萎凋簾,把鮮葉均勻地攤放在上面,厚度2cm。當葉子出現(xiàn)萎軟時翻葉一次,結合翻葉適當厚攤。萎凋達到一定程度時,收到陰涼干燥處散熱,繼續(xù)蒸發(fā)水分,直至達到萎凋程度。
2.1.4 萎凋程度
萎凋程度的檢測,一是靠感官判斷,二是靠含水量測定。兩者結合準確性大。
感官判斷的依據(jù)是萎凋葉的物理特性,萎凋適度的葉子其物理特征是:葉形萎卷,葉質柔軟,折不易斷,手捏葉子能成團,松手時緩慢散開,葉面光澤消失,葉色暗綠,鮮葉的青草氣減退,清香顯露。
萎凋葉含水量測定:選取適量有代表性的萎凋葉,在水分快速測定儀上測定,適度萎凋葉的含水量在58%~62%,嫩葉偏低,老葉偏高,做到嫩葉重萎,老葉輕萎。
2.2 揉捻 揉捻是白琳工夫紅茶塑造優(yōu)美外形和形成內質的重要工序。揉捻的作用是,萎凋葉在揉捻過程中各種力的作用下,細胞破裂,茶汁滲出,內含成分發(fā)生一系列化學變化,葉子揉卷成條,使外形美觀,茶汁揉出,茶湯濃度增加。揉捻葉質量的優(yōu)劣,與投葉量,揉捻時間與次數(shù),加壓與松壓,解塊篩分等條件有關。
投葉量:按揉捻機的揉桶大小投葉,大型揉捻機投葉 130~150kg,中型揉捻機 40~55kg,小型揉捻機10~15kg。實際操作過程中,按揉桶大小裝滿或先投入四分之三,機器開動后再投入剩余部分。避免葉子過多或過少,葉量多又按得很緊,機子轉不動,或轉動后將葉子翻出桶外,葉量過少,效率低且不能正常成條。
揉捻時間:大型揉捻機揉嫩度較好的葉子,一般揉120min,分兩次揉,每次60min,老葉揉150min,分三次揉,每次50min,中小型揉捻機揉100min,分兩次揉,每次50min老葉需揉120min。
壓力掌握:根據(jù)葉子在揉桶內翻轉成條的規(guī)律,掌握“輕-重-輕”的加壓原則,并且做到“嫩葉輕壓,老葉重壓”,“輕萎凋輕壓,重萎凋重壓”,對于嫩葉(如一芽一葉初展)可開始和后期不加壓,中途加輕壓,以免出現(xiàn)斷碎。中等嫩度的葉子先輕壓,后中壓,最后中壓。
解塊篩分:白琳工夫紅茶由于揉捻時間長,容易結成團塊,應解散團塊,篩分分級,分級合并后再揉。一般嫩葉只解塊不篩分,老葉解塊篩分,篩頭合并再揉。
揉捻程度:揉捻適度的葉子,條索卷緊,茶汁溢出附于葉表,手摸葉子有潤滑感,細胞破壞率在80%以上,成條率90%以上。
2.3 發(fā)酵 發(fā)酵是白琳工夫紅茶形成品質的關鍵,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多酚類化合物發(fā)生氧化,發(fā)生一系列化學變化,促使綠葉紅變,形成紅茶特殊的色、香、味。
發(fā)酵工序主要需掌握好溫度、濕度和發(fā)酵程度。
溫度:發(fā)酵溫度包括氣溫和葉溫,氣溫影響葉溫,通常氣溫要比葉溫高3℃~7℃,發(fā)酵時的葉溫30℃左右為宜,氣溫25℃左右為宜。溫度太高,發(fā)酵速度快,對品質不利,過低速度太慢,應適當加溫。
濕度:發(fā)酵時的相對濕度應在95%以上,通常通過地面灑水和在空氣中噴霧,增加濕度。
攤葉厚度和發(fā)酵時間:攤葉厚度為10cm左右,做到嫩葉薄攤,老葉厚攤,發(fā)酵時間為3~5h,因氣溫高低、揉捻程度、葉子老嫩而不同,何時結束發(fā)酵,應看發(fā)酵程度而定。
發(fā)酵程度:適度的發(fā)酵葉,青草氣消失,花果香顯露,葉色紅變顯紅黃色,嫩葉色澤紅勻,老葉紅里泛青。
2.4 干燥 干燥的作用是利用高溫破壞酶的活性,制止多酚類的酶促氧化,蒸發(fā)水分使茶葉達到干燥,便于包裝貯藏。
白琳工夫紅茶干燥用烘干機烘干,分兩次進行,第一次稱毛火,第二次稱足火。
毛火溫度110℃左右,可根據(jù)葉子含水量、上葉厚薄和快慢調整溫度。從上葉到出葉的時間一般為10min,干燥度達七八成干。
茶葉通過毛火,剩余水分已不多,足火如果求快使用高溫,會產生老火味,甚至烘焦,適宜溫度為70℃~80℃,溫度過低速度慢,香味不足。
干燥程度:茶葉達到足干,含水量5%~6%,手捻茶條成粉末。茶葉下機后攤涼30min后,裝箱貯藏于干燥陰涼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