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世勇
審查逮捕工作機制改革研究
文◎李世勇*
既然審查逮捕權具有司法權的屬性,有些學者提出將審查逮捕權交由法院行使。事實上目前法院在刑事訴訟中也經常行使決定逮捕權。在公訴案件中未經檢察院批捕的犯罪嫌疑人在案件移送法院后,在開庭前、或開庭后法院便將被告人逮捕。一些基層法院在案件移送法院后責令被取保候審的被告交大量的保證金否則予與逮捕,保證金作為事后的緩刑保證金,最終予與沒收。逮捕實質成為創(chuàng)收的工具,或者利用逮捕的巨大壓力,達到調解的結果。逮捕權設在法院更容易被法院濫用。從目前法院機構設置及法院體制上,法院行使逮捕權沒有法理基礎。法院本應是個中立機構,在未開庭前應盡少涉及案件證據(jù)情況,以防先入為主。法官的被動性、超然性就體現(xiàn)在這里。未開庭就逮捕被告相當于開庭前就給被告在觀念上定罪,人們常說法院是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在未達防線前,防線本身就出現(xiàn)了偏差,事實上正義在終點前已蕩然無存。從而可怕的事情就會出現(xiàn),以后的開庭、質證、辯護往往流于形式,因為法官在開庭前就充當了公訴人的角色,已無中立可言。再者,一經逮捕法院已無法作出無罪判決,法院自己利益已卷在里邊。檢察機關作出的逮捕決定,尚有法院把關,當事人還有機會甚至最充分的辯護機會,還有救濟途徑,如果是法院做出逮捕決定,就相當于“后面沒有法院了”。就目前的法院設置情況,我國并未像某些西方國家那樣設立行使審查逮捕權的治安法院、預審法庭,我國的法院還是一個獨立的統(tǒng)一系統(tǒng)。把逮捕決定權賦予法院的弊端遠比把該權力賦予檢察機關更大。如何設置審查逮捕權要結合三點進行考量,一看它是否和偵查機關相分離,二看它是否按司法權的行使模式,三看后面是否有救濟機構。因此,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逮捕權由檢察機關行使更符合這三點要求,更具有合理性。
關于檢察機關自己偵查的案件的逮捕權問題,比較復雜,但是為了杜絕檢察機關上下級關系的影響,可以設立對逮捕不服救濟途徑,被逮捕人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訴,要求法院做出裁決。法院在審理后應作出維持逮捕和否決逮捕的裁決。
目前檢察機關審查逮捕工作的模式仍然按行政化運作方式,采取辦案人看卷提出初步意見,交由部門負責人審核,最后由檢察長或主管檢察長審批,重大、復雜案件由檢察委員會決定的工作方式。決定權人、審核人基本上不看卷、不訊問嫌疑人,推行的是行政機關首長負責制這一模式。決定逮捕的人根本未與嫌疑人見面并聽取意見,未與被害人見面、更未聽取律師的意見,犯罪嫌疑人無法行使充分辯護權、異議權。在辦案人與領導之間責權不明、辦案與決定脫節(jié)。實際上捕與不捕完全聽命于行政領導,辦案人只是辦事員,行政領導不具體辦案卻要考慮其他因素如對單位的影響、會否影響政府形象、會否造成上訪等等,從此,案件便偏離本應有的軌道。
鑒于審查逮捕權的司法屬性,司法屬性的判斷性、非服從性決定了判斷正確與否與官職無關。審查逮捕權應交由一個相對獨立的檢察官行使,讓他對案件有處分權,權力行使不受不必要的干擾。這就有必要引入獨立檢察官制度,由獨立檢察官負責審查逮捕工作。審查逮捕部門由若干獨立檢察官和助手、書記官組成。具體案件由承辦獨立檢察官負責,它負責召集相應各方參加審查逮捕聽證(暫且叫訴訟或聽審、聽證)。并對是否逮捕有決定權,不聽命于部門負責人和主管檢察長。只有在檢察長有異議時,可以提請檢察委員會對獨立檢察官的決定進行監(jiān)督。為保障獨立檢察官獨立行使職權,對獨立檢察官的任職、調離進行嚴格限制,保證高素質檢察官承擔審查逮捕工作,防止受到行政領導的干涉,獨立檢察官的任職調離要經上級院批準或由人大單獨任命。
超期羈押問題雖屢經治理但還不能杜絕、一押到底現(xiàn)象問題嚴重,尤其是有的案件從批捕到終審判決要經過一年、兩年甚至十年之久,捕后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往往受到極大漠視,這實質上有悖于無罪推定原則。根據(jù)現(xiàn)在的批捕后兩個月的羈押期限,通過延長羈押期限、公訴退卷,法院一審、二審、發(fā)還重審足可以讓羈押期限達到半年、一年、兩年甚至遠遠超出應判刑期,法律規(guī)定的彈性的羈押期限,往往成為辦案人、辦案單位拖沓、低效率的避風港灣。人們常說接受審判是犯罪嫌疑人的義務,在某種程度上接受審判更應該是一種權利,讓他們應該享有及時接受審判的權利。離奇的是有的犯罪嫌疑人在被逮捕后,自己想接受審判都難于上青天,接受審判甚至成為奢侈品。反復的折騰,最終可能證據(jù)不足,案件不了了之。由于羈押時間太長放人反而成為不好處理的大問題,判不能判、放又不好放,只好拖,越拖越難,問題越來越嚴重,有的案件就像銀行的呆壞賬一樣給掛起來了。這是一種聽起來怪,但現(xiàn)實中卻存在的現(xiàn)象??梢娫谂逗蟊仨氋x予當事人救濟途徑。目前的超期羈押,一押到底必須要有剛性的救濟手段。有必要賦予逮捕羈押最長期限,到期必須釋放或重新提請延長羈押期限。比如只給作出逮捕后羈押期限兩個月(兩個月時間其實很長,時間長短可以商榷),如果兩個月不能移送起訴進行換押應視為逮捕證失效,立即釋放。在移送起訴換押后只有2個月,不論是否退補偵查在兩個月內不移交審判,羈押手續(xù)失效應立即釋放,在審判階段檢察機關撤回補充偵查的,應先將在押犯罪嫌疑人釋放或變更強制措施。在移送法院審判后,經過換押,羈押期限與法院審限一致,超期,羈押手續(xù)失效。對于當事人或相關部門提出鑒定或重新鑒定期限,單獨規(guī)定,并對法院發(fā)還重審進行必要限制或者規(guī)定發(fā)還案件對嫌疑人變更強制措施。
此外,對于移送法院審判的案件,案件已偵結并經檢察機關審查完畢,已不必擔心串供的情形,沒必要死看死守,應將被告人交由環(huán)境寬松的場所羈押,以便其能和律師、近親屬見面,為法庭審判做好充分抗辯準備。
對于超期羈押的監(jiān)督完全由看守所進行,看守所人員完全根據(jù)羈押文書的有效期決定羈押期限,對超期羈押的監(jiān)督由朦朧變?yōu)槊弥吹靡?,到期不釋放就追究看守所相關人員非法拘禁的責任。相信這樣根本不用綜合治理,根本不用多部門介入,只要權力責任一明確,責任到位就會根治超期羈押。
對逮捕后,被逮捕人及其近親屬、聘請的律師可以根據(jù)證據(jù)的變化、情勢的變更、羈押時限等向作出逮捕決定的機關提請撤銷逮捕。
目前在檢察院內設立偵查監(jiān)督科或處或廳,但其職能包括審查逮捕、偵查活動監(jiān)督。其中偵查活動監(jiān)督包括立案監(jiān)督、偵查過程監(jiān)督如在審查逮捕過程中發(fā)現(xiàn)偵查機關違法取證、刑訊逼供、濫用搜查、扣押措施、超期羈押、違反回避原則等等,事實上追捕漏犯也成為偵查監(jiān)督的一項內容。檢察院的審查逮捕和偵查監(jiān)督工作合而為一,造成職能混淆。一方面?zhèn)刹楸O(jiān)督職能具有明顯的單向性,主動性而審查逮捕則是被動、中立、超然狀態(tài),二者從性質上迥然不同,不應該放在一起。把這兩項工作賦予同一人,職能混合行使,相當于一個法官既行使審判權又行使追訴權,審查逮捕就喪失了本應有的中立立場,失去了讓人信賴的理由。正義植根于信賴,沒有信賴則沒有正義。另一方面,審查逮捕部門事實上很難充分履行監(jiān)督職責。偵查監(jiān)督應貫穿于偵查活動的始終,從立案到公訴前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還包括公訴機關退回補充偵查后的偵查活動。我們現(xiàn)行的偵查監(jiān)督部門,基本上是通過審查逮捕活動來發(fā)現(xiàn)偵查活動是否違法,基本上屬于事后監(jiān)督,而且效果不大。在批捕后到移送公訴前基本上沒有監(jiān)督,出現(xiàn)批捕后到移送公訴前的監(jiān)督斷檔。由于監(jiān)督的缺失批捕后的超期羈押屢見不鮮。監(jiān)督貴在及時,要強調事中、事后監(jiān)督并舉。因此,必須建立一個獨立的部門,與偵查機關建立信息平臺,從案件發(fā)生、受理、投訴、立案、撤案、采取強制措施、采取偵查手段、羈押情況、破案情況、案件進展等等,偵查監(jiān)督部門有知情權、獲得信息權,調查權,糾正權,對漏犯的追訴、追捕權,都應交由專門偵查監(jiān)督機構按程序行使,既不能由審查逮捕部門來完成,也不能由公訴部門來完成,應由專門機構、專業(yè)的人來行使,才能充分發(fā)揮偵查監(jiān)督職能。
*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qū)人民檢察院[06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