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紅 (長江大學荊州臨床醫(yī)學院 荊州市中心醫(yī)院婦產科,湖北 荊州 434020)
子宮腺肌癥全子宮切除82例圍手術期護理
張小紅 (長江大學荊州臨床醫(yī)學院 荊州市中心醫(yī)院婦產科,湖北 荊州 434020)
目的:探討子宮腺肌癥全子宮切除圍手術期的護理。方法:對子宮腺肌癥82例在全麻腹腔鏡下實施全子宮切除術,給予精心的護理。結果:通過術前針對性心理護理、術后進行健康教育和開展優(yōu)質護理服務,8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結論:子宮腺肌癥在全麻腹腔鏡下實施全子宮切除術,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恢復快,受到廣大患者的歡迎,而耐心細致的術前術后護理是手術成功的關鍵。
子宮腺肌癥;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護理
子宮腺肌癥是子宮內膜異位于子宮肌層的病理性表現(xiàn),多發(fā)生于30~50歲的經產婦女,近年來發(fā)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藥物治療效果差。婦科腹腔鏡手術治療方法屬于微創(chuàng)治療方法,與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相比,具有痛苦小、切口小、外觀美、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yōu)點[1],因而廣泛用于臨床。2010年12月至今我院收治子宮腺肌癥在全麻腹腔鏡下行全子宮切除術患者82例,經給予全面細致的護理,均痊愈出院,現(xiàn)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2010年12月至今我科共收治初步診斷為子宮腺肌癥患者82例,年齡38~55歲,平均45.6歲。主要臨床癥狀為經期疼痛,進行性加重,部分患者伴有肛門墜脹,性交痛,偶有非經期下腹疼痛、經量增多、周期紊亂等。通過門診藥物保守治療后,未見明顯好轉。經過陰道B超檢查后,收入院行手術治療。
2.1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患者入院后熱情接待,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主管醫(yī)生及責任護士,盡快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給患者及家屬做好疾病相關知識的介紹,同時用通俗的語言向病人講解手術的必要性、優(yōu)點及可靠性,介紹手術成功的例子,使患者及家屬能全面認識腹腔鏡手術,緩解焦慮和恐懼心理,主動接受手術治療[2]。
2.1.2 皮膚準備 上至肋弓,下至恥骨聯(lián)合及大腿內側上1/3處,兩側至腋中線及會陰部、肛周皮膚。臍部污垢用松節(jié)油或石蠟油棉簽擦洗干凈,動作宜輕揉,以免損傷臍部皮膚而影響手術,最后用肥皂水及清水洗凈備皮范圍內的皮膚。
2.1.3 消化道準備 患者術前1日進適量半流質飲食,晚8時禁食水,術前晚及術日晨給予大量不保留灌腸[3]。
2.1.4 陰道準備 術前2~3日用碘伏擦洗陰道,每日2次;并在術日晨宮頸涂龍膽紫。
2.1.5 一般準備 除做好相關的輔助檢查和藥物過敏試驗外,還要教會患者做腹腔鏡術后體操,有利于殘留在體內的二氧化碳氣體排出;并講解術后早期活動的好處及床上翻身和下床活動的技巧。手術當日晨取下患者活動的假牙、首飾及貴重物品,交由家屬或護士長保管。
2.2術后護理
2.2.1 病情觀察 術后置患者于安靜、整潔、溫度適宜的病房,使其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吸入,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每小時測血壓、脈搏、呼吸及血氧飽和度1次,直至平穩(wěn);常規(guī)給予低流量氧氣吸入4h,觀察患者面色、精神及全身狀況,如出現(xiàn)心率加快、血壓下降、面色蒼白、呼吸急促,應首先考慮到腹腔內出血的可能,應及時向醫(yī)生匯報。4h測量體溫1次。
2.2.2 飲食 禁食6h后即可少量多次飲水,并給予少量流質飲食,但忌食甜食、雞蛋、牛奶、豆?jié){等[4],待患者排氣后給予半流質飲食,逐漸過渡到普食,指導選擇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2.2.3 穿刺孔出血及陰道出血情況 穿刺孔出血多為穿刺鞘拔出后壓迫作用消失而創(chuàng)可貼牽拉不緊所致,術后應觀察切口處敷料是否干燥,有無滲血、滲液。如血液外滲浸濕敷料者應及時更換敷料加壓包扎;觀察陰道出血的量及顏色:術后2d,出血少許,色淡紅,為宮頸殘端電凝后殘留物排出,不需處理。如轉為鮮紅色且伴有凝血塊,立即通知醫(yī)生處理。
2.2.4 導尿管 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后常規(guī)留置導尿管48h,術后保持導尿管通暢,防止折疊、脫出,并密切觀察尿量及顏色。術后48h即可拔出尿管,拔管后囑患者多飲白開水,盡早下床排尿,保留導尿管期間給予會陰護理每日2次。
2.3并發(fā)癥的護理
腹腔鏡手術是依靠二氧化碳氣腹進行荷電操作,術后可引起高碳酸血癥、肩背部疼痛、惡心嘔吐等并發(fā)癥,其中肩膀和背部疼痛是婦科腹腔鏡術后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多發(fā)生在術后24h內,一般3~5d自然消失[5]。術后囑患者采用仰臥位,在下腹墊一枕頭,抬高臀部,讓氣體積聚在盆腔可減少疼痛;協(xié)助其按摩肩背部、腹部及做腹腔鏡術后體操,加速二氧化碳氣體的排出。其次,由于術中取膀胱截石位,手術時間過長,壓迫神經或肢體,極易引起下肢靜脈血栓,因此術后注意觀察肢體活動情況,早期指導患者活動、下肢按摩或理療等。
2.4出院指導
給予高熱量、高蛋白質、高維生素飲食;休息4月,禁盆浴和性交2月;保持外陰清潔,注意個人衛(wèi)生;出院1月后來門診復診,如發(fā)生陰道大出血、腹痛、反復發(fā)熱等情況應隨時來院就診。
經過全體醫(y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護理,82例子宮腺肌癥患者均在全麻腹腔鏡下成功的進行了子宮全切手術,術后恢復良好,無1例感染和其他并發(fā)癥發(fā)生,全部痊愈出院。
為減輕痛苦,全麻腹腔鏡手術方式仍是目前治療子宮腺肌癥患者最好的選擇,腹腔鏡手術以其創(chuàng)傷小、效果好、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勢而廣泛運用于婦科臨床。為了適應醫(yī)療發(fā)展的需要,不斷提高護理技術水平,護士應加強新技術、新知識的學習,提高業(yè)務水平,完善健康教育,提供動態(tài)、連續(xù)的、最優(yōu)質的護理,掌握并發(fā)癥的相關因素及預防措施,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使患者以最佳狀態(tài)配合治療和護理,以促進患者康復。
[1]李玉英.50例腹腔鏡異位妊娠病灶切除術圍術期護理體會[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 5(8):60-61.
[2]柳萌,木瓊,吳維英,等.婦科腹腔鏡手術的護理[J].現(xiàn)代護理,2007,5(4):1067-1068.
[3]王玲,喬凌,張曉紅,等.恒康正清在婦科手術前腸道準備中的應用[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6,7(1):13-16.
[4]黃明麗.腹腔鏡手術治療休克型異位妊娠患者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11(16):40-41.
[5]張秋芽,王芳,茅麗琴.腹腔鏡下子宮次全切除術后患者吸氧時機的探討[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9(23):42.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08.012
R473.71
A
1673-1409(2012)08-R023-02
2012-06-07
張小紅(1972-),女,湖北荊州人,主管護師,主要從事臨床護理工作。
[編輯] 何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