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旨在全面、客觀的分析鄉(xiāng)村體育教學面臨的一些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辦法。采用文獻、網絡、資料檢索、歸納、自我實踐等方法,分析當前農村體育教學的諸多問題,通過自身實踐,舉例說明體育教學改革帶來的一系列效果。在農村我們應該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從而使學生的身心都得到充分發(fā)展。
【關鍵詞】選項教學;開發(fā)校本;因地制宜
不管城市中學還是農村中學,學生的活動總是必不可少的。對于一所學校來說,學校體育是學校工作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全面發(fā)展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體育課,則是學校體育的核心,是學校體育的基本形式,是教學計劃中規(guī)定的必修課。通過體育課堂教學,使學生較系統(tǒng)地掌握體育知識,技術,技能,增強體質,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因而搞好體育教學,優(yōu)化體育教學內容是完成學校體育目的任務的根本保證,是發(fā)展農村學校體育的重要途徑。但不同地域之間差別是存在的?,F(xiàn)如今,對于農村中學的體育教育進行改革,究竟該如何進行呢?
那么先分析一下當前農村學校體育的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
首先,從農村學校來說,場地器材嚴重匱乏是極其常見的事情。城市的大多數(shù)學校,基本上都擁有塑膠場地、合格達標、數(shù)量充足的體育器材和規(guī)格完整的球類場地。但是,對于我們農村來說,硬件設施的匱乏成了限制我們進行體育教學改革的主要因素。對于農村的體育教師來說,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去實施教學就成了無法完成的任務。
其次,忽視學校體育的功能,廣大城鎮(zhèn)和農村,因城鄉(xiāng)差別,“望子成龍”心切,為考取高一級學校取得鐵飯碗為目標,對孩子參加體育活動不重視。由于受這種觀念的制約,給學校體育的決策、管理和發(fā)展帶來很大的阻力,因此很難發(fā)揮學校體育的各種功能和作用。體育具有多功能的特點,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不少人,包括相當部分領導者,認為體育就是跳跳蹦蹦、玩玩樂樂,而沒有從提高全民族素質的高度和深度去認識。觀念的滯后,極大地阻礙了農村學校體育的發(fā)展。把體育教學與競技體育會為一談。人們往往認為一個單位一個人在體育比賽中取得好成績,就是體育效果好,而對體育教學質量不十分重視。
再次,備課作為上課的依據(jù),真的被廣大教師充分利用起來,按照備課內容進行教學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受到學校辦學條件的影響及教師自身業(yè)務素質的制約,備課成為一種形式,久而久之又成了體育教師一種負擔。備課簿每學期都是新的,而內容依舊如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備課內容換湯不換藥,一大群體育教師整日在做無用功的局面何年何月何時了?
現(xiàn)階段,體育教學要求實行分科教學,也就是按照學生的興趣和意愿來進行不同類別的教學。在我們學校,為了實施改革,我們也實行高中體育課的選項教學,我們開設了籃球、毽球、乒乓球、武術和健美操。剛開始學生們的興趣非常濃厚,但聽到籃球、乒乓球、毽球的器材由自己負責解決的時候,很多對這三個項目感興趣的同學由于無法解決器材問題而改變自己的意愿,選修其它的項目。那么,這種選項教學在我們學校就很難深入開展下去。
對以上存在的問題,還有很多很多,作為一名農村體育教師該如何面對呢?我們應該優(yōu)化體育教學內容和過程。當前學校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化,就是選擇最恰當教學形式和方式,使師生耗費最少時間和精力而收到最佳效果。
對于農村體育教學,應根據(jù)我們實際情況而定,我們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開發(fā)我們校本。從農村實際出發(fā),貫徹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方針,以學校體育教學思想改革為先導,更新學校體育教學觀念,遵循教學規(guī)律,面向全體學生,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健康水平。根據(jù)農村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的特點,探索農村中學體育教學大綱和教材建設的原則、途徑和方法,為制定農村中學實用的體育教學大綱和教材,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jù)。
我們已經實施了好多項目,例如投擲類項目,我們器材少,但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自制器材。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練習的趣味性和實效性,從另一角度上又解決了場地器材的匱乏問題。讓學生自制器材,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也解決了器材短缺這一情況。如一堂投擲課,讓學生用廢紙制成紙球,練習投遠和投準,還可以做各種游戲。把廢紙球裝進顏色各異的塑料袋,拋出去變成一個個長著彩色尾巴的球,于是投擲的出手角度這一運動概念學生們理解了,同時也能讓他們揮臂速度得到鍛煉。我們也可以讓學生折紙飛機。讓他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看誰折的飛機好,又漂亮,又能飛的高。我上過這樣一堂課,使學們都很積極,也很賣力,他們挖空心思地折飛機,然后用力的向上投。投過以后,快速跑過去撿起來,再扔。這樣,不僅練習思維,也讓他們的身體機能得到充分鍛煉。例如一堂游戲課,讓學生用喝完的礦泉水瓶裝滿小石子,用它充當手榴彈,也可當作保齡球。既能達到環(huán)保衛(wèi)生又能達到鍛煉,兩全其美,這不是很好嗎?由于器材是自制的,方法是自創(chuàng)的,所以每一位學生都很愛動、會動,而且在運動中學會本領,獲得了成功體驗,而我們體育課堂也因為他們創(chuàng)造性活動變得更加精彩。同時也解決了場地器材嚴重匱乏的問題。
總之,新的課程改革正在全面實施。不管它的理念、內容和形式如何變化,有一點始終不變,那就是讓學生們動起來,必須保證讓他們在陽光下,到操場上,到大自然中去鍛煉。達到鍛煉身體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標準》第四章
[2]《中國學校體育》2004-1
(作者單位:江蘇省新沂市王樓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