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彬 ,李安民
不同相對頻率言語操作反饋對投籃績效影響的實驗研究
徐立彬1,2,李安民1
以籃球項目中的基礎技術原地單手肩上投籃為測試技能,探討不同相對頻率操作反饋(以下簡稱KP)對該技能學習績效的影響。將56名體育學院右利手大學一年級男生隨機分配到33%KP組、100%KP組、漸減KP組和控制組當中,每組14人。分別在4種不同的KP控制條件下練習投籃技能,每天練習30次。在練習期間教師按照實驗控制條件,并依據(jù)原地單手肩上投籃動作的易犯錯誤分別為各組被試提供恰當?shù)难哉Z反饋。在第3天全部練習結束后休息3 min,進行無KP學習階段測試,24 h之后再進行無KP保持階段測試。實驗結果顯示:(1)學習階段100%KP組的績效明顯優(yōu)于33%KP組和漸減KP組;而在24 h保持階段這種趨勢發(fā)生了逆轉,即33%KP組和漸減KP組的績效明顯優(yōu)于100%KP組;(2)漸減KP組與33%KP組績效未出現(xiàn)顯著性差異;(3)不同相對頻率KP組績效優(yōu)于控制組。
運動技能學習;相對頻率KP;投籃技能
追加反饋(augmented feedback)是指個體所接收到的除內(nèi)部反饋外的一些與操作相關的信息[1]。Gentile(1972)首次將追加反饋分為:結果反饋(knowledge of result簡稱KR)和操作反饋(knowledge of performance簡稱KP)。KR是指對運動結果成功與否的語言評價或語言化信息。比如指導者告訴射擊者擊中的環(huán)數(shù),在追蹤任務中告訴練習者錯誤的次數(shù)以及體操或跳水比賽中裁判的評分等。KP是指對動作操作過程正確與否的語言評價或語言化信息。比如在網(wǎng)球練習中教練說“你引拍太慢”或在投籃時教師說“你肘關節(jié)外展過大”以及讓練習者觀看自己動作的錄像等。
自20世紀初以來,追加反饋被認為對運動技能學習是非常重要的[2],也被認為是影響運動學習的一個基本變量[3],因此早期的運動技能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在練習某一技能時,如果不提供追加反饋,運動技能學習就不會發(fā)生[4],但是后來也有研究表明,沒有追加反饋的情況下也能產(chǎn)生學習[5]。
有關追加反饋頻率的研究主要是探討絕對頻率和相對頻率對運動技能學習的影響[6-7]。所謂絕對頻率是指提供追加反饋的次數(shù);而相對頻率是指提供追加反饋的次數(shù)占練習總次數(shù)的百分比[1]。例如,在300次練習中給予100次反饋,那么絕對頻率就是100,而相對頻率是33%。傳統(tǒng)觀點認為,追加反饋越頻繁,學習效果就越好,但是近來出現(xiàn)了很多與此相悖的研究成果。Salmoni,Schmidt&Walter得出結論,“減少KR相對頻率促進運動技能學習”[8]。Winstein等人讓被試學習用操縱桿熟練操作計算機光標的任務,各組練習總數(shù)量相同,KR的相對頻率分別為100%和50%,結果顯示在無KR的保持測試中,50%組的績效優(yōu)于100%組。縱觀以往的研究不難發(fā)現(xiàn),相對頻率在50%以下的反饋均可被視為低頻反饋,而100%相對頻率被認為是高頻反饋。因此,本實驗中將低頻反饋設計為33%相對頻率,高頻反饋設計為100%相對頻率,具有極強的代表性。
漸減反饋(fading feedback)是指在練習初期給予較多的反饋,隨著技能水平的提高,逐漸減少反饋頻率的方法。此種方法的理論基礎是[9]:練習者在練習初期易犯很多的錯誤,因而需要更為頻繁的反饋,隨著練習的進行,練習者的技能水平也隨之提高,就不需要如此多的反饋了。Winstein&Schmidt讓被試完成前臂的屈伸運動,一組收到100%KR,另一組的KR隨練習逐漸減少,結果發(fā)現(xiàn),兩組在獲得階段無顯著性差異,而在無KR的保持測試中(2天后),漸減反饋組比100%相對頻率KR組產(chǎn)生更少的錯誤。
總之,目前的研究現(xiàn)狀是:KR的研究較多,KP的研究較少;實驗情景研究較多,實踐情景研究較少;簡單任務研究較多,復雜任務研究較少,研究結果尚不能一致。因此本研究以籃球項目中原地單手肩上投籃為測試技能,探討不同相對頻率KP以及漸減KP對該技能學習績效的影響。目的在于為追加反饋理論在體育教學與訓練實踐中的應用提供有益的參考。預期假設:(1)提供KP有利于于技能的學習;(2)低頻KP有利于技能的保持績效,而高頻KP有利于技能的學習績效;(3)系統(tǒng)減少KP相對頻率有利于技能學習績效。
以阜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的56名男生為被試,年齡(20.463±0.959)歲,均為右利手,在實驗之前均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的籃球訓練。將被試隨機分成4個小組:33%KP組、100%KP組、漸減KP組和控制組,每組14人,所有被試均自愿參加本次實驗并明確實驗要求。
研究采用單因素被試間設計,自變量:不同相對頻率KP包括4種控制(33%KP組、100%KP組、漸減KP組和控制組);因變量:投籃績效(技評分和達標分)。按照自變量的不同分為4組,各組控制方法如下:33%KP組在每三次練習之后收到最后一次練習的KP;100%KP組:在每次練習之后均收到該次練習的KP;漸減KP組:第一天練習提供100%KP,第二天練習提供33%KP,第三天練習減為10%KP;控制組:不提供任何相關的KP,練習次數(shù)與其他各小組相等(見表1)。反饋的有效性和反饋的累積效應通過投籃績效來體現(xiàn)。
表1 各組練習總次數(shù)和反饋總次數(shù)Tab.1 The times of practices and feedbacks
實驗前對各組被試進行測試,作為投籃技能基礎績效,為避免練習效應,在第二天進行正式實驗。正式實驗前由教師依據(jù)《現(xiàn)代籃球高級教程》上規(guī)定的動作要領為被試講解示范原地單手肩上投籃的動作要領[7]。實驗共持續(xù)4天,前三天各組被試分別在4種不同的KP條件下練習投籃技能,每天練習30次。依據(jù)原地單手肩上投籃的動作要領和易犯錯誤制定反饋單,在練習期間教師將按照本實驗規(guī)定的實驗控制條件,依據(jù)反饋單分別為各組被試提供恰當?shù)难哉Z反饋(如,肘關節(jié)外展、掌心觸球等)。在第三天全部練習結束后休息3 min,各組在不提供KP的條件下進行投籃技能測試。24 h之后各組再進行不提供KP條件下的投籃技能測試。所有練習和測試的站位地點均為罰球線,各組實驗課均由同一名從事籃球教學工作10年以上的專業(yè)教師(職稱為副教授)主持,并分別進行以免相互干擾。實驗場地設在阜陽師范學院籃球館,籃球為體育學院上課標準用球(保證每名被試人手一球),并確保實驗過程中無其他干擾。
技評分由三名籃球專業(yè)教師(不包括實驗課教師)依據(jù)體育學院籃球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原地單手肩上投籃的技評標準(滿分10分制)給出[10],并取其平均值;達標分為10次投籃命中的個數(shù),命中一個球即記為1分(滿分10分制)。主試記錄技評分和達標分作為投籃的績效。所有實驗數(shù)據(jù)均通過SPSS 17.0和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置信區(qū)間α=0.01。
對各組前測投籃績效的方差分析結果顯示,技評分(F=0.153,P=0.927>0.01)和達標分(F=0.501,P=0.683>0.01)均沒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各組在實驗前投籃技能水平相當。
對不同實驗組被試學習階段末期投籃績效進行方差分析,結果顯示投籃技評分組間差異非常顯著,F(xiàn)(3,55)=15.440,P<0.01。進行多重比較發(fā)現(xiàn)(見圖1):100%KP組的技評分顯著高于33%KP 組(P<0.01)和漸減 KP 組(P<0.01);100%KP 組,33%KP 組和漸減KP組的技評分顯著高于控制組(P<0.01);33%KP組與漸減 KP 組差異不顯著(P=0.472>0.01)。投籃達標分組間差異不顯著,F(xiàn)(3,55)=1.169,P=0.331>0.01。
圖1 學習階段投籃測試績效Fig.1Shooting performance of acquiring phase
圖2 24 h保持階段投籃測試績效Fig.2 Shooting performance of 24h retention phase
對不同實驗組被試24 h保持階段投籃績效進行方差分析,結果顯示投籃技評分組間差異非常顯著,F(xiàn)(3,55)=47.575,P<0.01進行多重比較發(fā)現(xiàn)(見圖2):33%KP組的技評分顯著高于100%KP組(P<0.01);漸減KP組的技評分也顯著高于100%KP組(P<0.01);100%KP 組,33%KP 組和漸減 KP 組的技評分顯著高于控制組(P<0.01);33%KP組與漸減KP 組差異不顯著(P=0.686>0.01)。投籃達標分組間差異不顯著,F(xiàn)(3,55)=0.635,P=0.596>0.01。
各組實驗前后技評分變化表明了一個趨勢:100%KP組學習階段的績效(技評分)明顯優(yōu)于33%KP組和漸減KP組;而在24 h保持階段這種趨勢發(fā)生了逆轉,即33%KP組和漸減KP組的績效明顯優(yōu)于100%KP組(見圖3)。
圖3 各個測試階段技評分變化Fig.3 Changing skill scores of every phases
在實驗過程中各組在達標分未出現(xiàn)顯著性差異(見圖4)。
圖4 各個測試階段投籃達標分變化Fig.4 Changing result scores of every phases
100%KP組學習階段的績效明顯優(yōu)于33%KP組和漸減KP組,這是由外部反饋的功能導致的。從功能上講,外部反饋提供了關于動作表現(xiàn)及成績的信息,從而有利于糾正錯誤,并且能夠激發(fā)個體為獲取更優(yōu)技術及更高的目標而努力。有研究指出,追加反饋在運動技能學習過程中主要發(fā)揮兩種作用[11]:一種是向學習者提供在運動過程中完成動作情況的信息,告訴學習者動作完成過程的情況;另一種是激勵學習者向某個目標不斷努力,讓學習者了解自己目前完成動作的情況與既定目標之間的差距,會激發(fā)學習者的內(nèi)部動機,促使他們繼續(xù)朝著既定的目標努力。因此在學習階段,給予較頻繁的反饋對技能的學習是有利的。
在24 h之后的保持階段,這種趨勢發(fā)生了逆轉:33%KP組和漸減KP組的績效明顯優(yōu)于100%KP組的績效,可見100%KP對該技能學習的作用是暫時的。究其原因我們就要考慮追加反饋的負效應—產(chǎn)生依賴作用。最近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過多地給予追加反饋會使練習者對之產(chǎn)生依賴作用,Michel認為:在某些運動技能練習過程中的追加反饋,會使學習者對此反饋產(chǎn)生依賴[12]。因此當追加反饋被撤除后會對運動成績造成損害,其成績有的甚至不如沒有追加反饋的控制組。例如Annett通過讓受試者壓一個活塞抵抗固定的金屬桿的實驗,結果表明不論追加反饋是在練習過程中還是練習結束后進行,當把追加反饋撤除時,受試者的成績下降[13]。
在本研究中,我們證明了33%KP組和漸減KP組的學習效果明顯好于100%KP組,但33%KP組和漸減KP組的學習績效并無顯著性差異??雌饋?,盡管漸減反饋從理論上來講比同一頻率反饋更有優(yōu)勢,但至少在本研究中這種優(yōu)勢并不明顯。分析原因,本實驗所用時間畢竟相對很短,如果練習時間相對延長的話,也許漸減反饋的優(yōu)勢作用就能體現(xiàn)出來。另外漸減反饋的方式也應有很多種,本實驗中的設計方式并不是唯一的方式。例如也可以按照 100%~60%~30%或者 100%~75%~50%~25%等等的模式進行設計[14]。那么這些設計之間會不會有區(qū)別呢?通過設定不同的模式也許會得到漸減反饋優(yōu)于同一頻率反饋的證據(jù),這個問題也有待于在以后進一步研究。
在本研究中,控制組無論在學習階段還是在保持階段的績效均明顯劣于追加反饋組。由此我們雖然不能貿(mào)然下結論說,運動技能的學習離不開KP,但是我們可以說,在本實驗中,提供KP提高了運動技能學習的效率。因為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追加反饋組比控制組取得了更好的學習效果,這與前人的研究結果可能存在一些不一致的地方,原因可能是,前人得出,“有時運動技能學習不需要追加反饋”的結果是建立在對KR的研究基礎上的[15],而且所測試的技能多是單維度的任務(即簡單任務),考慮到本實驗中所測試的是復雜技能,另外施加的是追加反饋的另一種類型—KP,結果有所不同也是合情合理的。因為對于初學者要操作如此復雜的任務,單純依靠知道了任務標準之后(通過在練習前教師的講解和示范),利用在練習過程中所建立起來的自我的錯誤知覺和修正機制來改進動作是很困難的[16]。雖然我們也可以假設,他們經(jīng)過長時間的練習和揣摩最終能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就像“自學成才”。但是學習效率如此低下,在我們的學習和訓練中是不可取的。
在實驗過程中各組在達標分上未出現(xiàn)顯著性差異,這一結果與我的預期假設是一致的。在練習的過程中我們主要強調(diào)的是對投籃這一動作的學習,而不是要求把球投進的結果,而且我們所控制的反饋也是針對動作的。至于投進與否的結果,由練習者自己就能看到,不需要再追加。從本實驗的結果,我們不難看出,要想使初學籃球的學生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nèi)達到很高的投籃命中率是很困難的?,F(xiàn)實也是如此,在學習的開始階段我們往往要求動作結果卻導致了不正確的動作發(fā)生,相反要求了動作的規(guī)范卻得不到理想的結果。但是我們都知道,只有先掌握了規(guī)范的動作,才能在日后的操作中得到最理想的結果。所以,本實驗中,雖然在技評分上得到了顯著性的組間差異,但是在達標分上卻沒有。我們也可以大膽的假設,隨著練習的繼續(xù),各組在達標分上亦會出現(xiàn)顯著的差異。
本實驗探討了不同相對頻率KP以及漸減KP對該投籃技能學習績效的影響,結果顯示:(1)提供KP提高了技能學習效率;(2)低頻KP有利于技能的保持績效,而高頻KP有利于技能的學習績效;(3)在本實驗中系統(tǒng)減少KP相對頻率的優(yōu)勢作用并不明顯。
[1]周亞琴,楊劍.追加反饋呈現(xiàn)頻率的研究(綜述)[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2(6):55-57.
[2]Howard N.Zelaznik.Advances in Motor Learning and Control[M].Human Kinetics.Publisher,1997:37.
[3]金亞虹,章建成,任杰,等.國外運動學習中追加反饋的研究現(xiàn)狀[J].心理科學,2000(6):733.
[4]金亞虹,章建成,任杰,等.追加反饋對運動技能學習影響的國外研究進展[J].心理科學,2001(2):230.
[5]Stephenp.Messier and KathleenJ.Cirillo.Effects of a verbal and visual feedback system on running technique,Perceived exertion and running economy in female novice runners[J].Journal of SportsSciences,1989(7):113-126.
[6]金亞虹,章建成,任杰.錯誤結果反饋對追蹤任務學習遷移的影響[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0(2):42-45.
[7]蔡正新,盧高峰.反饋頻次對羽毛球技能學習效果的影響[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6(5):103-105.
[8]Howard N.Zelaznik.Advances in Motor Learning and Control[M].Human Kinetics Publisher,1997:45-51.
[9]孫民治.現(xiàn)代籃球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175.
[10]阜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教學大綱[M].教務處編印,2007:205.
[11]Stepenp,Messier,Kathleenj.Cirillo.Effects of a verbal and visual feedback system on running technique,perceived exertion and running economy in female novice runners[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1989(7):113-126.
[12]Michel Guay,Alan Salmoni,Yves Lajoie.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Knowledge of Results Spacing and Summaring Techniques on the Acquisition of a Ballistic Movement[J].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1999(1):24-32.
[13]Qin Lai,Charles H Shea,Gabriele Wulf, et al.Wright.Optimizing Generalized Motor Program and Parameter Learning[J].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2000(1):10-24.
[14]Winstein C J,Schmidt R A.Reduced frequency of knowledge of results enhanced motor skill learning[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1990(16):677-691.
[15]張英波.動作學習與控制 [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54-55.
[16]劉曉茹,夏忠良.不同相對頻率的視覺表現(xiàn)反饋對運動技能學習效果影響的實驗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9):45-48.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the Different Relative Frequency of Verbal KP on the Performance of Foul Shot
XU Libin1,2,LI Anmin1
(1.School of Kinesiology,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China;2.Dept.of PE,F(xiàn)uyang Normal Institute,F(xiàn)uyang 236000,China)
This experiment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relative frequency KP on the performance of foul shot.56 college students were randomly distributed into four groups(14 each group):33%KP group,100%KP group,fading KP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subjects practiced 30 foul shots everyday under the four conditions.During the practices,the instructor provided appropriate verbal feedback for subjects,according to the frequently errors of foul shot.On the 3rd day,the performance of foul shot without KP was examined after 3 minutes rest and after 24hours,the performance of foul shot without KP was examined again.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1)The performance of 100%KP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at of 33%KP group and fading KP group in the acquisition test,while in the retention test of 24 hours later this trend arose a reverse,that was,the performance of 33%KP group and fading KP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at of 100%KP group;(2)There was not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33%KP group and fading KP group;(3)The performance of experimental groups was all superior to that of control group.
motor skill learning;different relative frequency KP;the performance of foul shot
G 808.1
A
1005-0000(2012)01-0067-04
2011-12-02;
2012-01-05;錄用日期:2012-01-08
徐立彬(1980-),男,吉林樺甸人,在讀博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體育運動心理學。
1.上海體育學院運動科學學院,上海200438;2.阜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安徽阜陽2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