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春艷
(沈陽市第二十七中學,遼寧 沈陽 110000)
我的“享受式語文教學”
——關于如何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思考
鄒春艷
(沈陽市第二十七中學,遼寧 沈陽 110000)
在教學質量訴求日見強勁的今天,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有效教學已成為學科教學的基本要求和關注焦點。有效,是語文教學永恒的追求。
按照本體論的觀點,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雙邊活動。它包括“教”的本體——教師和“學”的本體——學生這兩個方面。因此,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應該從教與學的本體出發(fā),最終實現(xiàn)、完成教與學轉化的效益,即有效教學應是以語文教師提高自身素養(yǎng)為前提、以激發(fā)學生潛能為核心的教學?;诖苏J識,筆者嘗試進行了“享受式語文教學實踐”,忐忑表達于此,期待大方之家指正。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和語文課程同步發(fā)展。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要努力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繼續(xù)學習,更新觀念,豐富知識,提高自身文化素養(yǎng);要認真讀書,精心鉆研教科書,在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合作互動中加強對學生的點撥和指導,實現(xiàn)教學相長。
錢理群老師在《我的教師夢》一文中寫到,“回顧自己一生的教師生涯,真是想想要哭,很多次讓你要哭,想想又要笑,很多事讓你笑,這就是生活的真實,教師生活的真實。我們正視它,又永遠擺脫不了它,形成了生命的一種纏繞,而生命的真實意義正實現(xiàn)在這種纏繞之中?!边@是錢老的心聲,也帶給我們很大的啟示。筆者認為,處在新課改時期的教師應該能夠在新的形勢下,正視教師生活的真實,真正把教育當做自己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熱愛并專心于自己的工作,在工作的付出與創(chuàng)造中享受生命的充實,提升生命價值,從而也就能夠自然地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語文教師在繁忙瑣碎的工作中,應以積極的職業(yè)心態(tài)發(fā)揮創(chuàng)造才能,享受語文教學、語文研究的過程,享受作為一個語文人的豐富與充實。語文教師可以享受備課,與文本、與同仁、與教學大家、與自我心靈進行精神對話;可以享受課堂,欣賞或美或不美的細節(jié);可以享受輔導,感受學生個性差異;語文教師可以享受成功的教學,體味成功的自豪,可以享受失敗的教學,獲得失敗的啟迪;語文教師可以享受課外閱讀,可以享受研究思考……總之,一切盡可享受。
語文教師有了享受的觀念,自然就會流露出一種會心的微笑,就會自然地精神飽滿、激情充沛地投入到教學中,從而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語文教學實效。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語文課程應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tǒng)一的原則,精選學習內容,變革學習方式,使全體學生都獲得必需的語文素養(yǎng);同時,必須顧及學生在原有基礎、自我發(fā)展方向和學習需求等方面的差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潛能,增強課程的選擇性,為每一個學生創(chuàng)設更好的學習條件和更廣闊的成長空間,促進學生特長和個性的發(fā)展?!苯虒W的有效最終是通過學生體現(xiàn)出來的,教師引領學生享受語文學科、語文學習之美會使語文教學事半功倍。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借鑒王國維的“三境界”說,把語文學習分成快樂學習、享受學習、覺解學習三個階段。
這三個階段的劃分依據是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目的是有意識地引領學生增強對語文學習的明確性,激發(fā)其學習興趣。
這是最初級的、最感性的階段,是教師開始引領學生學習語文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內,學生對語文學科、對教師還不夠了解,教師的工作是研究學生語文學習的學情,包括研究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學生的業(yè)余興趣、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語文學習的潛力、其他方面的學習潛力、學生學習語文的總體困難、學習“這一課”的個體學情、語文學習特長生、困難生……
在研究學情的基礎上,教師可采取多種方式來引導學生體味語文文本之美,增強生命體驗,感受語文學習的快樂。教師可以根據中學生學習語文的心理層次(興趣心理層次、趨利心理層次和內省心理層次),根據不同文體以及不同教學環(huán)節(jié)采用不同的方法,讓學生領略語文豐富的內涵,獲得學習的愉悅。
案例:詩歌教學,筆者課前安排了鑒賞詩歌的作業(yè),課上,學生覺得單調,筆者就臨時增加了鑒賞歌詞的環(huán)節(jié),結果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當堂學生鑒賞了《龍文》《傳奇》《異鄉(xiāng)人》等歌詞,學生在習作中就寫出了與歌詞句式相同的句子:“我們需要與自己默契合作的力量,一次接應,一句告慰,一種關懷,一份心情,擁有這些,我們才能張揚著一張明媚的笑臉,去迎接勝利的朝陽!”(2011屆學生梁鑒楠《簍中蟹的悲傷小調》)“輕輕的風,輕輕的云,輕輕的流年似水;暖暖的笑,暖暖的情,暖暖的似水流年……放飛年輕的心,看鳶與紙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一切都是那么美好”(2011屆學生宋冰玉《笑臉》)。
這一階段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其實對于一些學生而言,這個階段是假快樂階段,因為這個階段學生的快樂很多時候需要教師的引導、提醒。
這個階段是相對高級階段,是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真正地感受到了快樂的階段,是學生在學習語文一段時間后,能夠自己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并能夠進行初步分析、初步解決問題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教學中,教師的作用在于創(chuàng)設有價值的問題情境,并引領、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或者合作解決問題。在這個階段筆者曾嘗試將學生分成多個學習小組,讓學生講課。學生講的內容在前一周的周末由本小組成員討論確定,然后在下周某一固定時間由每組選派的學生來講。實踐證明,學生的講課更貼近學生心理,既鍛煉了講課同學的能力,又提升了全班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學生感覺到了語文學習的輕松、自如、大有作為,享受到了語文學習的成就感,教學效率自然得到了提高。
這是一種豁然開朗的、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階段。“覺解”一詞源于哲學家馮友蘭先生在他的《人生的境界》一文,馮友蘭認為:人與其他動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時,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覺地在做,這種了解與自覺就是“覺解”,正是這種覺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對于他有了意義。學生對于語文、對于語文學習、對于自己的語文修養(yǎng)、語文成績也應該有一種覺解,這種覺解,會帶給學生一種清晰的了然,會淡化一些不必要的沉重。例如讓學生獨立總結語文學習方法、語文閱讀方法、做試卷分析、寫出讀考試說明的體會、語文學習的體會等等,使學生深切地感受到語文學習是一件很容易、很幸福的事。
有效的語文教學應該是返璞歸真、在和諧融洽的氛圍中師生共同感受語文、實現(xiàn)生命價值的教學,應該成為教師與學生共同的精神之旅。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不應忽視教師和學生任何一個方面。
[1]張文質.中國最佳教育隨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肖成全.有效教學[M].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郭元祥.教師的20項修煉[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張華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