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梅先 王曉冬 河北省兒童醫(yī)院
一、毒理
河豚味道鮮美,肌肉一般無毒,但皮膚、內臟及血液等含有河豚毒素,其中以卵、卵巢、皮膚、肝臟和血液所含毒素最多。河豚中毒主要由河豚毒素和河豚酸兩種毒素所致。毒素穩(wěn)定,日曬、鹽腌和一般炒菜均不能破壞。因此,食入處理不當的河豚,毒素被吸收即可引起中毒。河豚毒素可使神經末梢和神經中樞麻痹。
二、診斷
①有進食河豚史,潛伏期一般為30分鐘至5小時,進食量越大,潛伏期越短,預后越差。
②消化系統(tǒng)癥狀:食后不久即有惡心、嘔吐、口渴、腹痛或腹瀉等。
③神經系統(tǒng)癥狀:開始有口唇、舌尖、指端麻木,眼瞼下垂、四肢乏力,繼而四肢肌肉麻痹、步態(tài)不穩(wěn)、共濟失調,甚至癱瘓或有排尿困難。
④嚴重者血壓及體溫下降,語言不清、聲音嘶啞,呼吸困難、急促、淺表而不規(guī)則,瞳孔散大,昏睡、昏迷,最后發(fā)生呼吸中樞麻痹或心電圖出現(xiàn)房室傳導阻滯。
⑤取病人尿液5ml,注射于雄蟾蜍的腹腔內,于注射后0.5、1、7小時分別觀察其中毒現(xiàn)象,可作為確診依據。
三、治療
1.催吐:刺激咽部使之嘔吐或口服1%硫酸銅溶液50~100ml,必要時可用阿撲嗎啡5mg皮下注射。
2.洗胃及導瀉: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0.5%藥用炭懸液洗胃,高位清潔灌腸及口服硫酸鈉導瀉。
3.靜脈滴注10%葡萄糖液500~1000ml,加入維生素C、葡萄糖醛酸等,亦可用呋塞米(速尿)或甘露醇等利尿藥加速毒物排泄。
4.盡早應用大劑量腎上腺皮質激素,如氫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
5.抗膽堿藥物有一定對抗毒素作用,可選用阿托品或東莨菪堿、山莨菪堿靜脈給藥,15~30分鐘用藥1次,以“化量”為度。病情好轉后,減量維持1~2天,減量不要過急,停藥不要過早。
6.據報道半胱氨酸是有效解毒藥,可早期應用L-半胱氨酸。
7.如有呼吸循環(huán)衰竭時有條件的應立即施行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積極搶救休克。驚厥時給予苯巴比妥、地西泮等。
8.應用維生素B1、B6、B12等,以及士的寧注射液治療神經肌肉麻痹。
一、毒理
引起中毒的常見貝類有哈貝、扇貝、牡蠣、貽貝、蛤仔等。攜毒原因:由于在海水中某些單細胞微藻類繁殖迅速,大量集結形成“赤潮”,貝類攝食有毒的藻類,富集其有毒成分。這些毒素對貝類自身無毒作用,人食用后可造成中毒。貝類有毒部位主要是肝臟、胰腺、中腸腺等。有毒成分有石房蛤毒素及其衍生物、大田軟海綿酸及其衍生物、軟骨藻酸及其異構體、短螺甲藻毒素等,部分毒素對熱穩(wěn)定,加熱難以被破壞。貝類所含有的有毒成分很復雜,在同一海域的不同貝類含有相同的有毒成分,而同一種貝類在不同的海域可含有不同的有毒成分。
二、診斷
1.病史
有誤食被毒化的貝類史,病人大多發(fā)生在5~10月份。
2.臨床表現(xiàn)
多發(fā)生于胃腸、神經、皮膚等部位。根據癥狀輕重,可分為以下類型:
①胃腸型:本型潛伏期為10~12小時,有惡心、嘔吐、腹瀉、下腹痛等征象,但屬自限性。
②神經型:亦稱麻痹性貝類中毒,引起此類中毒者,主要為石房蛤毒素所致。本型潛伏期較短,一般為0.5~3小時,中毒早期有口唇、舌、手指等處的麻木感,繼而頸部和四肢麻痹、步態(tài)蹣跚、發(fā)音障礙、頭痛、口渴,可因呼吸麻痹而致死。
③皮炎型:此型主要為泥螺引起。由于泥螺體內含有對光敏感物質,大量食入后,經過日光暴曬,即可出現(xiàn)皮炎癥狀,扇貝亦可含有同樣物質。潛伏期一般1~14天,多數在3天內發(fā)病,面部及四肢的暴露部位出現(xiàn)對稱性紅腫,病人有蟻走感、灼熱、發(fā)脹、麻木等,后期出現(xiàn)血斑。如繼續(xù)暴曬日光,可發(fā)生水皰、血皰,破潰后可致感染和糜爛,輕者1周漸愈,重者可遷延數月。
④肝型:引起此型中毒者有蛤子、巨牡蠣,含毒成分為貝毒素。潛伏期一般為12~42小時,發(fā)病開始時有胃部不適、惡心、嘔吐、腹痛、倦怠、微熱,有時于軀干、四肢、齒齦等處呈現(xiàn)出血斑,重者可嘔吐,并出現(xiàn)黃疸,甚至發(fā)生急性黃色肝萎縮,此時可有意識障礙,甚至發(fā)生死亡。
三、急救處理
1.緊急處理方法
貝類尚無解毒藥物,主要是采取排毒、對癥及支持治療。在食后6小時內,各型病人均應催吐、洗胃、導瀉,注意休息。就診時要攜帶食用剩余的貝類。
2.胃腸型和肝型的治療
除上述方法外,應輸液治療,及早應用藥用炭灌服。洗胃洗腸以減少毒素吸收,促進毒素的排泄,同時選用保肝藥等對癥治療。
3.皮炎型的治療
可用抗組胺藥物,如苯海拉明、異丙嗪、氯苯那敏等,局部可涂爐甘石洗劑,如有水泡或潰爛可用野菊花煎劑或3%硼酸溶液洗服,也可在消毒后涂消炎軟膏,紗布包裹,防止感染。
4.神經型的治療
根據中毒程度,應用抗膽堿藥物,嚴重者要盡早阿托品化。
一、毒理
魚膽中毒其毒理作用與一般細胞毒相似,可以引起肝臟、腎臟、心臟及神經系統(tǒng)損害。常因服用魚膽治療慢性支氣管炎、高血壓病及眼病而致中毒。
二、臨床表現(xiàn)
①潛伏期:15分鐘至14小時,一般在食后0.5~3小時發(fā)病。潛伏期越短,預后越差。
②消化系統(tǒng)癥狀:中毒早期主要出現(xiàn)胃腸道癥狀,如惡心、嘔吐、腹瀉、水樣便或蛋花湯樣便。發(fā)病2~8天有肝臟損害癥狀,如肝大、觸痛、黃疸、肝功能異常等,持續(xù)1~2個月。
③中毒性肝病表現(xiàn):納差、畏寒、肝區(qū)疼痛、肝大、黃疸及肝功能異常,持續(xù)時間可達2個月。
④腎損害癥狀:中毒早期出現(xiàn)尿成分改變,如尿中有蛋白、紅細胞及管型,血肌酐及尿素氮升高。重癥病人在3天后發(fā)生少尿至無尿,全身水腫,高血壓,甚至出現(xiàn)急性腎衰竭。
⑤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癥狀:部分病人出現(xiàn)頭疼、頭暈,唇、舌、四肢遠端麻木,末梢感覺障礙、遲緩性麻痹、抽搐及眼球震顫。
⑥中毒性心肌炎癥狀:第一心音低鈍,心動過速、心臟擴大、心力衰竭,以致阿-斯綜合征。
⑦眼部癥狀:魚膽汁射入眼球,則有異物感,怕光流淚,微痛微癢,結膜充血,角膜混濁,視力減退,甚至致盲。
⑧血液系統(tǒng)癥狀:嚴重者發(fā)生溶血,出現(xiàn)嘔血、便血、鼻出血,球結膜出血及皮下出血。
三、診斷
①近期進食魚膽史。
②食魚膽后0.5~6小時內出現(xiàn)肝、腎、心及神經系統(tǒng)癥狀。
③同食者有類似表現(xiàn)。
四、急救處理
由于魚膽中毒尚無特殊的解毒療法,病情的發(fā)展又可能導致多個器官的功能衰竭,故發(fā)生魚膽中毒時,應盡早到醫(yī)院就診。基層醫(yī)生可在救護車到來之前,針對腹痛、嘔吐、腹瀉等癥狀,予口服顛茄之類的胃腸道解痙止痛藥物;因患者頻繁的吐、瀉可能會出現(xiàn)體內失水,有輸液條件時可給予靜脈補液,無輸液條件也可給口服淡糖水、金銀花水、生甘草水、生姜水等。
五、治療
①催吐、洗胃、導瀉,減少毒物吸收。魚膽在胃內存留時間較長,故不論早晚應予徹底洗胃。洗胃液用1∶10藥用炭混懸液或1∶5000高錳酸鉀溶液,徹底洗胃后向胃內注入20~30g藥用炭,再用硫酸鎂導瀉。
②早期糖皮質激素,以減輕腎小管及各臟器對毒素的敏感性反應,利于腎功能恢復。地塞米松或氫化可的松靜脈滴注,同時加入維生素C。一般激素應用不超過5天。
③抗腎衰竭治療:急性腎衰竭是魚膽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故為治療的關鍵。呋塞米靜脈推注,每6~8小時1次。酚妥拉明改善微循環(huán)。少尿或無尿期,盡早血液凈化治療;多尿期注意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失調,特別注意低鉀血癥。
④對癥治療:保肝、營養(yǎng)心肌,補液,鎮(zhèn)靜止痙。
⑤中藥治療:銀花、生甘草、蘇葉、積實、厚樸、半夏、陳皮。黃疸尿少者,可用大黃、梔子、茅根、黃柏、茵陳、澤瀉等以清熱涼血退黃。
一、毒理
蠶蛹味道鮮美,但若加熱不足或質量不良的蠶蛹常致中毒。蠶蛹內含特異性神經毒素,比較耐熱,即使將蠶蛹油煎或煮熟后進食,仍可中毒。食后迅速起病,癥狀出現(xiàn)的快慢、輕重與食用量無關。蠶蛹內所含的特異性神經毒素,主要損害神經系統(tǒng),出現(xiàn)錐體外系和小腦損害綜合征等。
二、診斷
①有進食蠶蛹史,一般在進食后1~20h出現(xiàn)癥狀,多數在1.5~11小時內急性起病。
②病人突然發(fā)病,一般出現(xiàn)頭暈、頭痛、乏力、口唇及四肢麻木、表情淡漠、視物不清、嗜睡等,多伴有眼瞼、面頰、口唇及舌體、四肢(尤其是手及前臂)不規(guī)則肌陣攣。共濟失調表現(xiàn)為走路不穩(wěn)、不能站立或坐起。重癥病人有發(fā)音困難、全身震顫、抽搐、昏迷等,并可有一過性失語,呈現(xiàn)木僵狀態(tài)。另有一些病人發(fā)生惡心、嘔吐、便秘或腹瀉,排尿困難或尿失禁等。
③斜視眼陣攣為本病最突出且具有特征性的癥狀,即病人雙眼球共同性快速、大幅度、沖擊性不規(guī)則往復運動,主要為水平性,也可有旋轉性或垂直性自覺有異常眼球運動,但無復視。閉目時可見瞼顫及瞬目動作,眼球沖擊性運動的振幅及頻度變小變慢,無眼肌麻痹,近視時出現(xiàn)跳躍的更迅速地運動,隨睡眠加深而減弱或消失。
④本病經過適當處理,一般均可于短期內好轉以至痊愈,極少數在發(fā)病數月內仍有步態(tài)不穩(wěn)。
三、急救處理
蠶蛹中毒無特效解毒治療,主要采取對癥和支持治療。中毒急救處理的主要原則:急性發(fā)病者應予催吐、洗胃和導瀉等排毒處理,二是及時補液、利尿,以利毒素排出,并補充水與電解質,防治失水及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
食用秋后采制的生蜂蜜(養(yǎng)蜂人在蜂房旁現(xiàn)采現(xiàn)賣的“生蜜”)容易發(fā)生蜂蜜中毒。蜂蜜中毒的原因與植物花蜜中所含的有毒成分有關。自然界的植物可分為無毒和有毒兩大類:無毒植物的花期較早,多在春天;而有毒植物的花期則較晚,入秋以后。此時蜜蜂若采集有毒植物的花粉釀成蜜,多會混進有毒物質——生物堿。人們吃了這種含有毒素又未進行加工處理的生蜜,一般會出現(xiàn)以下癥狀:過敏、氣喘,皮膚出現(xiàn)斑疹,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腹瀉、腹痛,也可能出現(xiàn)煩躁、易怒等精神癥狀,還會影響睡眠。
一、診斷
①近期有進食蜂蜜史。有毒蜂蜜中毒的癥狀隨蜜源植物的毒性和攝入量的不同而不同。潛伏期一般1~3d。
②中毒初起有惡心、嘔吐、腹瀉、腹痛等消化系統(tǒng)癥狀,伴有乏力、頭暈、低熱、四肢麻木等。輕度中毒者僅有口干、口苦、唇舌發(fā)麻、食欲減退等癥狀,較重中毒除有腹瀉伴有柏油樣便、血便癥狀外,還可出現(xiàn)肝臟損害癥狀,但無黃疸。嚴重中毒者會出現(xiàn)腎損害的表現(xiàn),如少尿、血尿、蛋白尿,還有寒戰(zhàn)、高熱、尿閉、血壓下降、昏迷休克。有些患者會出現(xiàn)心律不齊,有典型心肌炎表現(xiàn),最后可因循環(huán)中樞和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
二、急救處理
①蜂蜜中毒的搶救要及時,早期應立即進行催吐、洗胃、導瀉。洗胃可用淡鹽水或1∶5000高錳酸鉀液,導瀉可口服硫酸鎂或硫酸鈉20ml。治療原則采用對癥和支持療法,重點保護心臟??煽诜巴ㄓ媒舛緞?藥用炭2份、氧化鎂1份、鞣酸1份)20g,混懸于1杯水中飲服,以吸附毒物。
②靜脈輸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促進毒素排泄。
③注意保護心、肝、腎等器官功能,可給予大劑量維生素C、B,肌苷、能量合劑等,重癥者可予糖皮質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