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奎
美國應該改革,2008年以后的美國更應該改革。但是,為什么美國至今仍沒有出現重大改革,甚至連奧巴馬曾經公開宣告的“改變美國”的競選承諾,最終都不了了之了呢?原因很多,關鍵是美國還要解放思想。
15世紀前后的西方崛起,肇端于西方在文藝復興運動前后的解放思想;20世紀尤其是近30多年來的中國崛起,關鍵也在于一次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根本上講,中國崛起并不意味著美國和西方的衰落,但如果教條主義盛行,長期阻礙美國作出重大的改革抉擇,美國和西方還真有可能衰落。
一方面,教條主義作為人類一種思維方式,并不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專利,資本主義對教條主義并沒有天然免疫力。另一方面,解放思想是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改革的動力及先導,美國想要憑借改革重獲生機和活力,尤其是要想在生機和活力上與中國等新興大國競爭,最關鍵的就是要解放思想,打破阻礙美國改革的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教條。
美國的思想意識形態(tài)確實具有一定靈活性和多樣性,著名的“羅斯福新政”就曾學習借鑒社會主義,挽救了當時的資本主義危機。但是,在美國意識形態(tài)中占統(tǒng)治地位的原教旨資本主義,當時就攻擊“羅斯福新政”是“社會主義”,甚至近半個世紀以后的里根總統(tǒng),還認為“羅斯福新政的基礎是法西斯主義”。
美國之所以成為美蘇冷戰(zhàn)的始作俑者,原教旨資本主義提供了深刻的意識形態(tài)基礎。冷戰(zhàn)雖然結束了,但資本主義冷戰(zhàn)思維的嚴重弊端,卻被所謂的勝利狂歡所遮蔽,甚至得到強化。美國始終被桎梏在冷戰(zhàn)思維的教條中,更加固執(zhí)地強調文明沖突和意識形態(tài)對抗,小布什以高揚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十字軍遠征”,搞起了所謂的國際反恐戰(zhàn)爭,使整個穆斯林世界和伊斯蘭教被妖魔化。他甚至以美國的國際反恐劃線,提出了“支持反恐的就站在美國一邊,不支持反恐的就站到了美國對立面”這樣的極端口號,與中國極端年代的革命教條主義口號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相當一個時期內,美國的主流學者雖然對世界各國竭力灌輸“淡化意識形態(tài)”和“非意識形態(tài)化”的理論說教,但美國自己的內政外交卻把意識形態(tài)強調到了難以復加的高度。美國在“華盛頓共識”和新自由主義的旗幟下,以各種方式在世界各國推行私有化、自由化和美國式的全球化,公然宣稱全球化就是美國化,要以美國的面貌改造世界,甚至連日本、歐洲那些不同于美國的資本主義模式都受到來自美國的巨大壓力。
如今,新自由主義在美國國內已成為改革的嚴重障礙。是否要解放思想,通過改革解決當前面臨的資本主義危機,美國又到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作為美國在全世界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中國不妨督促和提醒美國思想僵化的危害。中美交往在許多矛盾解決進程中出現瓶頸,歸根到底在于雙方都沒有足夠地解放思想,尤其是美國還陷于思想僵化的陷阱中。美國能否真正邁出改革的步伐,中國的督促很重要?!?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