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寧
(蘇州科技學院,江蘇蘇州215011)
2010~2011賽季NBA總決賽已經(jīng)落下帷幕,達拉斯小牛隊以4:2戰(zhàn)勝邁阿密熱隊,成為NBA歷史上的第18支冠軍球隊。這屆總決賽一波三折,堪稱歷屆總決賽中的最佳劇情。本文對兩隊在總決賽中技戰(zhàn)術情況進行分析,揭示出兩隊的優(yōu)勢和不足,為其今后的訓練、比賽和隊伍調(diào)整提供參考依據(jù),同時也為我國CBA球隊提供借鑒。
以2010~2011賽季NBA總決賽熱火隊與小牛隊6場比賽的技術統(tǒng)計為研究對象。
運用EXCEL 2003對近6場比賽獲得的技術統(tǒng)計指標進行統(tǒng)計,并運用SPSS16.0軟件對兩隊技術指標均值的顯著性進行檢驗。
2.1.1 主力陣容對比
從陣容上看,小牛隊的主力陣容更完善、更有體系;而熱火隊主要靠 “三巨頭”的個人能力。在得分后衛(wèi)、小前鋒、大前鋒位置上,熱火隊分別擁有韋德、詹姆斯、波什三大巨頭,具有強大的進攻火力。在這三個位置上小牛除了大前鋒諾維茨基略好于波什,其余兩個位置都是熱火隊壓倒性地勝過小牛隊。
控球后衛(wèi)方面,兩隊都擁有經(jīng)驗豐富的球員,但是相比較而言基德比畢比更優(yōu)秀?;略诮衲甑募竞筚惿媳3至肆己玫臓顟B(tài),在進攻端他不僅將球隊組織得井井有條,而且他的外線進攻也非常犀利,防守端他也更勝一籌。畢比在熱火隊完全沒有找到自己的感覺,并且關鍵時刻也無法留在球場上。錢德勒和安東尼都是球隊的首發(fā)中鋒,但是在兩個人的對抗中,安東尼卻絕對處于下風。
表1 兩隊主力陣容基本情況對比[1]
由表1可知,安東尼身高只有2.06 m,而錢德勒的身高達到了2.16 m,雙方差了10 cm,這對內(nèi)線來說是致命的。兩個人都是球隊的防守骨干力量,尤其是錢德勒,他是小牛隊防守體系的最后屏障,相對來說,錢德勒對于小牛的意義要比安東尼對于熱火的意義重要得多。
2.1.2 替補隊員對比
表2 兩隊替補隊員身高及場均得分對比
從表2可知,兩隊的替補球員場均總得分:小牛38.4,熱火 18.6;助攻:小牛 7.1個,熱火3.2個;籃板:小牛9.9個,熱火10.6個;搶斷:小牛2.2次,熱火2.3次,從這幾項數(shù)據(jù)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熱火的替補陣容要比小牛差很多。
特里是小牛隊的第二號得分手,在球隊的地位和資歷僅次于諾維茨基,與之對位的米勒,其能力及在球隊的威望遠遠沒有特里高。巴里亞、查莫斯兩個人都是球隊替補席上的奇兵,不過作用有一定的不同。巴里亞是小牛隊的爆破手,他的作用就是用自己靈活的腳步將對方搞亂,幫助球隊打開僵持的局面。查莫斯是熱火的穿甲彈,他的作用是增加球隊的快攻,利用搶斷能力配合詹姆斯、韋德將比賽的節(jié)奏帶快。
從首發(fā)角度來說,可以將海伍德和哈斯勒姆進行對比,不過從關鍵時刻的作用來說,哈斯勒姆是熱火留在場上的球員,而海伍德不是 (是錢德勒)。不過哈斯勒姆的問題依然在身高,他比安東尼還矮了2.5 cm,而海伍德和錢德勒都是正牌的中鋒身材。
米勒、佩賈都是聯(lián)盟知名的投手,而且都是小前鋒位置上的球員,不過相對來說他們都不是球隊關鍵時刻留在球場上的球員,因為在關鍵時刻球隊的防守強度加大,沒有那么多的三分出手機會。或者說,他們兩個都是錦上添花的球員,而不是力挽狂瀾的人物。
在第一場比賽中,小牛的收縮防守結合聯(lián)防的變化,在很長時間里死死守著內(nèi)線,讓詹姆斯和韋德很難突破進去,迫使熱火在三分線外跳投。小牛在進攻上也打得相當有耐心,不斷地突破分球,創(chuàng)造機會。在上半場,特里和巴雷亞的突破都很成功,共命中了6個三分球,在前24 min里領先熱火1分。
熱火的防守策略很清晰,就是先后用安東尼和哈斯勒姆,單防諾維茨基。熱火有出色的集體防守,但在進攻上,他們沒有體系,看上去也無需體系。他們用兩個巨星,解決了所有問題,顛覆了人們對成功球隊的傳統(tǒng)定義[3]。
小牛、熱火各自有鮮明的長處和短處。熱火的短處就是他們的內(nèi)線,他們放棄了丹皮爾,沒有重新起用 “大Z”,將內(nèi)線的重任交給安東尼、哈斯勒姆,目的是想讓內(nèi)線防守更強硬,機動性更強,以打出熱火快速強悍的特點,但也導致籃板球成其短板。相反,只要補上這塊短板,就有取勝的把握,第一場就是很好的例證。韋德、詹姆斯、波什分別搶了10個、9個、9個籃板,而安東尼、哈斯勒姆分別搶了3個、1個?;@板球本應是小牛的優(yōu)勢,本場比賽卻以36對46輸了10個,這10個籃板球的差距全部體現(xiàn)在前場進攻端,熱火以16對6大勝。熱火 “三巨頭”聯(lián)手搶下28個籃板球,取勝順理成章。
表3 6場總決賽技術統(tǒng)計[2]
小牛和熱火不同,不完全靠首發(fā)陣容爆發(fā)威力解決戰(zhàn)斗,他們的板凳力量強大,常常依賴板凳表現(xiàn)贏球。從季后賽到總決賽第一場,他們的板凳陣容平均每場得分近40分。而本場比賽小牛的板凳球員只得17分,成為輸球的主因。
熱火隊第二戰(zhàn)被逆轉后,第三戰(zhàn)明顯加強了進攻侵略性,韋德和詹姆斯不斷突破,不斷向內(nèi)線發(fā)動沖擊。而小牛很難持續(xù)打到內(nèi)線,這是此戰(zhàn)熱火一直領跑的關鍵點。在第一節(jié),熱火內(nèi)線得分16比2占有絕對優(yōu)勢;進行到第三節(jié),內(nèi)線得分優(yōu)勢拉開到30比10。整場比賽,詹姆斯和韋德共命中18球,其中14球來自三秒?yún)^(qū)內(nèi)。
從這場比賽開始,韋德、詹姆斯的角色開始轉變。詹姆斯開局過半才出手投籃,首節(jié)4投3中,第二節(jié)只出手兩次,第三節(jié)4投2中,第四節(jié)3投1中。全場比賽,詹姆斯僅出手13次,命中6球,罰球5次,但助攻有9次。而韋德的投籃已經(jīng)連續(xù)第二場超過20次。季后賽第二輪對綠軍,詹姆斯每場出手超過21次,第三輪對公牛每場接近19次,而對小牛的三場比賽,他的出手次數(shù)逐場遞減,平均只有15次。這成為熱火總決賽后三場連續(xù)失利的關鍵因素。
所有的大逆轉都始于成功的防守[4],而小牛第二場比賽的逆轉就始于他們阻止韋德和詹姆斯突破。在最后6分多鐘的時間內(nèi),無論詹姆斯還是韋德,都變得謹小慎微。熱火隊在前三節(jié)殺到籃下進攻27次,得手 16次。然而,在比賽的最后6 min19 s時間內(nèi),他們只有兩次殺到籃下。
在整個上半場,小牛保持著50%的命中率,他們一共打進了18個進球,其中13個來自助攻,僅有4次失誤;而熱火,在整個上半場一共僅有5個助攻,卻有6次失誤。當一支球隊打出這樣的助攻失誤比的時候,他們通常應該落后15分以上。但事實上,熱火靠著韋德和詹姆斯的個人能力,仍然打進了20個球,將比分打成了51平。
小牛隊本場比賽籃板球一改頹勢,以41:30領先熱火11個,其中諾維茨基11個、錢德勒7個、馬里昂8個、基德8個。特里最后7 min得8分,諾維茨基在關鍵時刻命中三分球成功絕殺對手。
第四戰(zhàn),波什率先找到手感,韋德依然無人能防。在前三節(jié)半的比賽之中,即使詹姆斯完全不發(fā)揮,熱火也依然領跑,并在第四節(jié)一度贏得10分的領先優(yōu)勢。但是詹姆斯整場11投3中,只得8分,又一次迷失在小牛隊變幻不定的聯(lián)防體系。詹姆斯無論出手數(shù)、命中球數(shù)還是得分,前四場比賽都呈拋物線狀下滑:出手投籃數(shù)16、15、14、11次,命中球數(shù)9、8、6、3個;三分球出手5、7、4、3次,三分球命中數(shù)4、2、1、0個,得分24、20、17、8分。
小牛隊本場比賽打得非常艱苦,表現(xiàn)出了堅強的毅力。諾維茨基身體欠佳,除了開場的3個跳投,在前三節(jié)進攻頻頻打鐵。但到了比賽膠著的第四節(jié),當熱火開局再一次將比分拉大到9分,他再一次挺身而出。在比賽最后時刻,諾維茨基一個背轉身的突破上籃,徹底澆滅了邁阿密人反撲的火焰。這一戰(zhàn),小牛絕地求生,將巴里亞放進首發(fā),和基德搭檔雙控衛(wèi),而且第一節(jié)后半段又迅速啟動第六人特里,果然在進攻中迸發(fā)出強勁的能量。
第五場比賽小牛隊第一次在總決賽大部分時間壓住熱火隊,他們比分超出對手的時間,占全場時間的65%。巴里亞繼續(xù)首發(fā),和基德搭檔雙控衛(wèi)。并且在比賽的大部分時間,小牛場上都是兩大帶三小的陣容。當小牛將后場的身高降下來后,他們可以把比賽的節(jié)奏帶動起來,巴里亞可以更加果斷地往籃下突,突分結合。巴里亞是小牛隊此戰(zhàn)爆發(fā)的關鍵角色。他在上半場表現(xiàn)出空前的耐心,只投了三個籃,命中一個三分球,卻有4次助攻。到下半場,由于熱火隊把防守重點仍然集中于諾維茨基和特里,巴里亞得以有更廣闊的空間來進攻,他在下半場8投5中,其中有3個三分球。
這一戰(zhàn)基德表現(xiàn)也非常積極,他在開局就兩次搶斷,全場攻下13分 (其中有3個三分球),助攻6次。還有高效率的錢德勒,也攻下13分,其中上半場就拿下11分。這一戰(zhàn),特里的命中率高達67%,命中8球,拿下21分。在他的率領之下,小牛隊替補拿下32分。
在戰(zhàn)術方面,小牛限制熱火 “三巨頭”的方法沒有改變,在靈活頻繁地在盯人和聯(lián)防之間來回改變,目的就是限制韋德和詹姆斯突破。韋德雖然首節(jié)傷及臀部,仍然拿下23分,全隊惟有他全面貫徹多突少投的策略。在球權分配上,韋德和詹姆斯變得更加均衡,尤其在第四節(jié),由韋德控制球權的現(xiàn)象不見了,兩人在外線吸引對手變成三二聯(lián)防,外線布防重兵,然后反傳哈斯勒姆,由他反跑接球拿下8分。但是不幸的是仍然被手感火熱的小牛隊打敗。
在第六場,當熱火已經(jīng)2比3大比分落后時,開局詹姆斯便先聲奪人,上來獨取9分。但很快被小牛的變招遏制,并在首節(jié)逆轉落后5分。小牛的辦法還是聯(lián)防[5],而且比上一戰(zhàn)更靈活:由盯人防擋拆變成 “3-2聯(lián)防”,遏制詹姆斯的突破,當詹姆斯傳球、韋德突破時,迅速換成 “1-3-1”,再隨著對方的變化改成 “2-3”。逼迫熱火隊整場比賽失誤高達16次,其中,詹姆斯6次,韋德5次,查莫斯3次。三名球隊主要控球手失誤14次,占了全隊失誤絕大部分。
在6場總決賽中,熱火在前四戰(zhàn)都扮演著領跑者的角色,他們占據(jù)著明顯優(yōu)勢,頻繁在比賽中取得大比分領先,在大比分上也兩度領先。但小牛展現(xiàn)了驚人的堅韌,他們不慌不忙,等待著戰(zhàn)機,在第2戰(zhàn)和第4戰(zhàn)兩度完成超級逆轉。從第5戰(zhàn)起,小牛的攻擊火力完全爆發(fā),士氣沖天,一舉扭轉劣勢,而熱火,隨著詹姆斯第4戰(zhàn)莫名的人間蒸發(fā),全隊信心受損,內(nèi)部生變,形勢急轉直下,最終崩盤。
[1]新浪網(wǎng) [EB/OL].http://sports.sina.com.cn/nba/
[2]NBA中國官方網(wǎng)站[EB/OL].http://china.nba.com/index.html gr=www
[3]孫民治主編.籃球運動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
[4]劉俊,許貴泉.NBA2004~2005賽季總決賽攻防特征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6:115~118
[5]林琳,董文旭.2007~2008賽季NBA總決賽湖人隊和凱爾特人隊技戰(zhàn)術能力分析 [J].遼寧體育科技,2008,6: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