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體力活動和身體健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如何科學(xué)的監(jiān)控和指導(dǎo)大眾健身成為當前的一個熱門課題。目前,國內(nèi)國民體質(zhì)方面的研究主要側(cè)重于國民體質(zhì)測量和健康狀況的測試,針對國民日常生活當中的能量消耗的研究較少。國內(nèi)的人體能量消耗方面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該方面的科研數(shù)據(jù)多數(shù)參考國外的人體能量消耗標準制定,由于人種的差異,這一數(shù)據(jù)存在較大的誤差,無法很好地監(jiān)控和指導(dǎo)大眾健身。如何根據(jù)我國國民體力能量消耗特點,尋找適合我國國民目前體力能量消耗測試的方式方法,制定適合現(xiàn)階段國民體力活動能量消耗的測量標準,提出不同運動狀態(tài)下的能量消耗推薦量,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隨著城市人口密度不斷加大,城市里高層建筑不斷增多,爬樓梯成了人們?nèi)粘I钪凶畛R姷囊环N健身方式。本研究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高層建筑樓梯為測試場地,采用心肺功能測試系統(tǒng)測試不同體重人群爬樓梯的能量消耗。通過對比不同性別、不同體重人群爬樓梯過程中的能量消耗,尋找人體爬樓梯的能量消耗特點。
能量代謝的變化在人體所進行的新陳代謝過程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人從環(huán)境中獲得氧氣與食物,食物在身體細胞內(nèi)由簡單的有機物質(zhì)合成為復(fù)雜的有機物質(zhì)的過程稱為組成代謝,包括身體組織的建設(shè)和修補及能量來源的儲藏;另一方面,是身體細胞內(nèi)的復(fù)雜有機物質(zhì),經(jīng)過氧化作用分解成為簡單的有機物質(zhì)的過程,稱為分解代謝,包括組織的分解和能量原料的分解[5]。人體能量消耗的測定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直接卡計測量法,二是呼吸商及間接卡計測量方法。第一種方法測試起來較為困難,第二種方法測試誤差稍大,但可操作性較強,適于進行大批量測試和日常健身指導(dǎo)。本研究采用第二種能耗測量方法,選用心肺功能測試系統(tǒng)測試受試者吸入的氧氣和呼出的二氧化碳,間接計算出人體能量消耗。
2.1 研究對象
有研究結(jié)果表明,同性別20歲年齡組人群爬樓梯所消耗的能量明顯大于50歲年齡組人群,兩者有顯著性差異,20~50歲之間年齡組人群爬樓梯所消耗的能量沒有明顯差異[3]。而日常參加爬樓梯運動的人群多為中青年人群,故本次試驗選取年齡在20~45歲之間的健康人群作為測試對象。測試對象選取高校非體育專業(yè)學(xué)生、教師及工勤人員150人,其中,男性75人,女性75人。研究對象的身高范圍:男性:164~190 cm,女性:152~170 cm。體重范圍:男性55~88 kg,女性47~72 kg。按性別、體重分為6類樣本,男性分為65 kg以下男(M1)、65~75 kg男(M2)和75 kg以上男(M3);女性分為55 kg以下女(F1)、55~65 kg女(F2)和65 kg以上女(F3)。受試者均知情同意,志愿參與本實驗。
表1 本研究受試者基本信息一覽表
2.2 場地、環(huán)境選擇
本研究測試場地選用15層高樓的樓梯間,每層17級臺階,每級臺階高度16 cm,共255級臺階。每個樓層建有一個平臺(約3 m2)。室內(nèi)測試溫度為15℃~25℃。
2.3 實驗方法
經(jīng)過實際觀察和相關(guān)文獻研究,100步/min的爬樓梯頻率更能代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負荷[9],故本次實驗選用100步/min的步速作為正式實驗爬樓梯的步速。受試者爬樓梯時要求步法輕快平穩(wěn),節(jié)奏連續(xù),不允許連上兩級,不允許跑步或者停止。通過節(jié)拍器和報話機調(diào)節(jié)控制受試者的爬樓梯頻率。測試開始前受試者佩戴好心肺功能測試儀器后先在樓下安靜5min,然后以100步/min的步速上到15層,原地休息5min后以同樣的速度下到樓底。整個測試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本實驗測試流程示意圖
2.4 測量儀器與指標
通過德國CORTEX MetaMax 3B便攜式心肺功能儀測試受試者的能耗、心率、耗氧量、通氣量、呼吸商、氧脈搏等指標。
2.5 測試統(tǒng)計方法
在安靜和非極限運動情況下,人體所消耗的能量主要來自于糖和脂肪的氧化,心肺功能儀采用測量安靜和運動過程中糖和脂肪氧化消耗的O2和產(chǎn)生的CO2量,推算出運動過程中消耗的能量。實驗數(shù)據(jù)用SPSS 11.5進行處理,計算均值和標準差(±SD),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均值間差異,顯著性水平定為P<0.05,較顯著性水平定為P<0.01,非常顯著性水平定位P<0.001。
3.1 上下樓梯能量相關(guān)指標波動變化曲線
圖2為爬樓梯過程中心肺功能測試儀記錄的耗氧量、CO2呼出量及每分通氣量相關(guān)數(shù)據(jù)的波動情況,測試過程中每秒鐘描計一個測量點,從波動情況可以看出,上樓過程能量消耗大于下樓過程,基本為下樓能耗的1倍左右。為了準確起見,安靜時和原地休息時的數(shù)據(jù)選取最后1min數(shù)據(jù)。
圖2 爬樓梯過程中心肺功能儀記錄的消氧量、CO2呼出量及每分通氣量波動曲線圖
3.2 不同體重男性爬樓梯能量消耗和單位體重能量消耗
如圖3所示,經(jīng)過多次試驗發(fā)現(xiàn),該打磨機器人從端口最低點出發(fā),在沿端口周向轉(zhuǎn)動進行打磨的過程中會發(fā)生打滑失效,尤其在的轉(zhuǎn)角范圍內(nèi)明顯存在一個打滑失效區(qū)。發(fā)生打滑失效的原因是壓緊力過小,也就是說,施加的預(yù)緊力在垂直方向的分力小于摩擦力和重力在該方向的合力,機器人在慣性的作用下發(fā)生打滑失效,這說明機器人發(fā)生打滑失效與預(yù)緊力、摩擦力及其自身重力等因素有關(guān)。
不同體重男性以勻速爬樓梯能量消耗情況如表2所示。人體在安靜狀態(tài)下的能量消耗主要為人體基礎(chǔ)代謝所消耗的能量。根據(jù)測試結(jié)果看,安靜狀況下男性能量消耗隨著體重增加逐漸增大,但不同體重安靜狀態(tài)下的能量消耗沒有顯著性差異。從表2可以看出,男性上樓梯的能量消耗基本為安靜時能量消耗的3~4倍,隨著體重的增加,男性上樓梯所消耗的能量逐漸增加。M1與M3相比有較顯著性差異(P<0.01),M2與M3相比有較顯著性差異(P<0.01)。途中休息時能量消耗基本恢復(fù)到安靜時的水平,不同體重能量消耗沒有顯著性差異。男性下樓梯時能量消耗隨體重增加而逐漸增大。M1與M3相比有較顯著性差異(P<0.01),M2與M3相比有較顯著性差異(P<0.01)。男性下樓梯時消耗的能量基本為上樓時的一半,為安靜時能量消耗的1倍左右。
不同體重男性以勻速爬樓梯時單位體重能量消耗情況如表3所示。安靜狀態(tài)下,男性單位體重能量消耗量隨體重增加逐漸下降,但不同體重安靜狀態(tài)下的單位體重能量消耗沒有顯著性差異。男性上樓梯所消耗的單位體重能量基本為安靜時的3~4倍,隨著體重的增加,男性上樓梯所消耗的單位體重能量逐漸減少。M1與M2相比有較顯著性差異(P<0.01),M1與M3相比有較顯著性差異(P<0.01),M2與M3相比有較顯著性差異(P<0.01)。途中休息時單位體重能量消耗基本恢復(fù)至安靜水平,不同體重沒有顯著性差異。男性下樓梯時單位體重能量消耗隨體重增加逐漸減少。M1與M2相比有較顯著性差異(P<0.01),M1與M3相比有較顯著性差異(P<0.01)。男性下樓時消耗的單位體重能量基本為上樓時的一半,為安靜時能量消耗的1倍左右。
表2 本研究不同體重男性爬樓梯能量消耗一覽表(kcal/d)
表3 本研究不同體重男性爬樓梯單位體重能量消耗一覽表 (kcal/d/kg)
3.3 不同體重女性爬樓梯能量消耗和單位體重能量消耗
不同體重女性以勻速爬樓梯能量消耗情況如表4所示。根據(jù)測試結(jié)果來看,安靜狀況下女性能量消耗隨著體重增加逐漸增大,但不同體重安靜狀態(tài)下的能量消耗沒有顯著性差異。從表4可以看出,女性上樓梯的能量消耗基本為安靜時能量消耗的3~4倍,隨著體重的增加,女性上樓梯所消耗的能量逐漸增加。F1與F2相比有較顯著性差異(P<0.01),F(xiàn)1與F3相比有較顯著性差異(P<0.01),F(xiàn)2與F3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途中休息時能量消耗基本恢復(fù)到安靜水平,不同體重能量消耗沒有顯著性差異。女性下樓梯時能量消耗隨體重增加而逐漸增大。F1與F2相比有較顯著性差異(P<0.01),F(xiàn)1與F3相比有較顯著性差異(P<0.01)。女性下樓梯時消耗的能量基本為上樓梯時的一半,為安靜時能量消耗的1倍左右。
不同體重女性以勻速爬樓梯單位體重能量消耗情況如表5所示。安靜狀態(tài)下,女性單位體重能量消耗隨體重增加逐漸下降,但不同體重安靜狀態(tài)下的單位體重能量消耗沒有顯著性差異。女性上樓梯所消耗的單位體重能量基本為安靜時的3~4倍,隨著體重的增加,女性上樓梯所消耗的單位體重能量逐漸減少。F1與F3相比有較顯著性差異(P<0.01),F(xiàn)2與F3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途中休息時單位體重能量消耗基本恢復(fù)安靜水平,不同體重沒有顯著性差異。女性下樓梯時單位體重能量消耗隨體重增加逐漸減少。F1與F3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女性下樓梯時消耗的單位體重能量基本為上樓梯時的一半,為安靜時能量消耗的1倍左右。
表4 本研究不同體重女性爬樓梯能量消耗一覽表(kcal/d)
表5 本研究不同體重女性爬樓梯單位體重能量消耗一覽表 (kcal/d/kg)
3.4 男、女爬樓梯單位體重能量消耗
從表6可以看出,安靜狀態(tài)下男、女單位體重能量消耗沒有顯著性差異。上樓梯和下樓梯時男、女單位體重能量消耗有顯著性差異,女性的單位體重能耗明顯低于男性。
表6 本研究男、女爬樓梯單位體重能量消耗一覽表 (kcal/d/kg)
4.1 體重與能量消耗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隨著體重的增加,其安靜狀態(tài)下的能量消耗總量逐漸增大,其增大的幅度沒有顯著性差異。男性上樓梯時能量消耗隨體重增大而逐漸增大,不同體重男性上樓梯時的能量消耗有顯著性差異。女性上樓梯時能量消耗隨體重增大而逐漸增大,F(xiàn)2與F1相比有顯著性差異,F(xiàn)3與F2相比有較顯著性差異,提示,上樓梯時隨著女性體重的增大,能量消耗增加的幅度逐漸減小。男性下樓梯時能量消耗隨體重增大而逐漸減小,不同體重男性下樓梯時的能量消耗有顯著性差異。女性下樓梯時能量消耗隨體重增大而逐漸增大,F(xiàn)2與F1相比有顯著性差異,F(xiàn)3與F2比有較顯著性差異,提示,下樓梯時隨著女性體重的增大,能量消耗增加的幅度逐漸減小。
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隨著體重的增加,在安靜狀態(tài)下其單位體重能量消耗逐漸減小,其減小幅度沒有顯著性差異。男性上樓梯時單位體重能量消耗隨體重增大而逐減小,單位體重能耗減少的幅度有顯著性差異。女性上樓梯時單位體重能量消耗隨體重增大而減小,F(xiàn)1與F3相比有較顯著性差異,F(xiàn)2與F3相比有顯著性差異,提示,上樓梯時隨著女性體重的增大,單位體重能量消耗的降幅逐漸增大。男性下樓梯時單位體重能量消耗隨體重增大而減小,M2與M1相比有顯著性差異,M3與M2相比沒有顯著性差異,提示,隨著男性體重的增大,單位體重能量消耗的降幅逐漸減小。女性下樓梯時單位體重能量消耗隨體重增大而減小,其相鄰體重間減小的幅度沒有顯著性差異。
4.2 性別與能量消耗
在安靜狀態(tài)下,男性單位體重能量消耗大于女性,這可能是由于男、女之間肌肉含量、激素水平以及代謝狀態(tài)的差異決定的。無論是上樓梯還是下樓梯,男性單位體重能量消耗均大于女性,二者有顯著性差異。
4.3 上下樓與能量消耗
在日常鍛煉過程中,按照100步/min的勻速爬樓梯,其上樓梯所消耗的能量基本為下樓梯消耗能量的1倍左右。這主要由于上樓梯過程中人體需要克服自身重量做功,而下樓梯時人體自身重量參與做功。
在日常生活中,爬樓梯的頻率、臺階的高度、樓層的高度、受試者的年齡、性別、身體狀態(tài)等均是影響能量消耗測量的因素。測試過程中必須根據(jù)測試目的,排除這些因素的干擾。本研究選取的實驗場地為日常生活中較常見的高層住宅樓梯,選取的受試人群為適合選擇爬樓梯為鍛煉手段的健康人群,測試的結(jié)果對指導(dǎo)大眾健身具有一定的指導(dǎo)意義。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隨著體重的增大,男、女上下樓梯能量消耗均增大,單位體重能量消耗呈下降趨勢。爬樓梯時,隨著體重的增大,男性能量消耗增大的幅度越明顯,女性能量消耗增大的幅度越不明顯。隨著體重的增大,男性單位體重能量消耗明顯減小,女性單位體重能量消耗減小不明顯。在同一狀態(tài)下,男、女之間單位體重能量消耗男性均大于女性,且有顯著性差異。上樓梯過程能量消耗是下樓梯時的1倍左右。
[1]李潔輝,丸山仁司.不同上下臺階方式的能量消耗分析[J].中國康復(fù)理論與實踐,2003,9(10):42-47.
[2]孟思進.關(guān)于最大攝氧量的限制因素[J].武漢體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03,37(2):43-46.
[3]王歡,鄭迎東,張彥峰,等.登樓梯能量消耗的測量與統(tǒng)計方法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0,46(2):11-13.
[4]徐中華.太極拳練習(xí)能量消耗的測量與評價[D].蘇州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2008:15.
[5]張繼耀.人體能量消耗測定[J].生物學(xué)通報,1958,(9):51-53.
[6]張勇.運動與能量消耗和底物代謝特征研究進展[J].中國運動醫(yī)學(xué)雜志,2010,29(6):722-726,735.
[7]張勇,王恬.不同強度騎車和跑步的能量消耗與底物代謝特征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9,45(1):111-114.
[8]周永平,沈國琴.不同高度臺階試驗后心率反應(yīng),心率下降斜率與˙VO2max、12 min跑、臺階指數(shù)關(guān)系的實驗研究[J].體育科學(xué),2005,25(1):21-27.
[9]BASSETT DAVID R,VACHON JOHN A,KIRKLAND ARIS2 TOTL E O,etal.Energy cost of stair climbing and descending ont he college alumnus questionnaire[J].Phy Fit Performance,1997,29(9):12502-12504.
[10]By J Booyens,W R KEATINGE.The expenditure of enengy by men and women walking[J].J Physiol,1957,138:165-171.
[11]CARON A M,STEPHENSON R.Energy expenditure is affected by rate of accumulation of sleep deficit in rats[J].Sleep,2010,33(9):1226-1235.
[12]IJZERMAN M J,NENE A V.Feasibility of the physiological cost index as an outcome measure for the assessment of energy expenditure during walking[J].Arch Phys Med Rehabil,2002,83(12):1777-1782.
[13]PEYROT N,MORIN J B,THIVEL D,etal.Mechanical work and metabolic cost of walking after weight loss in obese adolescents[J].Med Sci Sports Exe,2010,42(10):1914-1922.
[14]VAN DE WALLE P,DESLOOVERE K,TRUIJEN S,etal.Age-related changes in mechanical and metabolic energy during typical gait[J].Gait Posture,2010,31(4):49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