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惠瓊
(廣東省江門市中心醫(yī)院腫瘤二區(qū),廣東 江門 529000)
我國是胃癌高發(fā)地區(qū)之一,在各部位癌癥中占第二位。隨著多種致病因素的增加,胃癌發(fā)病率有增高趨勢。胃癌最初臨床表現(xiàn)上腹部疼痛、胃脹[1],患者出現(xiàn)消瘦、乏力等營養(yǎng)不良癥狀。加強對飲食指導、營養(yǎng)支持對胃癌有十分重要的意義?,F(xiàn)對在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住院120例胃癌患者行積極護理措施,效果良好??偨Y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擇我院至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住院120例胃癌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60例,觀察組60例。對照組:年齡36-76歲,平均年齡49.4歲;病程3個月至13年,平均病程7.8年;早期癌32例,中期癌24例,晚期癌4例;行手術治療者33例,放化療41例。觀察組:年齡35-82歲,平均年齡52.5歲;病程8個月至12年,平均病程8.1年;早期癌26例,中期癌31例,晚期癌3例;行手術治療者27例,放化療49例。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予胃癌常規(guī)護理:監(jiān)測生命體征、常規(guī)入院告知、按醫(yī)囑護理級別規(guī)范實施護理相關治療措施。囑患者以流質飲食(粥、米湯),不予直接床邊指導飲食。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規(guī)范化胃癌住院護理上積極指導飲食、提高營養(yǎng)支持等舒適護理措施。加強入院后營養(yǎng)教育,對營養(yǎng)知識、進食方式行床邊宣教;根據(jù)患者各自特點配置好每日所需營養(yǎng)食譜,給患者正確飲食指引;對不宜正常進食患者,積極行心理護理,減輕患者思想負擔,配合醫(yī)師行腸內(nèi)營養(yǎng)并按醫(yī)囑按時、按量給予。
1.3 療效標準:對患者經(jīng)護理干預后一般情況及生化檢查情況進行匯總分析。按照WHO-QOL量表對患者一般情況進行評判:體重、精神狀態(tài)、活動能力、術口情況、放化療耐受情況。生化檢查:血紅蛋白、白蛋白、肝功能(ALT)、淋巴細胞檢查。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運用 SPSS13.0行數(shù)據(jù)分析,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WHO-QOL量表對患者一般情況進行評判結果:觀察組在精神、軀體活動能力、對手術及放化療治療耐受方面較對照組均好轉,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WHO-QOL量表對患者一般情況進行評判結果 (n)
2.2 經(jīng)護理積極干預前后體重、血紅蛋白、白蛋白、肝功能(ALT)、淋巴細胞檢查變化情況:患者經(jīng)稱重、血常規(guī)、肝功能檢查提示數(shù)值均較治療前下降,比較經(jīng)積極護理干預治療后,對照組及觀察組各觀測值下降幅度提示:觀察組在體重、血紅蛋白、白蛋白、肝功能(ALT)、淋巴細胞檢查下降值中均小于對照組,經(jīng)t檢驗提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2。
表2 經(jīng)護理積極干預前后體重、血紅蛋白、白蛋白、肝功能(ALT)、淋巴細胞檢查下降值情況(±s)
表2 經(jīng)護理積極干預前后體重、血紅蛋白、白蛋白、肝功能(ALT)、淋巴細胞檢查下降值情況(±s)
注:體重:t=3.01,P<0.05;血紅蛋白:t=3.36,P<0.05;白蛋白:t=2.38,P<0.05;肝功能(ALT):t=2.36,P<0.05;淋巴細胞:t=6.53,P<0.01
分組 例數(shù) 體重 血紅蛋白 白蛋白 肝功能(ALT) 淋巴細胞觀察組 60 4.9±6.1 7.3±6.3 2.9±3.4 7.3±4.1 1.3±0.3對照組 60 8.1±5.5 11.9±8.5 5.1±6.3 10.1±8.4 2.1±0.9
3.1 舒適護理概念提出于20世紀80年代,重點突出病人到醫(yī)院存在兩大需求:治療與舒適。醫(yī)生給予治療幫助、護士給予舒適服務。胃癌惡性程度高,易產(chǎn)生消化道不適,使患者消化功能減弱。隨著腫瘤侵襲加重,伴食欲不振,患者從初期可進食普通食物到中期進食流質、半流質食物發(fā)展到晚期進食困難,并且在腫瘤惡性掠奪體內(nèi)尚存營養(yǎng)下,患者常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能量、水鈉代謝紊亂[2]。
3.2 飲食舒適護理
3.2.1 加強心理護理、營養(yǎng)宣教:對住院治療患者需積極行床邊營養(yǎng)指導,部分患者因腫瘤治療引起的嘔吐、惡心使患者走入?yún)拹哼M食的誤區(qū)。耐心的講解疾病的病因、臨床表現(xiàn)、預后情況,建立良好的患護關系[3]。對實施的護理措施、營養(yǎng)管留置作用及必要性、手術準備、放化療藥物的主要作用及必然存在的副作用詳細與患者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時減少患者心理負擔,鼓勵患者張口進食,進食宜慢,食物宜溫、流質,對硬、棱角、刺激性強的食物不予食用??蛇m當補充含微量元素、多族維生素利于消化道粘膜恢復食物;對飲食伴疼痛者可予用適當止痛藥物。
3.2.2 放化療前后、手術前后護理:放化療治療前可多食水果、蔬菜,肉類、粗糧成分匹配積極加強營養(yǎng),囤積能力應對開始治療時產(chǎn)生對機體的沖擊。需手術患者術前3d需流質飲食,術前1d需禁食。伴腫物處炎性反應時,需插胃管沖洗、引流消化道內(nèi)膿性物,起預防術后感染作用。放化療治療后,患者體內(nèi)在破壞腫瘤細胞時對正常組織細胞同樣存在傷害、免疫系統(tǒng)受抑制。本組120例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療后出現(xiàn)體重、血常規(guī)、肝功能下降趨勢,同時在治療的影響下出現(xiàn)惡心、嘔吐、胃腸道反應明顯。如不加強營養(yǎng)支持,對手術患者易照常手術吻合口愈合不良,機體抗感染能力差等情況。術后1-3d需嚴格胃腸減壓、禁食,加強靜脈營養(yǎng)支持;術后3-4d患者一般情況可,予少量溫開水口服,嘗試恢復胃腸道適應性;術后6天無明顯不適,可予50ml,BID,口服進食半流質物質;并密切觀察患者恢復情況,逐漸增加進食量;術后第14天可改普食[4]。
3.3 本組研究中,觀察組精神好轉 44例,占73.33%;軀體活動能力增大49例,占81.67%;對手術、放化治療耐受好37例,占61.67%。對照組組精神好轉33例,占55.00%;軀體活動能力增大36例,占60.00%;對手術、放化治療耐受好26例,占43.33%。對可進口進食者,應予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高、消化容易的飲食原則?;颊呙咳湛刂瓶偰芰?0-40kcal/kg,其中10%-20%為蛋白質,液體量大于50mL/kg。按照各個患者實際情況略有變動。對伴食道炎患者,可予鼻飼流質食物營養(yǎng)支持,需對食物溫度控制適中。對進食少,以上方法效果欠佳者,予靜脈營養(yǎng)支持,鹽、糖、脂肪乳配比合理,并監(jiān)控靜脈炎發(fā)生。經(jīng)積極飲食指導、營養(yǎng)支持舒適護理可使胃癌患者病情恢復。
[1]戴春梅.88例胃癌術后的舒適護理及體會[J].醫(yī)學信息(下旬刊),2010,23(6):230.
[2]Qian H,Yuan C.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elf-care Selfefficacy Among Gastric and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J].Cancer Nurs,2011,2:111-112.
[3]王莉.舒適護理在胃癌病人圍術期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0,08(17):1521-1522.
[4]Mello BS,Lucena Ade F,Echer IC,Luzia Mde F.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submitted to gastrectomy:an integrative review[J].Rev Gaucha Enferm,2010,31(4):803-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