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摘要:中國古琴文化在中國傳統(tǒng)禮樂音樂文化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是中國歷史上雅樂文化的精華。本文通過對琴與琴歌的介紹,進一步分析了琴歌《鳳凰臺上憶吹簫》在詞曲風格與創(chuàng)作手法上的藝術情境。
關鍵詞:古琴;琴歌;詩詞;音樂
琴是中國古代文人修身養(yǎng)性的四藝—琴棋書畫之首,又稱古琴、七弦琴,今天至少有四千余年的輝煌歷史,它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高尚的音樂藝術文化形式,而且在中國的傳統(tǒng)禮樂音樂文化中占有崇高的地位。因此,中國古琴文化藝術的發(fā)展,它鮮明的代表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涵,是中國高雅藝術形式的精華。2003年11月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的古琴名列到世界第二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單中。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批準古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劃分為“民間音樂”類。
1琴歌
琴歌,是中國古琴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以歌唱為主用琴來伴奏,富于歌唱性能夠較好地表現演唱者演唱與彈奏相結合的特點。從先秦到宋代以前以及明代中起到清初中國古琴藝術得到了較好的發(fā)展,但是由于大部分琴歌有舊瓶裝新酒的模式,使得大部分文學作品并不能表現歌詞的思想意境,使得古琴藝術的發(fā)展在清以后日趨衰減,直到解放后王迪女士在管平湖先生的指導下整理出了如《長相思》、《胡笳十八拍》、《春光好》等琴歌,但是我認為琴歌屬于古曲范疇,所以藝術家們對于琴歌的挖掘與整理也是對中國古詩詞歌曲藝術文化的一大貢獻。王迪女士曾經在她的《弦歌雅韻》里闡述了琴歌在來源和創(chuàng)作上的看法,我也非常贊同。
首先琴歌來源于民間音樂,中國的古詩詞中大部分是吸收了大量的民間歌曲因素,如《詩經》中的大量詩歌就采納了當時十五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民歌素材,例如琴歌《竹枝詞》是唐朝劉禹錫的名作,在宋刊本《劉夢得文集》卷九《竹枝詞引》有一段記載:“四方之歌,異音而同樂。歲正月,余來建平,里中兒,聯歌竹枝,吹短笛,擊鼓以赴節(jié),歌者揚袂睢舞,以曲多為賢?!睆倪@段記載不難看出《竹枝》是巴蜀一代的民歌,它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在唐代此地流行,所以劉禹錫的《竹枝詞》就是在在夔州上任時根據三峽地區(qū)鄉(xiāng)土民俗—賽歌風習創(chuàng)作的,它與民歌的淵源有著千絲萬屢的關系。
其次,琴歌中有一部分是文人的創(chuàng)作,中國詩詞史上,文人們創(chuàng)作是不可或缺的,琴歌的創(chuàng)作也是如此,文人們創(chuàng)作的琴歌之所以有著如此強大的傳唱生命力離不開藝人們演唱的溫床,在文人的詩詞創(chuàng)作上宋時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可算是具備大氣磅礴、委婉細膩,下面我們來析讀她的《鳳凰臺上憶吹簫》。
2詩詞內容空靈韻遠
李清照作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少有的女詞人,她的作品大部分體現了愛國思想,大部分為追求中國古代廣大婦女男女平等的另一側面,這首《鳳凰臺上憶吹簫》這首詞是李清照寫在靖康之變之前的她的早期作品,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內容含蓄,表達細膩,而此時的李清照正直與夫君趙明誠恩愛如初,情意深篤之際,但由于趙明誠宦游在外,難免李清照會有思念丈夫的別離之苦,李清照曾在《金石錄后序》里道:趙明誠曾經“屏居鄉(xiāng)里十年”可見這段時間正是女詞人大好青春之際,實屬閨閣相思之詞作,詞是這樣寫的:“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只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痹~的大意是說,銅獅香爐里。筆調纏綿悱惻,情深意切,心神意境空遠,一片癡情意韻,令人回想深刻。
3詩詞語言精煉別致
在李清照整首詞中一個“愁”字抒發(fā)了全詞的文學意境,上闕寫詞人別前的慵懶愁煩,用移情入境的手法寫出了詞中四種景物:銅爐,紅被,寶奩,簾鉤。作為下闋的伏筆,詞作言心傳神,筆調沉重悱惻,愁情層層深入,含蓄地顯示了詞人那深沉的相思之情。下闕寫詞人對丈夫別后情景的設想。首先肯定的是避免不了的痛苦離別,怎么能把他留住能呢,“休休”。“秦樓”,即鳳臺,詞人的居所。傳說春秋時期秦穆公之女弄玉和她的愛人蕭史飛昇以前的舊居。整首詞作的結構可以分為,上闋為離別前心緒之愁,下闕為別后心神之愁。心愁為慵懶;神愁為凝眸。整首詞作語言精練體現在“冷”、“翻”、“任”,三字以情鋪景,深刻的到出了詞人的愁苦煩緒之情。一個“冷”字,說明詞人毫無心情與雅興,致使爐香空涼。一個“翻”,道出詞人連被子都不愿意去疊。一個“任”,表明詞人神情慢待無意收拾。以上表明了一個有素養(yǎng)的文化女子讓一個“別”“情”字折煞愁苦了自己,深刻突出了女詞人對丈夫的情深意遠。
4詞曲結合委婉流暢渲染文詞意境
這首樂曲早見《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雖然它是昆曲樂宮所記譜,但是曲調流暢能夠較好的體現文詞的意境。
從音樂的結構上看,音樂起伏不大,行腔緩慢,旋律簡單有序,從“香冷”二字揭開人物“愁緒”的開始,隨著音樂的不同起伏,唱詞從“起來慵自梳頭…生怕離懷別苦”所表達的感情思緒的不同而起伏較大,旋律的兩次波動更加深入細致的表達了詞人的內心的情境與思緒是消極的慵懶的。而在“欲說還休”處旋律經過平穩(wěn)過渡后,琴曲旋律進一步伸展“病酒”“悲秋”并用連線和附點節(jié)奏隱晦的描繪出這種即將到來的別離之情與分別的痛苦是讓有情人難以忍受的。
在演唱風格上應該抓住二度創(chuàng)作時人物感情的內在心理矛盾。“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只難留?!币魳凡▌雍艽?,緊接著平穩(wěn)伸展,“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痹谘莩L格上采用了宣敘調映襯出詞人的丈夫仿佛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桃源”一樣波遠飄渺不可尋找。引出后面的“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痹~句,在音色、旋律上的微妙變化說明她思念夫君的相思之情都深深地打動了流水。通過“凝眸”的八度跨越性的刻畫出詞人的惆悵之意與感情表達是無從控制迸發(fā)的。最后結尾句“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币魳沸蛇M入高潮恰恰又是行腔散板,音樂在氣息上支撐聲音弱收,在音樂的演唱處理上要淡然消逝,有余音未盡的之處,方近完美。
5結語
琴歌《鳳凰臺上憶吹簫》只是中國古詩詞曲譜之中的保留下來一個代表,所以詞人無論從內容創(chuàng)作、音樂譜曲上都深刻的道出了整首作品的含蓄、空靈深遠虛幻之處。從詞的內容到音樂創(chuàng)作上都會給世人一種虛幻中帶著離愁,飄渺中又帶著深情思念抒懷意境,使人久久不忘,實屬佳作。
參考文獻:
[1]王迪.弦歌雅韻[M].北京:中華書局,2007.
[2]孫會玲.中國古代歌曲與名作鑒賞[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
[3]韋菁.淺析古詩詞音樂的傳承與發(fā)展[J].作家,2008.
[4]王朝相,丁中林.中國古代詩詞音樂賞析[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