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君
巴中市中心醫(yī)院內(nèi)六科,四川巴中 636000
大多數(shù)腎病患者最終會發(fā)展為腎衰竭,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針對慢性腎衰竭的藥物治療比較混亂,治療效果沒有統(tǒng)一的定論,該文通過對尿毒靈、包醛氧淀粉這兩種常用的綜合治療藥物的療效進行對比研究,以期為今后的治療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
該研究病例采用從2008年1月—2011年12月該院腎病專科門診的200例慢性腎衰竭非透析治療患者。其中男性123例,女性77例。年齡分布在21~76歲,平均年齡43.9歲。
①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Ccr)<75mL/min。②血肌酐Scr>123μmol/L。③有慢性腎臟疾病病史或累及腎臟的系統(tǒng)性疾病病史。④血肌酐Scr<707μmol/L。⑤感染、酸中毒、電解質(zhì)紊亂、高血壓等得到有效控制。⑥符合慢性腎功能衰竭教科書第七版診斷標準的非透析患者。
①合并嚴重的肝臟、造血系統(tǒng)、心腦血管疾病。②對尿毒靈過敏或其他過敏體質(zhì)者。③未按規(guī)定按時服藥治療者。④妊婦或哺乳期婦女。
將病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100例:實驗組男性62例,女性38例,平均年齡45.2歲,病程6個月~5年。原發(fā)病為:慢性腎炎40例、良性腎小動脈硬化20例、多囊腎12例、狼瘡腎炎10例、糖尿病腎病11例、紫癜性腎炎7例,采用尿毒靈進行治療。對照組男性61例,女性39例,平均年齡42.6歲,病程7個月~4年。原發(fā)病為:慢性腎炎45例、良性腎小動脈硬化15例、多囊腎13例、狼瘡腎炎12例、糖尿病腎病10例、紫癜性腎炎5例,采用包醛氧淀粉進行對照治療。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發(fā)病時間、病情情況等方面進行統(tǒng)計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兩組患者采用傳統(tǒng)的常規(guī)治療,包括抗感染、控制血壓、維持水電解質(zhì)及酸堿平衡、優(yōu)質(zhì)低蛋白飲食、并均加服復方〆-酮酸片口服及糾正可逆性因素進行治療,并保障治療的一致性及有效性。實驗組采用尿毒靈沖劑進行治療,藥量為3次/d,每次20 g。對照組則使用包醛氧淀粉進行治療,3次/d,1包/次。治療療程均為5個月,在治療期間兩組患者避免其他中藥制劑的使用。
在實驗治療5個月后,對實驗效果進行檢測。檢測指標包括:①兩組治療前后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磷及血鈣、血常規(guī)(HGB)和24 h尿蛋白定量及肝功能檢驗。②觀察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體征變化:惡心、頭暈、皮膚瘙癢、浮腫等。③不良反應監(jiān)測。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18.0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百分率為基本對比數(shù)據(jù),并進行t檢驗,兩組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保障數(shù)據(jù)對比分析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結果根據(jù)治療前后效果進行分類:顯效、有效及無效。具體判斷方式如下:①顯效是指在治療周期內(nèi)臨床癥狀明顯減輕或者消失、肌酐清除率增加量大于30%。②有效是指在治療周期內(nèi)臨床癥狀明顯得到控制或減輕、肌酐清除率增加量大于20%。③無效是指在治療周期內(nèi)臨床癥狀沒有明顯變化或惡化、肌酐清除率增加量<20%。
臨床總療效結果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總療效比較[n(%)]
由表1可以看出實驗組與對照組具有顯著差異,其中實驗組治療效果達到了總體91%的有效率,與對照組總體74%的有效率相比,起到了顯著提高治療有效率的作用。
臨床癥狀好轉(zhuǎn)改善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癥狀好轉(zhuǎn)改善比較[n(%)]
從表2可見,治療組臨床癥狀改善更加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室指標比較,表3。
從表 3看,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 Scr、BUN、HGB、24 h尿蛋白定量、血磷、血鈣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6項指標組間比較,實驗組改善較對照組更加明顯。
兩組不良反應輕微,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尿毒靈主要成分為黃芪、生大黃、三七、淫羊霍等,現(xiàn)代藥理研究[1]、動物實驗證明:黃芪可通過抑制IV型膠原的產(chǎn)生,降低細胞外基質(zhì)的合成,起到抗纖維化作用。而最新研究表明大黃中的大黃素能抑制人腎成纖維細胞的增殖和IL-6的產(chǎn)生,并可抑制AngII誘導的KFBGI期向S期轉(zhuǎn)化,明顯降低了AngII誘導的I型膠原表達,減緩腎纖維化進程[2]。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慢性腎衰竭的逐漸惡化與腎小球的系膜基質(zhì)增多和腎小管間質(zhì)纖維化有關。
表3 兩組治療前后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表示 P<0.05,**表示 P<0.01:與對照組比較,△P<0.01
組別例數(shù) 治療前Bun(mmol/L)Scr(umol/L)HGB(g/L)實驗組100對照組100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15.67±4.87 9.67±3.79**△14.68±5.42 13.12±5.67**365.34±213.45 298.48±168.38*△358.75±203.35 303.68±189.46**24 h時尿蛋白定量(g) 血磷(mmol/L) 血鈣(mmol/L)69.30±10.50 89.50±11.80**△70.50±9.80 80.60±8.60**2.05±1.57 1.06±0.89**△1.98±1.68 1.58±1.24**1.58±0.56 1.26±0.34**△1.61±0.49 1.38±0.39**1.56±0.32 1.97±0.38**△1.47±0.41 1.71±0.36**
研究表明尿毒靈沖劑比包醛氧淀粉在對患者的Scr、BUN、HGB、24 h尿蛋白定量、血磷、血鈣治療和臨床癥狀改善方面有更明顯的效果。說明尿毒靈沖劑可以有效抑制或減緩腎臟纖維化的進程,對CRF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因此,建議在實際臨床治療過程中推廣對尿毒靈在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中的應用。
[1]牟珊,王琴,施蓓莉,等.高唐對腎小管上皮細胞膠原分泌和PAI-1合成的影響以及黃芪調(diào)控作用[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雜志,2009,10(1):11-14.
[2]王曉玲,王儉勤,夏延齡,等.大黃素對人腎成纖維細胞抑制作用的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雜志,2002,3(1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