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順姬
突發(fā)性耳聾患者的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
崔順姬①
目的:探討突發(fā)性耳聾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與護理干預及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對2009年2月-2010年2月74例突發(fā)性耳聾患者采用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及相應的健康教育。結果:針對不同患者采用不同的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能達到最佳治療護理效果。結論:通過了解患者的不同心理狀態(tài),有針對性地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是提高整體護理質量、促進疾病康復的有效方法之一。
心理護理; 健康教育; 突發(fā)性耳聾
突發(fā)性耳聾又稱特發(fā)性暴聾,是指聽力突然減退,1~2 d即可達到耳聾高峰乃至全聾,是全身或局部因素所引起的一種感音神經(jīng)性耳聾[1],與患者本人的性格特征及不良生活習慣有密切關系,并且聽力下降后,與外界溝通差,容易使患者產(chǎn)生各種心理問題,因此患者的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至關重要。筆者對2009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74例患者,根據(jù)不同心理狀態(tài),采取了不同的心理干預,效果良好,現(xiàn)介紹如下。
1.1 患病前心理 多數(shù)患者有情緒易激動、辦事要強、工作生活壓力大、精神抑郁、易焦慮的性格特征。
1.2 患病后心理 耳聾能否在短時間內治愈,是否永久性聾,是否影響未來的工作、學習、生活;擔心醫(yī)療費用高,聽力差導致交流障礙,不愿與別人接觸交談,自我封閉;因聽不清聲音不愿意看電視,不愿意交談,外界信息少,導致患者特別敏感、多疑;有些患者平時在工作單位、家庭處于領導者地位,入院后不得不依靠他人,聽別人指揮,精神壓力大,構成心理失衡等,甚至出現(xiàn)悲觀失望心理,表現(xiàn)為煩躁易怒或沉默寡言,如果治療效果不好,甚至要求中斷治療等。
精神壓力大,經(jīng)常工作學習到深夜;攝入高鹽、高糖、高脂肪食物;酗酒;運動量少;生活不規(guī)律,經(jīng)常熬夜上網(wǎng);戴耳機時間過長;經(jīng)常煲電話粥,用一側耳聽電話時間過長;長時間在噪音環(huán)境中工作,不注意個人防護;經(jīng)常蹦迪或在練歌廳等噪音大的環(huán)境逗留;睡眠質量較差等不良習慣。
3.1 具備高度的同情心和責任感 突發(fā)性耳聾是耳鼻咽喉科急癥之一,接診時要在最快的時間內安排好患者,耳聾患者盡量住在同一病房,通過熱情接待,細心的關懷,盡快適應新的環(huán)境,減少患者的焦慮情緒,增強應對壓力的能力,促進患者的康復[2],同時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良好的護患關系本身就具有治療意義[3]。
3.2 與患者建立有效的溝通 溝通在護理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4],與患者交談時,對單側耳聾的患者,要在患者聽力好的一側說話,對于雙側耳聾患者,需要提高說話音量,但要注意語氣和態(tài)度,以免產(chǎn)生不必要的誤會,同時還可運用肢體語言、手勢、文字書寫等溝通技巧,達到有效的溝通。
3.3 針對性的心理護理 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思想變化,鼓勵患者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及建議,進行自我心理疏導,對患者反映的問題盡可能及時解決;對那些易焦慮、自我封閉患者,應多巡視,主動關心、主動交流,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消除患者的孤獨、苦悶心理;對治療失去信心的患者,應多安慰、鼓勵,向他們介紹治療成功的案例,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對于敏感多疑的患者,應多解釋治療或用藥的目的及作用,以自信、大方,過硬的護理技術,贏得患者的信賴,同時在解答患者的問題時,掌握好分寸,不說不利于治療的言語,多給患者鼓勵和積極的暗示;對于家庭經(jīng)濟狀況較差,擔心醫(yī)療費用過高,不安心治療的患者,多關心體貼,不歧視,并詳細解釋治療、用藥的經(jīng)過,使其了解醫(yī)生是根據(jù)具體病情進行治療和用藥的。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不僅使患者得到心理支持,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療,也贏得了患者的信賴,加深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樹立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
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的重要內容,是以醫(yī)院為教學基地、住院患者及家屬為教育對象,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幫助個體和群體掌握衛(wèi)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過程[5]。通過發(fā)放宣傳資料、健康講座、座談會等群體教育,結合患者年齡、文化層次、職業(yè)、社會地位的不同,采取個體教育。對中老年患者的指導主要是保持健康、規(guī)律的生活和樂觀心態(tài),避免緊張激動,進行適度的體育鍛煉,重視營養(yǎng)平衡,保證低鹽、低脂、低糖、高纖維素飲食,戒煙限酒,保證良好睡眠,不濫用耳毒性藥物,積極防治老年病如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對年輕患者的指導主要是遠離噪音刺激,不去或少去蹦迪、歌廳唱歌跳舞,游藝廳玩游戲,不長時間戴耳機,不酗酒、熬夜等;對長期在噪音環(huán)境中工作的患者,指導他們注意做好個人防護,根據(jù)病情調換工種;對經(jīng)常出差的白領患者,注意勞逸結合,指導他們乘坐飛機時注意保持咽鼓管通暢,保護鼓膜完好;兒童患者要避免洗澡、游泳時耳道進水,患感冒、鼻炎或鼻竇炎時,應盡早治療,以防止患中耳炎等。同時指導患者要定期復查,發(fā)現(xiàn)聽力改變,盡快做聽力檢查。整體護理中的健康教育,不僅是非藥物治療的關鍵,也是促進整體護理全面落實的關鍵[6]。
通過了解突發(fā)性耳聾患者的不同心理狀態(tài),有針對性地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了疾病的相關知識,樹立了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糾正了不良的生活習慣,提高了自我保健和治療的依從性,有效地促進了疾病的康復,同時建立了良好的護患關系,使患者治療滿意度明顯提高。
[1] 楊劍,劉博,韓德民.突發(fā)性耳聾的循環(huán)病因機制[J].國際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6,5(30):175-177.
[2] 陳慧,鄭美愛,雷偉娜.某二級甲等醫(yī)院外科護理人員關懷能力的調查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12,4(12):255-256.
[3] 黃飄.肺心病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心理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8):69.
[4] 崔屹.護理軟技能培訓在臨床實習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1,25(3B):734-735.
[5] 張銀萍.指導眼科年輕護士開展健康教育方法的探討[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5,11(4):371.
[6] 劉冰.心理干預對突發(fā)性耳聾的預后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5(11):131-132.
10.3969/j.issn.1674-4985.2012.33.053
①吉林省延邊眼耳鼻喉科醫(yī)院 吉林 延吉 133001
崔順姬
2012-09-28) (本文編輯: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