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任務型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中被廣泛運用的教學策略,但是,在任務型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誤區(qū)。筆者通過對誤區(qū)的分析,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實用性;可操作性
任務型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是由教學目標、信息輸入、活動方式、師生角色、教學環(huán)境等要素組成,課堂教學具有“變化性互動”的各項活動,即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進行對話性互動,活動具有真實性而且活動量大,進而產生語言習得。然而,任務型教學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誤區(qū)。
一、誤區(qū)分析
1.南轅北轍:任務設計脫離教學的重難點。教學重點和難點是根據(jù)知識體系所給定的具有序列性和層次性的目標和要求來確定的,任務的設計應該把握教材的重難點。
案例一:教學內容是這樣的對話:
—What colour is your bike?
—It is red and white.
—Can I play with it?
—Here you are.
教師提出這樣的任務:學生兩人一組,每組發(fā)一個“東西南北”的四角疊紙,每面上都寫一個物品類單詞,但是,教師提出的不是讓學生操練本課的重難點句型“What colour is it?”和“Can I play with it?”,而是讓學生用“I have a…”這個舊句型。這種脫離教學重難點的任務,對教學目標來說只能是南轅北轍。
2.喧賓奪主:任務實施只看重表現(xiàn)的形式。語言學習的“任務”是指有目標的交際活動。因此,交際過程中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與語言運用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案例二:這樣一個語言點:
—Can I help you?
—Yes,I’d like a…please.How much is it?
—It is…yuan.
教師為此設計了一個“義賣”活動,任務一開始,教室就成了一個熱鬧的自由市場,中間幾乎沒有英語而是中文在“討價還價”。規(guī)定時間到了,學生們游戲般地將“錢”投入箱子,教室里一片哄笑……
這個任務的設計由于過多地考慮了“形式”的新穎,而導致任務完成的過程失去控制,語言的交際成了一個擺設,教學效果也只能是喧賓奪主了。
3.顧此失彼:任務評價忘記“語言運用”的目標。任務型教學以任務的完成為旨歸,通過完成任務的協(xié)作過程,讓學生在運用中學,同時也為了運用而學。所以,“語言運用”是任務的評價標準。
案例三:某教師在講授3A Unit 1 Part B的時候,在教完五個動物類單詞后,設計了這樣一個任務:發(fā)給每小組一袋被打亂的某種動物的拼圖,要求小組成員以合作的方式,用最快的速度重新拼出該動物。顯然,這僅僅是一個缺少對“語言運用”評價環(huán)節(jié)關注的手工操作的任務了。
其實,任務型教學中還存在任務完成時間安排不充分、任務完成后的評價標準單一以及任務過程的刻板重復等問題,這里不一一舉例。
二、解決對策
筆者認為,任務型教學的設計首先應遵循:1.真實性原則。任務的過程應努力營造真實的生活環(huán)境。2.實用原則。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感受語言的形式功能,從而達到在情感體驗中認知和使用語言的目的。3.可操作性原則。
在遵循這三大原則基礎上,結合任務型教學中出現(xiàn)的主要問題,筆者擬提出以下解決對策。
1.教材的重難點是任務活動的依托。教師在設計任務之前,必須正確理解教材與課程要求之間的關系,理解教材的重難點,這樣才可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比如案例一就可以建議將物品類單詞直接用換成彩色的圖片呈現(xiàn),然后,運用所學語言進行對話,既直接又能解決重難點。
當然,為了進一步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在此過程中還可鼓勵學生適當插入表示感嘆、表揚和評價的語言,并把這作為對任務后評價的指標。
2.形式和語言操練并重是任務活動的指南針。要提高任務型教學的效率,就要時刻注意在活動中要讓語言的操練落實到位,不能流于表面的花哨。
案例二中,“如果教師著眼于學生用所學的語言知識點進行交際——買賣物品,其設計還是成功的。在“義賣”活動后,再讓學生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感受,又可起到點睛之效。如此設計,避免了任務型教學“形式化”的趨向。
3.語言運用是任務活動的評價目標。英語課程標準的根本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當然學生是教學的中心和主體,在設計任務時,首先要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小學英語教學的對象是意志力和認知能力尚處于發(fā)展階段的小學生,因此,任務的設計要以學生在努力的情況下能完成為前提,不能故意拔高,但不能沒有語言的運用。前面所描述的案例三中,設計者首先應該想到是詞不離句,要想學生掌握單詞,必須要給學生一定的語言情景,雖然這是3A的第一課,但依然可以設計最簡單的句型:Is it a…/Yes./No.it’s a…讓學生有“句”可依,有“句”可用,不要忘記語言運用這個評價的目標,才不至于變成只動手不動嘴的任務教學。
正如任務型教學活動強調的開放性一樣,任務型教學本身也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而這一過程最主要還是依賴于持之以恒的實踐,筆者期待在反復的實踐中,在深刻反思中,形成更加成熟的任務型教學的理論體系和實踐模式。
【參考文獻】
[1]《小學英語任務型教學的課堂實踐》.馬曉慧.《基礎英語教育》.2005年第3期
[2]《任務型外語教學研究》、《認知心理學視角》.魏永紅.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
[3]《英語教學活動設計與應用》:小學卷.朱萍、張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
[4]《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Numan D: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