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詠梅,謝曉娜,荀二娜,王佳欣,張 弘,王 磊,王 智
(1.吉林大學白求恩醫(yī)科大學制藥廠,吉林長春 130021;2.吉林大學第一臨床醫(yī)院,吉林長春 130021; 3.吉林大學分子酶學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吉林長春 130023)
丁酸乙酯是一種無色至微黃色透明液體,呈香蕉和菠蘿的特殊香味,其天然品主要存在于草莓、橄欖等植物油中.在食品工業(yè)中,丁酸乙酯主要被用來配制香蕉、葡萄、草毒、菠蘿和朗姆酒等香型的香料,此外,其在玫瑰油香精、煙用香精中亦有使用.在我國,它是GB2760-86規(guī)定允許使用的食用香料[1].
目前,除了極少數(shù)的酯是由天然植物中提取以外,短鏈脂肪酸酯幾乎全部都是通過傳統(tǒng)的化學方法進行生產(chǎn)的,即在高溫、高壓條件下,由無機催化劑,如濃硫酸、對甲苯磺酸等催化合成.然而,化學生產(chǎn)不僅存在著催化劑可能帶來有毒物質(zhì)的問題,而且劇烈的反應條件也很容易產(chǎn)生有毒的副產(chǎn)物[2,3].此外,采用微生物發(fā)酵方法也可以制備短鏈脂肪酸酯[4],但該方法的主要缺點是產(chǎn)物的濃度低、代謝產(chǎn)物復雜,難以實現(xiàn)工業(yè)化大規(guī)模生產(chǎn).近年來,隨著科研人員對非水酶學研究的深入,酶在有機溶劑中催化功能的應用不斷擴大,利用脂肪酶在有機相中具有較高酯化能力的特性,已經(jīng)出現(xiàn)一些利用該方法催化制備短鏈脂肪酸酯的比較成功的例子[5,6].酶法制備短鏈脂肪酸酯具有反應條件溫和、節(jié)約能源、副產(chǎn)物少、產(chǎn)品品質(zhì)高等優(yōu)點,而且其產(chǎn)品可以被認作天然產(chǎn)物[7].
在本研究中,我們采用脂肪酶BSL2(Bacillus subtilis lipase)作為催化劑,考察了由丁酸與乙醇在常壓下直接酯化合成丁酸乙酯的可行性,同時,對其最適反應條件進行了篩選.
實驗所用脂肪酶BSL2由吉林大學分子酶學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自行克隆、表達[8].丁酸、乙醇以及其他化學試劑均采用國產(chǎn)分析純試劑.
脂肪酶BSL2粗酶制備[8]的方法為:首先,將脂肪酶BSL2工程菌BSL按接種量的1%接種于硫酸卡那霉素的LB培養(yǎng)基上(5 mL,30 μg/mL),恒溫30℃下振蕩培養(yǎng)20 h.然后,按1%的接種量接種于LB培養(yǎng)基上(200 mL),恒溫30℃振蕩培養(yǎng)4 h后轉(zhuǎn)接到2 L發(fā)酵LB培養(yǎng)基中,繼續(xù)恒溫30℃培養(yǎng)并監(jiān)測其OD600值,當培養(yǎng)液OD600達到0.8~1.0時,將培養(yǎng)液進行離心分離(8,000 rpm,15 min),收集菌體,將其置于-20℃的溶器中,冷凍過夜.其后,在室溫下將菌體融化,加入pH值為8.5的50 mmol/L Tris-HCl緩沖液(約為菌體9倍體積),同時加入溶菌酶(按1∶500(V/V)加入),恒溫4℃下將其消化1 h后離心(4℃,12 000 rpm,20 min)分離,收上清液得脂肪酶BSL2粗酶液.最后,用硫酸銨(40%飽和度)對粗酶液進行沉淀,所得到的上清液用硫酸銨(70%飽和度)進行沉淀,沉淀溶解后透析過夜,凍干備用.
初始水活度(aw)的控制[9]方式為,通過直接向反應體系中加入水合鹽對來控制體系水活度,并在基本反應體系中分別配置不同水活度為0.06(LiBr)、0.11(LiCl)、0.24(KCH3COO)、0.33(MaCl2)、0.53(Mg (NO3)2)、0.75(NaCl)和0.97(K2SO4)的反應體系.
脂肪酶催化丁酸乙酯的酯合成反應過程為,在20 mL正丁烷中(含有20 mg硅藻土,aw=0.33)加入丁酸(40 mmol/L)、乙醇(60 mmol/L)和100 mg酶粉,置于40℃振蕩培養(yǎng)箱中進行反應.產(chǎn)物經(jīng)GC分析測定丁酸轉(zhuǎn)化率.酯合成反應速度(μmol/g· min)定義為,單位酶(g)在單位時間(min)內(nèi)催化合成丁酸乙酯的量(μmol).
GC檢測方法為:島津GC214B型氣相色譜儀(GC),Econo-CAP SE54毛細管柱(30 m×0.32 mm× 0.25 mm),氫火焰檢測器;載氣N2(60 mL·min-1),進樣室溫度200℃,檢測室溫度290℃.升溫程序為:起始柱溫110℃,保留1 min,升溫速率15℃· min-1,最后溫度210℃,保留2 min;進樣量2 μL.
影響脂肪酶在有機溶劑中催化合成丁酸乙酯反應的因素有很多,除了選擇具有較高催化活性的脂肪酶之外,還有許多反應條件因素需要考慮.
有機溶劑對酶活的影響是非水酶學所要闡明的重要因素.溶劑不但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酶的催化活力和穩(wěn)定性,而且也能夠改變酶的特異性(包括底物特異性、立體選擇性、前手性選擇性等),有機溶劑主要通過與水、酶、底物和產(chǎn)物的相互作用來影響酶的這些性質(zhì)[10].在實驗中,我們選擇了6種不同極性的有機溶劑,研究了反應介質(zhì)對酶促丁酸乙酯合成反應的影響,結(jié)果如表1所示.
表1 反應介質(zhì)對酶促丁酸乙酯合成反應的影響
表1數(shù)據(jù)表明,脂肪酶BSL2催化丁酸乙酯合成反應的反應速度隨著有機溶劑極性的增加而下降,在所選擇的6種有機溶劑中,正己烷作為反應介質(zhì)時反應速度最快.這可能是由于極性較強的有機溶劑具有較強的親水性,其剝奪酶分子必需水的能力較強,容易破壞酶分子的活性構(gòu)象,因此在這類有機溶劑中,酶的催化活力通常不會太高.
一般來說,反應溫度越高反應速度越快,但在高溫下酶分子作為一種蛋白質(zhì)容易變性失活.本研究考察了反應溫度對于脂肪酶BSL2催化丁酸乙酯合成反應的影響,結(jié)果如圖1所示.
圖1 反應溫度對酶促丁酸乙酯合成反應的影響
實驗結(jié)果表明,酯合成反應速度隨著反應溫度的升高呈現(xiàn)出“鐘"形曲線,當反應溫度為40℃時,脂肪酶BSL2催化合成丁酸乙酯的反應速度最快.
由于丁酸和乙醇都是具有較強極性的有機化合物,它們的濃度有可能直接影響到酶的催化活性和穩(wěn)定性,并最終影響酶促反應的反應速度和轉(zhuǎn)化率,故本研究分別考察了底物濃度和底物摩爾比對該反應的影響.
首先,固定丁酸濃度為40 mmol/L,通過改變反應體系中的乙醇量來調(diào)節(jié)酸醇摩爾比,考察了底物摩爾比對反應的影響,結(jié)果如圖2所示.
圖2 底物摩爾比對酶促丁酸乙酯合成反應的影響
實驗結(jié)果表明,適當提高酸醇的摩爾比能夠提高酯合成反應速度,而底物摩爾比太高則可能會抑制酶活,降低了反應速度.
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最適酸醇摩爾比為1∶1.5.固定底物摩爾比(1∶1.5),調(diào)節(jié)丁酸的濃度,考察丁酸濃度對酯合成反應速度的影響,結(jié)果如圖3所示.
圖3 底物濃度對酶促丁酸乙酯合成反應的影響
實驗結(jié)果表明,當丁酸濃度為40 mmol/L的時候,反應速度最快,進一步增大其濃度,反應速度開始下降,這可能是由于酶活被抑制的緣故.
不同加酶量對酶促丁酸乙酯合成反應速度也會產(chǎn)生影響.本研究分別取10 mg、50 mg、100 mg、150 mg和200 mg酶粉進行酶促酯合成反應,結(jié)果如圖4所示.
圖4 加酶量對酶促丁酸乙酯合成反應的影響
實驗結(jié)果表明,酶促合成丁酸乙酯的反應速度隨著酶量的增加而加快,當酶量達到100 mg時,反應速度達到最大,再增加酶其反應速度不會增加.
在含微量水的有機介質(zhì)中,酶的催化活性與反應體系的含水量密切相關(guān)[11].一般來說,脂肪酶在完全無水的條件下是沒有催化活性的,因為酶需要一定量的水才能維持其催化活性.在有機介質(zhì)中,微量水直接參與了酶的水化作用,影響酶的催化活性和穩(wěn)定性.本實驗通過改變反應體系的水活度,并對此進行了研究,結(jié)果如圖5所示.
實驗結(jié)果表明,當系統(tǒng)初始水活度為0.33時,酯合成反應速度最大.
圖5 水活度對對酶促丁酸乙酯合成反應的影響
在最適反應條件下(以正己烷為溶劑,丁酸濃度為40 mmol/L,乙醇濃度為60 mmol/L,加人0.1 g脂肪酶,40℃,aw=0.33)進行酶促丁酸乙酯合成反應,監(jiān)測不同反應時間丁酸乙酯合成反應的轉(zhuǎn)化率,結(jié)果如圖6所示.
圖6 酶促合成丁酸乙酯的反應時間進程
實驗結(jié)果表明,隨著反應時間的延長,酯合成反應的轉(zhuǎn)化率不斷增加,當反應時間為30 h的時候,酯合成反應基本達到平衡,此時反應轉(zhuǎn)化率為94.8%.故確定最適反應時間為30 h.
本研究利用脂肪酶BSL2作為催化劑,在有機相中催化合成丁酸乙酯.在研究中,考察了反應溫度、加酶量、底物濃度、底物摩爾比、反應介質(zhì)、初始水活度等反應條件對酶促合成丁酸乙酯的影響.試驗結(jié)果表明,以正己烷為溶劑,初始水活度為0.33,加酶量為100 mg,丁酸濃度為40 mmol/L,底物摩爾比(丁酸/乙醇)為1∶1.5,在40℃條件下振蕩反應30 h,合成丁酸乙酣的的轉(zhuǎn)化率可達到94.8%.
[1]賀榮平.香料與香精的應用[J].食品開發(fā),2008,7(9): 12-13.
[2]王浩水,徐頂旺,金思毅.連續(xù)反應精餾合成丁酸乙醋[J].化學工業(yè)與工程,2006,23(5):377-381.
[3]徐頂旺,金思毅,楊小剛,等.對甲苯磺酸催化合成丁酸乙醋動力學研究[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2005,26(1): 26-30.
[4]劉均洪,袁衛(wèi)平,楊麗,等.微生物酶在香料生產(chǎn)中的應用[J].化學工程與工程技術(shù),1998,19(3):19-21.
[5]李春元,王春宇,王立成,等.固定化嗜熱酯酶催化合成己酸乙酯[J].合成化學,2008,16(5):529-532.
[6]徐巖,王亞非,章克昌.有機相中微生物脂肪酶合成短鏈酯肪酸酯的研究[J].無錫輕工大學學報,1998,17(1): 24-28.
[7]Jaeger K E,Eggert T.Lipases for Biotechnology[J].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2002,13(4):390-397.
[8]Ma Jisheng,Zhang Zuoming,Wang Baijing,et al.Overexpress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Lipase from Bacillus Subtilis[J].Protein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2006,45(11):22-29.
[9]Halling P J.Salt Hydrates for Water Activity Control with Biocatalysts in Organie Media[J].Biotechnology Techniques,1992,6(3):271-276.
[10]Fitzpatrick P A,Klibanov A M.How can the Solvent Affect Enzyme Enantioselectivity?[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1991,113(8):3166-3171.
[11]王智,馮雁,曹淑桂.微量水對有機溶劑中酶催化的影響與控制方法[J].自然科學進展,2002,12(2):13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