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儉
(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人民醫(yī)院病理科 河南安陽 456400)
一直以來直腸癌在西方國家發(fā)病率較高[1],居于癌癥發(fā)病率前列;近年隨著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習慣改變及環(huán)境污染加重,直腸癌發(fā)病率逐年增高,已成為我國常見惡性腫瘤,有文獻報道,其患病人數(shù)居于我國惡性腫瘤第四位,且呈增高及年輕化趨勢[2~3]。筆者回顧性分析我院2002年3月至2007年5月收治直腸癌患者49例病理學診斷資料,總結直腸癌病理學特點及診斷方法,探討誤診原因,現(xiàn)報到如下,以供參考。
我院2002年3月至2007年5月收治直腸癌患者49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0例,年齡38~69歲,平均年齡為53.6歲;患病時間2個月~1.5年,平均5.5個月。所有患者手術后均行病理送檢確診。
所有入選患者均經(jīng)直腸指檢,腸鏡檢查發(fā)現(xiàn)病變腫塊;之后取組織行病理活檢證實;手術后組織病理檢查再次確診。
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便血及膿血便;患者排便習慣改變,便秘或腹瀉,大便性狀亦發(fā)生改變;同時還伴有腹痛,腹脹,里急后重,腹水,消瘦,貧血等癥狀;部分患者或無明顯臨床癥狀及體征。
本組患者腫瘤病理分型包括浸潤型14例,潰瘍型15例,覃傘樣型7例,菜花樣型6例,腫塊型4例,小結節(jié)型3例;其中Dukes A期2例(4.1%),B期17例(34.7%),C期19例(38.8%),D期11例(22.4%)。
直腸癌病理特征為:(1)腫瘤組織生長速度快;(2)腫瘤組織分化程度較低;(3)惡性腫瘤比例較高,如印戒細胞癌,粘液腺癌等;其中首診誤診14例,首診誤診率為28.6%;患者中行直腸癌根治切除術治療30例(61.2%),行造瘺及姑息手術治療19例(38.8%);術后隨訪患者41例,隨訪率83.7%;行直腸癌根治術切除術患者5年生存率為30.6%;行造瘺及姑息手術治療患者術后生存4個月~2年,平均生存時間為6.5個月。
直腸癌是中老年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誤診率高,且年輕化趨勢明顯,嚴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給社會帶來沉重負擔;其發(fā)生與多種因素有關,主要包括機體代謝改變以及腸道微生物紊亂等。直腸癌患者癥狀不典型,部分青年患者甚至無癥狀表現(xiàn),同時病情進展迅速,分化程度低,發(fā)現(xiàn)多為中晚期,患者預后較差,有研究表明晚期直腸癌患者5年生存率僅為7%[4]。直腸癌臨床常誤診為痔瘡,痢疾,腸炎等,誤診原因為:(1)患者缺乏特異性癥狀及體征,便血,里急后重等癥狀與痔瘡,腸炎等難以區(qū)分;(2)醫(yī)師忽視直腸指檢以及腸鏡檢查的重要性,過于依賴經(jīng)驗及年齡因素,導致患者漏診;(3)青年患者體質(zhì)較好,對癥狀耐受能力好,導致病情被掩蓋等。因此臨床醫(yī)師應當重視對于便血,排便習慣及大便性狀改變患者檢查;熟練掌握直腸指檢操作,通過直腸指檢,腸鏡檢查及糞便隱血試驗等,并結合血清學檢查以有效提高診斷準確率。綜上所述,直腸癌癥狀不典型,進展迅速,分化程度低,惡性程度高,臨床較易誤診;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通過直腸指檢及腸鏡檢查,有效減少誤診率對于提高直腸癌患者術后生存率,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1]楊惠英.結直腸癌病理診斷及誤診原因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0,16(14):151~152.
[2]張翼耀,曹葦,過兆基.青年直腸癌臨床病理特征及誤診原因分析[J].臨床腫瘤學雜志,2007,12(3):218~219.
[3]黃潔夫.現(xiàn)代外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3:1020~1030.
[4]李世榮.大腸癌普查和癌前疾病的干預治療[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05,25(12):1066~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