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裔軍
(廣東藥學院體育部 廣東廣州 510006)
不同教學階段選擇不同教學方法在高校初級長拳教學中的實驗研究①
鄭裔軍
(廣東藥學院體育部 廣東廣州 510006)
文章運用實驗法和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對高校初級長拳教學中不同的教學階段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了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合適的教學方法組合比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學習興趣,為完善和提高普通高校初級長拳的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初級長拳 教學階段 教學方法
目前,國內(nèi)文獻對高校初級長拳教學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采取單一的教學方法,比如想象訓練法,互助教學法,功放教學法等。現(xiàn)代教學理念崇尚體育教學中技能學習與能力培養(yǎng)兼顧,這一教學目標的設立,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顯然,傳統(tǒng)的單一的教學方法顯然已不適合這一新的教學理念。為了更好地提高高校初級長拳教學質量和效果,適應學生主體全面發(fā)展,我們從體育教學方法的角度出發(fā),以運動技能形成的不同階段所具有的不同心理特征為基礎,選擇既有利于技術掌握,又有利于個性能力培養(yǎng)的體育教學方法組合進行教學實驗研究,為高校初級長拳教學改革提供參考和依據(jù)。
以廣東藥學院2011級男生兩個班級65名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一組為實驗組32人,一組為對照組33人。
(1)文獻資料法。查閱“教學方法”以及“初級長拳教學”的相關文獻,為實驗操作和論文撰寫提供理論基礎。(2)問卷調(diào)查法。前側使用《初級初級長拳學習情況調(diào)查表》,評估學生對初級長拳的了解情況。后側使用《初級初級長拳學習興趣表》以了解學生學習后對初級長拳的掌握及學習興趣情況。兩份表格都當堂發(fā)放和回收。問卷調(diào)查發(fā)放130份,回收130份,有效問卷130份,滿足研究需要。(3)實驗法。對本文所設計不同階段的方法組合進行了兩個月的教學實驗(第三路初級長拳起勢、第一段和第二段),采用對照班和實驗班對比的方法進行。實驗班和對照班在教學內(nèi)容上、時間安排上完全相同,只是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實驗班除運用了不同教學階段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兩個月的授課結束后,邀請兩位專家對樣本進行考核。
(1)實驗組教學采取的教學設計。第一階段即技能認知階段,教學方法采取了選擇掌握學習法以及分解練習法。第二階段即技能分化和鞏固階段,教學方法選擇合作學習法以及完整練習法和變換練。第三階段即動作技能自動化階段,教學方法應用了發(fā)現(xiàn)學習法以及游戲比賽練習法。第四階段即技評達標評價階段。(2)對照組教學設計。選用常規(guī)教法,即“講解——示范——練習——糾錯——練習”的模式。
所有問卷以及測試結果都利用SPSS13.0進行數(shù)理統(tǒng)計。
表1結果看到,65名學生中僅有2名學生曾經(jīng)學習過初級長拳,而且也不夠熟練。根據(jù)與學生的訪談結果,他們對初級長拳的了解、興趣、意愿以及動機都無明顯差異,說明基本條件基本相同,因此,我們可以認為這兩個樣本在實驗無差異,實驗結果可信。
表1 實驗前實驗組與對照組是否學過初級長拳的情況比較
表2結果表明,樣本各項測試指標統(tǒng)計學上顯示無差異,可以認為,兩個班級的學生身體素質水平處于同等水平,符合實驗要求。
表2 實驗班和對照班實驗前身體素質情況比較
從表3的統(tǒng)計結果可以看到,在兩個月的教學計劃結束后,兩組的技能達標評價成績差異達到顯著水平(P<0.01),因此可以說明,在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以及相應的練習方法,在普通高校初級長拳教學是行之有效的。
表3 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成績得分情況比較
表4結果顯示,采用了新的組合式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學習初級長拳的興趣,同時在學習認真程度、課堂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對教學效果的滿意度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梢?,不同教學階段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和練習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技能的效果,同時能提供學生對初級長拳學習的態(tài)度。
表4 實驗后學習態(tài)度比較
(1)認知階段是運動技術學習的初期,此時練習者的主要心理特征表現(xiàn)為:神經(jīng)過程處于泛化階段,內(nèi)抑制過程尚未精確建立起來;注意范圍比較狹窄,直覺的準確性較低;精神和全身肌肉緊張,動作忙亂、呆板而不協(xié)調(diào),多余動作較多,雖然能初步利用結果反饋信息,但不能察覺自己動作的全部情況,難以發(fā)現(xiàn)錯誤和缺點。因此該階段的體育教學應以動作技術的學習與掌握為主,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是體育教學的基本目標。掌握學習法根據(jù)每個單元及因材施教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利用每一課堂的形成性評價進行反饋,及時對個別學生進行必要的輔導,真正做到了區(qū)別對待,同時也很好地解決了“群體”與“個體”教學之間的矛盾,讓學生切身體會到了學習“主體”的感覺,能培養(yǎng)學生體育能力和自信心,激發(fā)其學習的興趣,還能培養(yǎng)學生之間相互關心,相互支持的合作精神。分解練習法是將完整的動作分成幾部分,逐段進行練習的方法,優(yōu)點是把動作技術的難度相對降低,便于理解和掌握又能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同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信心。
(2)技能分化和鞏固階段是練習者已經(jīng)逐步掌握了一系列局部動作,并開始把這些動作聯(lián)系起來。他們注意的范圍有所擴大;動作之間的相互干擾減少,緊張程度所有減弱,多余動作趨于消失;動作的準確性提高,識別錯誤動作的能力亦有所加強,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技能。在此階段,練習者的注意力主要指向動作技術的細節(jié),越來越全面地意識到動作的整體,并開始通過思維對動作的本質特征進行分析與概括。該階段選擇合作學習法以及完整練習法以及變換練習法促使學生通過小組的反復練習,提高動作的熟練程度。通過互相觀摩,互相指導,互相糾正錯誤,共同研究,一起對動作進行改進,逐漸提高動作的質量。在練習法選擇上,分化階段需要對動作的細節(jié)進行提煉及提高動作精確程度,因此以完整練習法為主;而鞏固階段是為了讓學生對不同條件下的運動技術有更深的認識,因此這一階段我們采取了變化練習法。
(3)動作技能自動化階段即是動作的執(zhí)行操作力量、速度、精確性都能到達熟練的程度。形成自動化階段后具有以下心理特征:①心理資源消耗降低,提升了人腦加工動作信息的容量,個體緊張程度會緩和,動作操作會更加自然流暢。②動覺反饋作用加強,能利用細微的線索。③形成運動程序圖式,在不同條件下能維持正常操作水平。個體受無關信息的干擾會減少,可以在不利條件下維持正常操作水平。本階段應該著重發(fā)展學生的運動實踐能力,因此選擇了發(fā)現(xiàn)教學法以及采用游戲比賽練習法。很多研究結果都表明發(fā)現(xiàn)學習法教學效果都優(yōu)于傳統(tǒng)的教學法,在于它能激發(fā)學生內(nèi)在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學得主動。集體(小組)完成的游戲比賽練習法,比賽中技術差的學生因總拖后腿而內(nèi)心慚愧,在失利后會接受教訓,甚至其他時間加強練習,以提高技術水平,同組間技術好的學生會指點技術差的學生,相互交流,同學關系會更加融洽,這樣既增進了友誼,又達成合作,訓練了技能。
[1]曲紅軍.論體育教學方法的分類與選擇優(yōu)化的視角[D].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
[2]汪洋.高校初級長拳教學中運用過程性評價的探討[J].搏擊·武術科,2012(4):74-75.
[3]朱建勇.“互助教學法”在高校初級三路初級長拳教學中的研究與實踐[J].搏擊·武術科,2007(6):70-71.
[4]呂新建,林霞,魏燁.攻防教學法在初級長拳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04(1):72.
[5]陸海波.掌握學習法及其實施過程中的體會和做法[J].郴州師專學報(綜合版),1995(3):81.
G852.12
A
2095-2813(2012)12(a)-0103-02
鄭裔軍(1980—),男,廣東陽江人,講師,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與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