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學軍 齊海良 劉世潮
(新疆庫爾勒第一人民醫(yī)院影像科,新疆 庫爾勒 841000)
肝海綿狀血管瘤是肝臟最常見的良性占位病變,占良性病變的41.6%,傳統(tǒng)治療方法以外科手術為主,隨著介入放射學迅速發(fā)展,介入治療是肝海綿狀血管瘤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1-4]。我科與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共治療肝海綿狀血管瘤20例,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8例;年齡41~62歲,平均53歲。全部病例均經B超、CT、臨床資料確診。主要臨床癥狀為腹痛、腹脹,腫瘤較大者腹部可觸及腫塊,血查AFP均為陰性,腫瘤位于肝右葉12例,肝左葉6例,左右肝葉同時發(fā)現2例,直徑6~20cm。共進行治療42次,其中6例治療1次,8列治療2次,4例治療3次,2例治療4次。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技術,經由股動脈;穿刺成功將5F鞘置入股動脈,將4F~5F肝管(或Yashiro導管)選擇性插入肝固有動脈造影,了解腫瘤大小、形態(tài)、血供情況,進一步明確診斷。再將導管超選如腫瘤的直接供血動脈內,在X線透視監(jiān)護下經導管將平陽霉素碘油乳劑緩慢推入病變進行栓塞。術畢拔管,局部壓迫、包扎、患者送回病房。
1.3 藥物選擇
栓塞藥物,平陽霉素8~24mg、栓塞劑、超液化碘油5~10mL。乳劑配制方法,以離子型或非離子型對比劑2~10mL溶解平陽霉素8~24mg,按1?1~1ā3比例,加入到相當量超液化碘油中,經反復抽吸,制成充分乳化的栓塞劑。
2.1 血管造影表現
本組病例表現為,11例患者供血動脈輕度增粗,9例患者供血動脈明顯增粗,周圍血管受壓移位。動脈早期血竇顯影,表現點狀、團狀對比劑濃染,環(huán)狀分布,呈“樹掛果征”。血竇常在注射對比劑1~2s出現染色,8~10s內顯影最清,19s后顯影漸漸消失,表現出血管瘤特有“早進晚出”征象。
2.2 臨床表現
所有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癥狀基本消失,CT復診病變縮小80%4例,病變縮小50%以上12例,縮小50%~30%3例,病變縮小30%以下1例。術后1~7d內16例患者不同程度的出現栓塞后綜合征,對癥治療均好轉,未出現嚴重并發(fā)癥。
3.1 海綿狀血管瘤多認為起源于肝內的胚胎性血管錯構,由于某種因素作用,引起腫瘤樣增生而形成的,組織學上可見由大片相互吻合,大小不一的薄壁竇構成,血流速度緩慢,內膜襯衣單層幼稚血管內皮,管壁缺乏肌層及彈力層,缺乏神經調節(jié),屬于肝內門靜脈畸形。肝海綿狀血管瘤根究異常血竇腔徑大小分為三種類型:高流量肝海綿狀血管瘤,由均一細小異常血管竇鉤秤瘤體,CT增強掃描,快速強化;低流量肝海綿狀血管瘤,由由腔徑較大的異常血管竇構成瘤體,CT增強掃描,雙期向上常見不到明顯強化;中流量肝海綿狀血管瘤,由腔徑大小不一的異常血管竇構成瘤體,CT增強掃描,出現由瘤體邊緣向中心的進行性強化,認真分析CT增強動態(tài)掃描,有利于病變的鑒別診斷和介入治療的選擇。高流量和部分中流量的肝海綿狀血管瘤瘤體其供血來自肝動脈,門靜脈周圍支是其主要引流靜脈但是,少數顯著地肝海綿狀血管瘤,門靜脈為其主要供血血管,因此在時機介入治療中,經肝動脈造影未發(fā)現腫瘤血管征象時,必須進行直接或間接門脈造影,明確病變供血的靶血管,選擇最佳治療途徑。本組病變均為肝動脈供血,經肝動脈平陽霉素碘油乳劑栓塞治療,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
3.2 肝海綿狀血管瘤是有擴張的血竇構成,具有正常血管功能,如僅用碘油栓塞,碘油隨時間延長而慢慢逸失。平陽霉素是一種溫和的血管硬化劑,可以緩慢的破壞血管形成血栓。因此我們采用平陽霉素加超液化碘油乳劑做栓塞劑,碘油便于透視下釋放栓塞及影像隨訪,同時作為載體將平陽霉素帶入并聚集在瘤體內,造成瘤腔持久栓塞,達到治愈肝海綿狀血管瘤的效果。本組20例經平陽霉素碘油乳劑栓塞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3.3 根據我們工作中經驗和有關臨床報告,在具體治療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方面:①嚴格掌握適應證:一般病變較?。ǎ?cm),隨訪穩(wěn)定者不必行介入治療;病變巨大(>5cm)并有繼續(xù)增大趨勢者和病變破壞裂引起腹腔出血者或病變位于肝包膜下有出血可能者,可行介入治療本組病例直徑均>6cm。②介入治療時,導管盡量超選入靶動脈,避免對正常肝臟組織損壞,導管選擇盡量較小,一般多為4F導管,必要時采用SP導管,盡量做到每支供血動脈單獨栓塞。③嚴格掌握平陽霉素碘油乳劑用量或推進速度,平陽霉素碘油乳劑一般控制在3~10mL,推注速度緩慢,并在透視下監(jiān)視進行,避免誤栓。對較大的病變(10cm以上)分次進行治療,治療間隔時間最好3個月以上,碘油總量以單次10mL為好,這樣可盡量減少栓塞后綜合征,防止并發(fā)癥出現。④仔細分析肝動脈造影,分析病變血管造影征象,觀察是否符合海綿狀血管瘤血管造影特點,以除外肝癌等其他肝占位病變。CT是肝血管瘤重要檢查方法之一,增強掃描對診斷具有較強特異性,平掃可作為肝海綿狀血管瘤介入治療療效最簡單評價方法,一般2~3月檢查一次,觀察6~18個月。
總之,平陽霉素碘油乳劑肝動脈栓塞術治療肝海綿狀血管瘤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療效好嚴格掌握適應證,值得臨床推廣。
[1]單鴻,羅鵬飛,李彥豪.臨床介入治療學[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1997:123-125.
[2]李彥豪,曾慶樂,陳勇.平陽霉素碘油乳劑在介入治療中的應用[J].介入放射學雜志,2001,10(1):59-61.
[3]馬新明,王敬忠.肝血管瘤選擇動脈造影加栓塞治療[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2,18(10):896-897.
[4]曹喜才,賀能樹,孫建忠,等.介入治療肝巨大海綿狀血管瘤[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1,20(3):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