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言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是現(xiàn)代“大語文教學觀”的必然趨勢。識字、閱讀、口語交際、習作都應該與生活實踐緊密聯(lián)系。在語文教學中,如果能適時滲透學生的生活體驗,是現(xiàn)代語文教學的有效方式,這樣的返璞歸真才是語文教學的本質(zhì)。生活是學生學習的源泉,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延伸。教學中引導學生走向生活、走向社會。
【關鍵詞】生活;小學語文;教學
語文素養(yǎng)是指能適應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前景的綜合素養(yǎng)。要培養(yǎng)具有這樣綜合素養(yǎng)的人才,將教育和生活緊密相連是必然的。以往的語文教學,老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為了在課堂里灌輸更多的知識,將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孩子,封鎖了學生的思維,整個課堂被老師滔滔不絕的授課聲給淹沒了。如今,新課程如同一縷春風,語文教學也因此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的內(nèi)容生動有趣、豐富多彩,具有開放性。走進學生,更貼近學生,課堂教學打破了單向的信息傳遞,走出原有的“滿堂灌”的誤區(qū),跳出教材,走進學生,走進學生生活,讓他們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展開想象的翅膀。教學活動是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離開生活的教學是不存在的,因此,語文和生活是相輔相成的關系。離開了語文,生活就失去了色彩;沒有了生活,語文就缺乏現(xiàn)實的意義。
一、語文教學理應回歸生活
以往的語文教學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是在教語文課本,很少站在學生生活的角度來審視教學活動,致使語文教學成了學生生活的一種負擔。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的生活,走語文教學生活化的道路,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應該是語文教學的返璞歸真。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來自于生活,我們理應以課堂為起點來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讓教學貼近生活,聯(lián)系實際。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在教學中,我們應做到以下幾點:
1.搜集課外資料,留心觀察生活
由于和學生的時空距離有差距,課文中的一些人和事學生認識得不全面,甚至出現(xiàn)一定的偏差。有的課文內(nèi)容雖然是學生常見和比較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但往往又是他們視若無睹或知之甚少的,這就需要老師在教學時指導學生留心去觀察,通過觀察去認識生活,提高觀察和理解能力。對此,老師可以組織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加深對課文中作者所闡述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例如:《貓》一文,貓對于學生而言是比較熟悉和常見的動物,但真正去留心觀察它的同學卻不多,老師應在課堂上向?qū)W生提出明確的觀察任務,并精心指導學生抓住特點去觀察。這樣,學生學習課文時就能得心應手了。讓學生通過觀察來認識生活,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更重要的是能夠指導自己的寫作,學生寫起作文來也較為鮮活生動。
2.扮演課本角色,再現(xiàn)生活場景
生活化語文課堂教學是一種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學習。因為每一篇課文都是以語言文字載體記錄著一定的生活信息,學生通過學習語文,如果能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字還原成客觀事物,從而獲得主觀感受,那么這樣的教學才是立體的具有實踐意義的。當今學生的生活閱歷相對來說不是很豐富,很多東西都沒見過,很多事情也沒親身經(jīng)歷過,有的課文內(nèi)容距學生的生活較遠,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教學時應借助于情境的創(chuàng)設再現(xiàn)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使學生如臨其境,激起學習興趣,引起高度注意,較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如把課文編排成課本劇,讓學生演一演,如教學《漁夫的故事》可以讓學生扮演聰明的漁夫和狡猾的魔鬼,讓孩子們懂得,有智慧的人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zhàn)勝的。課本上生硬的語言文字,直接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從而加深對課文的感悟,同時獲得情感的陶冶。
3.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體驗生活百味
“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應該去親自嘗一嘗?!闭n文的感悟也應該親品其味。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因此,老師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教育情境,把課文所描繪的客觀情景和現(xiàn)象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仿佛置身其中,再聯(lián)系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去體驗,去感悟,升華自己的理解。例如在教學《鄉(xiāng)下人家》一文時,在學生充分想象的基礎上,用多媒體展示一幅和諧的畫面,天邊的紅霞,頭上飛過歸巢的鳥兒,一家人把桌椅飯菜搬到門前,天高地闊地吃,伴著這如詩如畫的意境,有著鄉(xiāng)村獨特風味的旋律響起,學生領略著美景,同時也沉醉在獨特的體驗當中。從他們沉醉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們所體驗到的并不僅僅是黑白的文字了,而是充滿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也激發(fā)了他們對祖國美好河山的熱愛。
二、生活中孕育教學
生活是知識的海洋,生活之中時時處處皆學問。因此,我們應當具備一雙慧眼,尋找生活中與語文教學的結(jié)合點,讓生活成為學生學習的教材?!秾W會生存》一書中指出:“小學教育的共同趨勢是必須把理論、技巧和實踐結(jié)合起來,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結(jié)合起來,學校不能和生活脫節(jié),兒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為兩個互不接觸的世界——在一個世界里,兒童像一個脫離現(xiàn)實的傀儡一樣,從事學習;而在另一個世界里,他通過某種違背教育的活動來獲得自我滿足?!彼?,達到真正理解還不是最終的目的,能將所學運用于生活,尤其是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而實踐是達到這一目標的主要途徑,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延伸。我們應以課外實踐為憑借,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走向生活。
1.聯(lián)系學校生活,學習語文
學校是學生生活的重要舞臺,這座舞臺上發(fā)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學生的學習中來。例如:開學初,我班一名學生路上拾到一位小朋友的報名費主動交給老師;班上的張儀同學雖然感冒但是堅持做完值日再請假等,都可以讓學生們?nèi)フf、去講。
2.聯(lián)系社會生活,學習語文
《新課程標準》指出:“溝通課堂內(nèi)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鄙鐣且坏缽V闊的背景,更是學習語文的一片天地。例如:針對當今社會上一些時髦的廣告詞,如“大富豪啤酒,步步領鮮”、“咳不容緩(急支糖漿)”等等,這一類故意偷換同音字的不規(guī)范用字現(xiàn)象,可以讓學生扮演一名文字小衛(wèi)士,走入社會去糾正這類現(xiàn)象。這樣,不僅使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語言文字的知識,養(yǎng)成寫規(guī)范字,說規(guī)范話的良好習慣,而且也訓練了學生的社交能力,說服他人的能力。學生由學校走向社會,走向生活的拓展過程可以由多種形式實現(xiàn),首先是老師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學生自主的活動,如學了《桂林山水》、《記金華的雙龍洞》等課文后,可以讓學生做小導游,回去向家長、朋友介紹那兒的美景;又如讓學生課外做一些社會調(diào)查,宣傳等實踐活動等。其次是老師組織的集體活動,如參觀訪問,與兄弟學校開展手拉手活動等。另外,只要能留心,就會發(fā)現(xiàn)校外的教育資源是十分豐富的。如我們城市的南普陀寺,鴻山公園、日光巖、集美鰲園等,就是一種很好的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資源,又如到鄉(xiāng)下去出黑板報、幫商家設計廣告詞等都是一些很好的語文實踐活動。
3.聯(lián)系家庭生活,學習語文
家庭是兒童學習語文的第一場所,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啟蒙老師。在這里,兒童獲得了很多知識。老師可以抓住每個學生家庭的特點巧妙設計語文教學。例如:有的學生家長是賣服裝的,則可以讓他設計一下服裝廣告;有的學生家長是賣水果的,則可以讓他寫一寫介紹有關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高昂,家長更是倍加贊許。
三、結(jié)語
總之,生活中處處留心皆語文,也處處需要語文,語文教學生活化,不僅可以克服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只重語言智能的弊端,而且優(yōu)化了教學過程,使以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zhì)教育真正落到實處。語文和生活如同魚兒離不開水,語文教學也只有扎根于生活這一片沃土,才能發(fā)芽,開花,結(jié)出累累碩果。
【參考文獻】
[1]韓樹霞.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探索[J].硅谷.2009.(13):148
[2]陳連玉.語文教學的生活化實踐[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8.(26):16-17
[3]趙紅花.淺談語文教學生活化[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13):22-23
[4]劉治.新課程讓語文教學生活化[J].青年文學家.2009.(11):126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故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