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彥斐
(蘇州大學體育學院,江蘇蘇州215021)
體育教學是按一定計劃和《新課程標準》進行的有目的和有組織的教育過程。體育教學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其任務是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技術與技能,增強其體質,培養(yǎng)其道德、意志、品質等。它是學校體育實現的基本形式,是體育目標的實施途徑之一。性格是指表現在人對現實的態(tài)度和相應的行為方式中的比較穩(wěn)定的、具有核心意義的個性心理特征,是一種與社會相關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許多社會道德含義。性格表現了人們對現實和周圍世界的態(tài)度,并表現在他的行為舉止中。性格主要體現在對自己、對別人、對事物的態(tài)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工作、生活節(jié)奏明顯加快,人際關系更加復雜多變,致使價值觀向多元化發(fā)展,其中夾雜了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等反主流傾向,這些強烈地影響著校園文化生活。當代大學生獨生子女占有絕對比例,他們自我意識強,人際關系淡薄、團結協(xié)作能力差,奉獻精神、毅力、意志較差,這使得他們經受不住挫折、失敗,嚴重影響其性格的發(fā)展。心理學認為,個性是指具有一定傾向的比較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它主要表現在一個人的性格、能力、氣質、動機、興趣等方面。學校教育的每門課程都是研究發(fā)展學生個性問題的平臺,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學校體育現行《中學體育教學大綱》中明確規(guī)定體育教學的任務是:“發(fā)展個性,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勇敢頑強的精神和創(chuàng)造性。”教師要在體育教學中有意識地發(fā)展學生的個性,讓他們感到體育活動的幸福和樂趣,從而更好、更快地掌握基本技術、技能,學會鍛煉身體的方法,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
(1)性格是非智力因素結構中的核心成分,決定著個體活動的方向和性質。所謂性格,是“一個人比較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它體現在個體對待現實的穩(wěn)固態(tài)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的方式之中,對人的智力的發(fā)展起著影響和制約的作用。良好的性格特征對智力的發(fā)展和智力活動的進行有促進的作用,對智力方面的缺陷有補償作用。相反,不良的性格特征對智力的發(fā)展和智力的活動的進行有阻礙作用。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學生良好的性格特征有助于學業(yè)成功,而學習上的成功又會增強學習者的信心,產生良好的心境,學習更加勤奮,因而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性格培養(yǎng)有助其學習成績的提高。
(2)性格教育也是道德教育的基礎和落腳點。首先,一個人只有具備了最起碼的優(yōu)良性格特征,才可以在此基礎上,成為一個具有較高覺悟的人;其次,道德教育的內容如果不落實為受教育者的穩(wěn)定而正確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那么,這種道德教育就是失敗的教育。因此,素質教育應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性格特征著眼,讓學生掌握對待外界事物的正確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在此基礎上,再進行生動具體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才是正確的教育步驟。
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與其它課程有共性的一面,而且更具有自身的鮮明特征。由于體育課在內容、方式等諸方面有別于其他學科,因而它能為學生提供獨特的、開闊的學習環(huán)境,以及充分操作、實踐的機會,這對于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更能全面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能力、氣質與性格。因此只要我們在體育教學中注重發(fā)展和培養(yǎng)學生的性格,教育得法,即使是最普通的學生,一旦具備了鮮明而良好的性格,就會成為一個有所作為的人。體育課教學、體育鍛煉和體育競賽能從心理上、體力上和社會層面上全面地促進學生的性格得到充分的發(fā)展,使他成為能夠主動適應社會的人。體育的主要職能是教育、健身和娛樂,高校體育課對學生性格全面發(fā)展有積極作用:高校體育運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公平競爭的意識;高校體育課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群體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高校體育能豐富學生的情感,促進個體的全面發(fā)展。
(1)有利于塑造大學生樂觀開朗的性格。大學生中有不少性格內向、抑郁,甚至孤僻的人,往往表現為悶悶不樂、郁郁寡歡,或者緊張、焦慮和憂愁的精神狀態(tài),長期下去可能致使生理上機體內環(huán)境平衡遭到破壞,造成神經、內分泌功能的紊亂,心理上性格憂郁、低沉、不樂觀。據有關高校大學生心理調查結果顯示:一般體育院?;蛟合档拇髮W生都表現為性格開朗、樂觀,心理問題最少。這說明體育院?;蛟合档膶W生長期從事體育活動,生理機體內環(huán)境可以較長時間保持,有利于形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2)有利于塑造大學生堅強的性格。意志是走向成功的基石。毛澤東曾說過:“意志也者,固人生事業(yè)之先驅也?!币庵静皇侨伺c生俱來的,而是通過后天的鍛煉磨練出來的,體育運動是磨煉大學生意志的有效手段。體育運動在體現一定趣味性的同時,也具有艱苦、費力、難度大等特點。體育運動中也有一些強度大、趣味性低的運動項目,艱苦性尤為突出。高校體育教學除了要有效地教授體育理論與技能外,還需要安排一定的體育練習,才能讓學生很好地鞏固所學的知識。而當學生進行練習時,機體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疲勞和酸痛,甚至有痛苦感覺,要長期堅持下去需要一定的吃苦耐勞精神,這就給培養(yǎng)大學生吃苦耐勞的性格品質創(chuàng)造了契機。
(3)有利于塑造大學生競爭拼搏的性格。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中,競爭拼搏、奮發(fā)進取是不可缺少的性格品質,它是開拓創(chuàng)新、建功立業(yè)的動力源泉。體育尤其是現代競技體育的這種具有競爭特征和魅力吸引了廣大大學生,增強了大學生的參與欲望。競技體育競賽那種緊張激烈、扣人心弦的競爭場面能使大學生受到巨大的感染與激勵,參加者為了獲勝,奮發(fā)拼搏,去爭取實現超越“更快、更高、更強”的目標,從中獲得了奮進向上、積極性的情緒體驗,這被稱為競爭拼搏的“運動員性格”。因此,體育運動可以塑造大學生競爭拼搏的性格,而以后的社會生活會成為他們展示這一性格的廣闊舞臺。
(4)有利于塑造大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集體性格。現代科學技術的巨大進步,生產力的突飛猛進,尤其是全球化的推進使每個人在社會上都處于分工協(xié)作的環(huán)節(jié)之中。也就是說,這個時代的發(fā)展需要人與人之間的良好交際、團結協(xié)作,人與人之間的交際以及由此而獲得的廣泛的社會的聯(lián)系是立于社會的關鍵。大學生中不善于交際、羞怯、靦腆,甚至孤僻的人,以后很難自立于社會或難以有大作為。而大學校園里,體育是群體性的開放活動,多種多樣的體育活動,為大學生提供了人際交流、交往的廣闊天地。而且在體育活動中,參加者必須通過團結合作才能獲得勝利,因此,高校體育體現了塑造大學生交際、團結協(xié)作性格的功能。
[1]李強,殷正紅.高校體育教學對學生性格完善的影響[J].消費導刊,2007(10):169.
[2]王大川.論體育教學在性格培養(yǎng)中的作用[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5,21(4):131 ~174.
[3]陳齊.高校體育對大學生性格塑造的研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29):224.
[4]楊江云,潘亞姝.體育教學與學生性格培養(yǎng)[J].昆明冶金高等??茖W校學報,2003(6).
[5]謝月靜.高校體育教學與大學生性格培養(yǎng)[J].揚州大學學報.1999(4):56.
[6]楊江云,潘亞姝.體育教學與學生性格培養(yǎng)[J].昆明冶金高等??茖W校學報,2003(2):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