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正芽 (浙江臺州市立醫(yī)院 318000)
子宮切除術是婦科常見手術之一,術前陰道準備是保證手術順利進行和術后傷口愈合、減少手術并發(fā)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1]。我院婦科2009年12月至2010年8月進行了聚維酮碘用于子宮全切術患者術前陰道準備的臨床研究,取得滿意效果。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采用臨床對照試驗,研究對象為上述時期在我院經腹子宮全切術患者共146例,分為觀察組72例和對照組74例,兩組平均年齡分別為45.3歲、44.7歲,術前血白細胞正常,無盆腔及全身感染。兩組患者年齡、病種、并發(fā)癥、麻醉及手術方法、抗菌素應用等方面大體相近。
1.2 方法 住院期間對兩組病例進行同質的治療、心理護理與飲食護理。操作前患者均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用一次性的陰道擴張器輕輕暴露宮頸及穹隆部,清除宮頸及陰道分泌物。術前3天開始,每日1次,分別與第一次陰道準備前及術前一小時取宮頸細菌培養(yǎng)。整個操作過程均由固定的責任護士承擔。觀察組:采用婦科專用棉簽蘸5%聚維酮碘(碘附)擦洗,以宮頸口為中心,環(huán)形消毒宮頸、穹隆達陰道壁,特別注意后穹隆及陰道皺壁處,尤其在穹隆部保留數(shù)秒鐘,中途更換消毒棉簽至干凈為止。對照組:采用專用的陰道沖洗器(采用自配1∶5000高錳酸鉀溶液500~1000ml,溫度為41~43℃[2]),按常規(guī)陰道灌洗后用無菌棉球擦干。
1.3 效果判斷方法及標準 兩組患者在陰道準備前和準備后分別在子宮頸口后穹隆約1.25cm范圍內用無菌拭子順時針涂抹,分別放入無菌試管送檢驗室做細菌培養(yǎng)。陰道殘端感染:術后2個月隨訪殘端有感染,有肉芽組織增生。舒適度判斷:患者接受治療時舒適度評定[3],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根據(jù)患者主觀感覺及操作者觀察等綜合判斷有無陰道、尿道不適。
2.1 陰道準備前后兩組宮頸細菌培養(yǎng)結果比較 陰道準備前,觀察組患者宮頸細菌培養(yǎng)陽性16例(22.2%),對照組陽性14例(19.4%);陰道準備后,觀察組沒有細菌培養(yǎng)陽性患者,對照組有6例(8.3%)。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24,P> 0.05)。
2.2 術后陰道殘端感染率比較 觀察組隨訪69例,沒有陰道殘端感染及肉芽增生病例;對照組隨訪72例,陰道殘端感染及肉芽增生4例(5.5%),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00,P<0.05)
2.3 舒適度比較 觀察組自訴舒適68例(94.4%),對照組舒適54例(72.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735,P< 0.01)。
正常情況下,陰道內菌群間保持相對穩(wěn)定,對人體無害;但全子宮切除術后,可能破壞陰道內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導致菌群失調;其次由于創(chuàng)傷、麻醉等應激性刺激使機體防御能力低下,易導致術后感染。陰道中的細菌是污染手術野并引起感染的主要來源,無芽孢厭氧菌為主要致病菌。因此,術前徹底高效的陰道準備非常必要,是預防術后感染的重要措施。
聚維酮碘能逐步釋放出碘而使菌體蛋白質變性死亡,對細菌、真菌、病毒等均有較強的殺傷力,具有滲透性強、藥效持久,作用迅速的特點,臨床常將其用于傷口消毒。聚維酮碘對皮膚黏膜無刺激和損傷,適用于陰道消毒。林莉莉等[4]研究顯示,陰道灌洗時沖洗液可破壞輸卵管的纖毛上皮,使防御功能破壞,并影響陰道pH值,導致盆腔炎癥性病變;沖洗液易使95%的正常菌群,如乳酸桿菌遭到破壞而減少,影響內環(huán)境穩(wěn)定。本文觀察結果表明:采用聚維酮碘擦洗的觀察組患者陰道準備后宮頸細菌培養(yǎng)無細菌生長,術后陰道殘端感染為0,效果好于采用高錳酸鉀溶液灌洗。同時,用聚維酮碘局部直接行宮頸陰道擦洗消毒,操作簡便,每人次操作時間縮短,提高了護士的工作效率;聚維酮碘無刺激性,減少了灌洗導致的不適感,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因此,我們認為聚維酮碘擦洗是一種實用的子宮全切術前陰道準備方法,值得臨床進一步觀察應用。
[1]夏海鷗.婦產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307-308.
[2]鄭修霞.婦產科護理學[M].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298.
[3]王桂娣,王美芳.婦科手術病人麻醉前后留置尿管舒適度的比較[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9):705.
[4]林莉莉,楊曉春,徐鑫芬.陰道擦洗在外陰陰道念珠菌病治療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8):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