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欣茹
在兒科病房實施責任包干制整體護理的臨床意義
鄒欣茹①
目的:探討在兒科病房實施責任包干制整體護理的效果。方法:針對兒科患者實施責任小組包干制護理模式,對護理人員實行層級管理,重新分配崗位職責和APN連續(xù)排班,對患者實施從入院至出院,從生理到心理,從日?;A護理到各項治療性護理,都由特定護士負責,針對患者制定一系列措施,全程跟蹤。從患者滿意率、基礎/??谱o理落實率、健康教育覆蓋率、醫(yī)護關系滿意率4個方面進行評價。結果:筆者所在科實行責任小組包干制護理后,護士積極主動性有了極大程度提高,與患者之間的互動也較以往更加密切。護理質量得到了改善,從而大大推動了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功能制護理發(fā)展。結論:責任包干制整體護理作為一種新穎的護理模式,在實施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了各層次護理人員的作用,提高了護士對專業(yè)護理技能的掌握,保證了護理工作質量,并在患者滿意率和醫(yī)護關系的改善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責任包干制; 層級管理; 護理模式; 護理質量
隨著社會的進步、現(xiàn)代護理學的發(fā)展,護理工作的范疇與內在意義不斷拓寬。護理工作正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轉變。這些轉變也催化護理工作發(fā)生了一些質的變化,即由功能制護理向小組制護理,再過渡到現(xiàn)今的責任制護理。
責任制護理是一項新的臨床護理制度,是護理工作的一個重大改革,是以患者為中心,由責任護士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進行一系列有目的、有計劃的整體護理。作為責任制護理的延伸,責任包干制整體護理強調的是對患者實施連續(xù)的照顧,即責任護士對其“承包”的患者全面負責,包括生活照顧、病情觀察、治療、康復和健康指導等。責任護士不僅對患者的機體進行護理,還對患者的心理、社會關系和家庭生活狀況等進行全面了解,配合患者康復需要,給予最佳的護理。責任制護士還配合醫(yī)生尋找出患者的生物致病因素與社會心理致病因素,以便徹底消除病因,取得最佳治療效果。本文旨在探討與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相比較,在兒科病房中實施責任包干制整體護理所取得的成效?,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全科有床位31個。護士9名,護理師4名,主管護師3名。其中,大專學歷10名,中專6名。
1.2 方法
1.2.1 舒適的住院環(huán)境 為了使患兒減少心理上的恐懼感,特別營造出一個溫馨舒適的住院環(huán)境,筆者所在科增配了綠色植物,并在墻上張貼活潑動感的漫畫,病室窗戶墻壁使用適量色彩鮮艷的墻紙裝飾。允許患兒的父母白天一起陪護,晚上可由父母任意一方陪床。
1.2.2 層級管理護理人員 為了能合理調配科室人員,筆者所在科實行責任包干制護理。科內實行責任組長-高責護士-責任護士層級管理制度。護士長按照能級對應關系,不同級別的護士護理職責不同。責任組長每日督查患者基礎護理落實情況并進行全方位的護理質量評估,對護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向高責護士指出,要求其提出改進措施并監(jiān)督落實。高責護士每日密切留意病危、病重和一級護理患兒的病情變化,對病危、病重及一級護理質量標準,包括基礎護理、導管護理進行評估,指導并督促本組護士完成相關的治療護理工作,確保工作的落實。責任護士負責一切基礎治療性護理操作,內容包括病情觀察、生活護理、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等,并建立基礎護理質量標準,包括晨晚間護理、口腔護理、舒適護理、皮膚護理和分級護理。
1.2.3 重新分配崗位職責 按照護理工作量和病情危急狀況,將病區(qū)分為兩大區(qū)域,分別為重病區(qū)和普通病區(qū)。重病區(qū)的患兒病情危急,須24 h專人看護。疾病多為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小兒腸炎合并重度脫水、腦病、癲癇持續(xù)發(fā)作、小兒哮喘發(fā)作等;普通病區(qū)多為病情較為穩(wěn)定的患兒,多見于單純性腹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腎炎、腎病綜合征等。根據這2個不同等級病情所需要的護理需求,按照筆者所在科護士人數(shù),將16名護士分為兩組。其中每組各8人。責任小組根據護理人員的職稱年資、學歷、實際工作能力、經驗和責任心進行新老、強弱合理搭配,按照每組護理工作量和病情危急情況,設2名責任組長。每組分管11個床位,并實行分層不分等制度,人人參與基礎性護理。
1.2.4 APN連續(xù)排班 為了避免過多的人力資源耗費,減少不必要的交接班次數(shù)及時間的浪費,將原有的排班制度改為以責任包干制護理為單位的APN連續(xù)排班方式。A班8:00~16:00,P班16:00~23:00,N班23:00~8:00;責任組長8:00~12:00,14:30~17:30,夜班后休息2 d。休息期間責任護士分管患者由其高責護士代管;高責護士休息期間,其分管患者由本組年資高的組員代管,護士工作時間得到合理調整,休息時間更為集中。
1.3 評價方法 隨機抽取筆者所在科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患兒病歷560份,對責任包干制整體護理實施前后的服務質量,包括患者滿意率、基礎/??谱o理落實率、健康教育覆蓋率、醫(yī)護關系滿意率進行比較。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取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責任包干制整體護理實施前后各項指標情況詳見表1。
表1 責任包干制整體護理實施前后各項服務質量指標對比 例(%)
3.1 提高了患者滿意率 從表1可以看出,在責任包干制整體護理實施后,患者滿意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由于每個責任小組負責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整個過程,每個護士有固定管床,始終負責本組患者的治療及護理[1]。責任護士每天巡視病房的次數(shù)多了,對其所負責病床責任感更強了,并對服務過程中的細節(jié)更加關注。例如病區(qū)是否達到安全、舒適、整潔和安靜等要求;床單位是否整潔,床頭卡上的信息是否和患兒相符;根據患兒實際病情做好分級護理;檢查病房有無安全隱患等問題,床欄是否拉好,熱水瓶和藥物等是否放在安全的地方;家屬是否對患兒病情有一定的了解,有無遵守醫(yī)生護士的醫(yī)囑等。責任包干制整體護理不僅為患兒提供了溫馨的住院環(huán)境和生活上的照顧,讓患兒切實感受到了醫(yī)護人員的關愛,同時增進了患者家屬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感,也對戰(zhàn)勝疾病有了更大的信心。
3.2 基礎/專業(yè)護理落實率大大提高 實現(xiàn)責任小組包干制整體護理后,基礎/專業(yè)護理落實率大幅度提高,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
3.2.1 責任包干制整體護理模式中,高責護士帶領責任護士一起做好患者交接工作,并重點掌握本組危重患者、新入院患者及病情有變化者的情況。責任組長指導高責護士和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護理評估、護理診斷,擬定護理計劃,制定并落實護理措施和評價護理效果等。難度較大的護理操作由年資高的護士來完成,并讓低年資護士在旁觀摩學習。高責護士對責任護士的工作進行檢查分析,對出現(xiàn)的錯誤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糾正”。責任組長在整個治療護理過程中起到了監(jiān)督作用,保證了本組組員的工作質量。相對于低年資護士,高責護士在操作技能上更加嫻熟,經驗也更為豐富,在技術上對低年資護士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護士長、責任組長和高責護士層層把關護理質量,將護理缺陷的發(fā)生率降至最低。責任護士與患者建立了一一對應的責任關系,護士更加清楚地知曉自己所管患兒的病情變化,治療、護理效果和心理狀況。責任包干制整體護理實施后,避免了護理缺陷的發(fā)生,護理質量上去了,同時也避免了醫(yī)療事故和糾紛。
3.2.2 層級管理又體現(xiàn)了“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宗旨,充分發(fā)揮了各層級護理人員的作用,還促進了小組組員之間的相互配合、幫助,最終全面提升了護理操作的落實率和質量。層級管理更與APN連續(xù)性排班相輔,在處理危重患兒及難度系數(shù)較大的護理操作時,新老護士的搭配充分發(fā)揮了年資高護士的豐富經驗,不但很好地配合醫(yī)生的搶救工作,而且減輕了低年資護士的心理壓力。
3.3 提升了健康教育普及率 實施責任包干制整體護理后,責任護士健康宣教更為積極主動,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責任護士針對不同文化層次及人格特征的患兒家屬選擇合適的教育方式,采取多樣化的健康宣教;對患兒使用帶有趣味性和通俗易懂的語言,邊講解邊示范,吸引其學習的興趣。實施責任包干制整體護理后,患兒家屬對相關疾病的知識、護理和保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責任護士和責任組長的責任感,更主動的到床頭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的??谱o理和健康指導。高責護士和責任護士為了得到更全面的資訊,通過多種途徑提升自我,靈活采用多種教育方式,提高了家屬對健康教育的知曉率,保證了健康教育的普及率和有效性。
3.4 醫(yī)護關系的滿意率升高了 醫(yī)護關系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責任包干制護理實施前,由于護士沒有固定管理的患者,醫(yī)生經常不清楚醫(yī)囑的執(zhí)行者,護理措施很難一一落實;實施后,責任組長每日與醫(yī)生共同查房,詳細掌握病情,了解診療計劃,及時溝通信息,制定護理方案,使醫(yī)生和護士共同圍繞患者,完成各項診療、護理工作,增強了醫(yī)、護、患三者的溝通。護理工作質量上去了,醫(yī)生、護士的關系融洽了,醫(yī)護關系的滿意度極大提高,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一方面,護士需及時向醫(yī)生反映患者的病情變化、主觀反應和需求;另一方面,護士是醫(yī)生與患者間的一個橋梁,醫(yī)護關系對患者病情的恢復起關鍵作用。責任包干制整體護理的實施,促進了責任護士與醫(yī)生的溝通交流,使責任護士更主動向醫(yī)生反映患兒的病情變化,了解患兒的治療方案,在遵守醫(yī)囑的前提下,根據實際情況對護理措施作出適當?shù)恼{整,得到了醫(yī)生充分的肯定和信任。
責任包干制整體護理是為所負責的患者提供連續(xù)、全程和有效的護理模式[2]。筆者所在科在實施責任包干制整體護理后,實現(xiàn)了患者從住院到出院、出院后全程護理,初步建立了以優(yōu)質護理服務為目標的長效運行機制,切實保障了患者安全,提高了護理質量,不僅家屬放心,而且病房醫(yī)生也放心,同時也意識到,完善各項后勤保障和各級護士的績效考評的必要性。在這個問題上,筆者將自己的意見與本院護理部繼續(xù)探討研究,在工作質量、制度執(zhí)行、服務滿意度等護理工作質量評分基礎上,增加對護士基礎護理工作量的考核評分[3],讓護士勞有所得,優(yōu)勞優(yōu)得,提高護理人員積極性,使護士的自我價值得到充分體現(xiàn)。
[1] 廣東省衛(wèi)生廳.關于印發(fā)廣東省2011年推廣優(yōu)質護理服務工作方案的通知[S].2010.
[2] 董蘭菊,鐘佩紅.床位包干制管理在臨床護理中應用的研究[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07,13(9):10-13.
[3] 鄧香君,李玫.層級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實踐探討[J].護理研究,2009,23(9):2333-2334.
Study on the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System of Responsibility for Overall Treatment in Pediatric Department
ZOU Xin-ru.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markable success in the co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of responsibility for overall treatment in Pediatric Department.Method:To carry out the system of responsibility in Pediatric Department with the guides aimed to the nurses,which includes the level-management,redistributing job responsibilities and continuous scheduling.Under the system,children are taken good care physiologically and psychologically of by certain assigned nurses based on daily treatment and all kinds of treatment nursing through the whole course from hospitalization to discharge by special measures exclusively for the patients with all-course tracking.The article deals with the study of the system of responsibility including patient satisfaction,the implication of basic nursing/clinical specialized care,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satisfaction rate of doctornurse relationship.Result:Nurses have been motivated in a greatly higher degrees with closer interaction with patients after the implement of the system of responsibility for overall treatment.Conclusion:It helps the treatment quality to be improved and thus greatly promote the traditional treatment mode-Functional Treatment.
The System of Responsibility for Overall treatment; Level-management; Nursing mode; Nursing quality
10.3969/j.issn.1674-4985.2012.19.034
①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人民醫(yī)院 廣東 龍川 517300通訊作者:鄒欣茹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2,9(19):058-060First-author’s address:Longchuan People’s Hospital,Longchuan 517300,China
2012-03-09) (本文編輯: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