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連,言 齊,陳 艷,范建美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qū)鹽步醫(yī)院,廣東 佛山 528247)
1.1 臨床資料:選擇我院就診確診為多囊卵巢綜合征青春期患者35例,年齡13-18歲不等,平均年齡(15.9±0.6)歲,未婚無性生活史,初潮年齡10-13歲不等,平均(12.3±1.1)歲,BMI平均值為(26.7±5.1)㎏/㎡,均無肝腎、心臟、甲亢等其他系統(tǒng)嚴重疾病,近三個月無激素使用史。35例患者均出現(xiàn)月經(jīng)不調、閉經(jīng)(100%),出現(xiàn)面部痤瘡的患者23例(65.71%),多毛18例(51.43%),黑棘皮癥 9 例(25.71%),B 超提示卵巢多囊樣改變有28例(80%)。
1.2 治療方法:于月經(jīng)周期或者是撤退性出血的第5天起口服短效避孕藥環(huán)丙孕酮(達因-35),每日1次,同時口服二甲雙胍250mg,每日3次,連服21d為1個周期,治療3個周期。同時適當加強運動、節(jié)制飲食進行減肥。
1.3 療效觀察:記錄患者服藥后情況,觀察月經(jīng)恢復情況,分別測量性激素卵泡雌激素(FSH)、黃體生成素(LH)、泌乳素(PRL)、孕酮(P)、雌二醇(E2)、T、FNS于治療前、治療后。BMI(身高體重指數(shù))=體重/身高(㎏/㎡),采用Ferriman-Gallwey評分法評定患者體毛情況,Rosenfield評分法評定面部痤瘡:無痤瘡為0分,痤瘡≥2mm分布于面部或軀干、<10個評1分,面部或軀干痤瘡10-20個評2分,面部或軀干共>20個痤瘡或者<20個膿瘡評3分,面部軀干膿瘡個數(shù)≥20個評4分,炎性膿瘡≥5mm評5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所有數(shù)據(jù)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1 比較患者治療前后空腹胰島素水平以及血清性激素:治療后患者LH、FNS、T的水平較治療前有明顯的變化,F(xiàn)SH、PRL、P以及E2的水平無明顯的變化,詳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各項指標比較(±s)
表1 治療前后各項指標比較(±s)
組別 FSH(U/L) LH(U/L) PRL(μg/L) FNS(nmoL/L)T(nmoL/L) P(nmoL L/L)E2(pmoL/L)治療前 14.7±6.9 20.7±12.8 10.3±3.8 12.9±4.1 2.9±0.7 2.9±0.7 149.3±37.8治療后 12.8±6.3 14.7±7.8 9.1±2.7 8.9±4.5 1.3±1.1 2.2±0.9 153.8±29.7 t 1.2 2.37 1.52 3.89 7.26 1.56 0.55 p>0.05 <0.05 >0.05 <0.01 <0.01 >0.05 >0.05
2.2 比較患者治療前后BMI、多毛以及面部痤瘡情況:患者治療后多毛、面部痤瘡情況較治療前明顯好轉,BMI無明顯改變。見表2。
表2 35例患者治療前后BMI、多毛以及面部痤瘡比較(±s)
表2 35例患者治療前后BMI、多毛以及面部痤瘡比較(±s)
組別 BMI(㎏/㎡) 多毛評分 痤瘡評分治療前 26.7±5.1 7.9±2.4 3.4±1.4治療后 25.9±4.2 4.3±3.7 1.1±0.8 t 0.72 4.83 8.44 p>0.05 <0.01 <0.01
2.3 治療3個周期后35例患者月經(jīng)情況均恢復正常,停藥后2-9個月可自然來潮,月經(jīng)周期穩(wěn)定,量基本正常。
多囊卵巢綜合征是內分泌紊亂性疾病,青春期多囊卵巢綜合征多表現(xiàn)為初潮后月經(jīng)失調、月經(jīng)不規(guī)則[1]。青春期多囊卵巢綜合征的臨床表現(xiàn)與青春期少女的生理現(xiàn)象十分的相似,正常的青春期少女也常出現(xiàn)月經(jīng)不規(guī)則、痤瘡等情況,因此,青春期多囊卵巢綜合征的臨床表現(xiàn)常被誤認為生理現(xiàn)象而被忽視,導致診治不及時,從而造成成年后不孕癥、子宮內膜癌等疾病的發(fā)生率上升。青春期多囊卵巢綜合征雖然與正常的青春期少女生理情況的區(qū)別主要表現(xiàn)如下。①青春期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常出現(xiàn)月經(jīng)不規(guī)律、無排卵性月經(jīng),正常的青春期少女在初潮2年內有不規(guī)則月經(jīng),之后會有規(guī)律的排卵性月經(jīng)。②青春期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的雄激素常過多積聚于血液中,形成高雄激素血癥,導致患者出現(xiàn)痤瘡與多毛等[2],雖然正常的青春期少女也會出現(xiàn)痤瘡,但青春期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發(fā)生率明顯高于正常生理情況。痤瘡除了集中見于面部同時胸背部等軀干部位也較為常見,毛發(fā)則多集中于嘴唇上方、四肢、臍下正中線等部位。
青春期多囊卵巢綜合征的發(fā)生原因主要是因為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發(fā)育不完善、功能不健全,雌激素正反饋功能差,導致雄激素過多堆積。血液中的雄激素過高則會轉化為活性較強的DHT,導致體毛較多,同時在5a還原酶的作用下皮膚的皮脂腺也會增加分泌,出現(xiàn)痤瘡等[3]。在青春期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治療上,應當盡早給予有效的治療。本組研究中35例青春期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口服環(huán)丙孕酮加二甲雙胍有效的降低了雄激素以及血糖的水平。治療3個周期后LH、FNS、T的水平較治療前有明顯的降低,且有效的改善了多毛以及痤瘡的發(fā)生情況。因為環(huán)丙孕酮可競爭DHT受體,并誘導肝酶加速代謝血漿中的雄激素,從而降低了血中的雄激素水平,減少了其生物效應,同時也抑制了性腺激素的分泌[4],減少了卵巢雄激素的合成。二甲雙胍則可以有效地改善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的胰島素抵抗,降低血中的胰島素水平。對于肥胖的患者,應當積極的減輕體重,堅持鍛煉,本組觀察中BMI指數(shù)變化不明顯,可能與患者鍛煉以及飲食情況有關。對于有下列情況的青春期少女應當盡早進行多囊卵巢綜合征的篩查:①初潮2年月經(jīng)周期仍然不正常者;②青春期體重增加過度;③痤瘡嚴重常規(guī)治療無效者;④體毛過多且伴有月經(jīng)不規(guī)則者;⑤青春期早期即出現(xiàn)嚴重的痤瘡或體毛增多;⑥伴有代謝功能障礙者[5]。當青春期少女出現(xiàn)肥胖、雄激素過多等癥狀時,應當盡早考慮多囊卵巢綜合征的可能,并盡早給予篩查,做到早期診治。
[1]王麗,呂淑蘭,等.青春期與育齡期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的臨床對照研究[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31(6):741-747.
[2]Franca F,Daria P,Veronica L,et al.Adolescent girls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showing different phenotypes have a different metabolic profil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ing androgen levels[J].Fertil Steril,2009,92(2):626-634.
[3]Madhavi P,Pervin M,Jyotsna MB,et al.CYP11A1 and CYP17 promoter polymorphisms associate with hyperandrogenemia i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2009,92(2):653-659.
[4]Toulis KA,Goulis DG,Kolibianakis EM,et al.Risk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in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a meta-analysis[J].Fertil Steril,2009,92(2):667-677.
[5]李琳,楊冬梓,等.青春期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臨床特征分析[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9,10(1):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