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提問是英語教學的常規(guī)手段,是一項具體而實用的教學技術,是在課堂上激發(fā)學生思考、促進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問題的設計、教師的提問方式,甚至教師啟發(fā)學生作答的技巧都與學生能否回答我們的提問有密切的關系。作為英語老師,要認真的設計課堂的提問。
【關鍵詞】英語課;課堂提問;設計技巧
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學生的學習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對教師來說,這是一項關鍵性的技能,因為它是課堂上師生互動的最普遍的方式。提問這一方式在各種各樣的課型上都可以見到,提問不但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促進學生的思考,檢查學生對某一方面知識的理解。
不過,在教授牛津初中英語時,我們發(fā)現(xiàn),在老師提出問題后,往往不是我們預想的那樣,有很多學生積極舉手回答,而是很多人保持沉默。
這正如Penny Ur認為,我們的課堂提問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參與到語言活動中來,因此,有效的提問技巧能使學生作出迅速的、相關的、完整的回答。相反,如果我們的提問造成學生長時間的沉默,或是只有最好的學生才能答出,或者學生只能作出十分簡短的或不正確的回答,那么一定是我們的提問出了問題。下面就是本文從幾個方面論述的英語課堂提問技巧。
一、設計問題時的注意事項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同樣內容的問題,用一種問法,學生低頭不語,像“一潭死水”,而換一種問法,則似“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爭先恐后,躍躍欲試??梢?,提問時問題的設計直接影響學生的反應,從而影響到整個課堂教學是否能順利進行下去。一堂課的問題,老師一定要把它們設計得有針對性、整體性,以問題帶內容,幫助學生領會教學內容,檢查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還要考慮趣味性、啟發(fā)性,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積極性,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預見性和靈活性也是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該想到的。
二、提問的方法與技巧
提問也要講究方法和技巧,提問一定是要有效的。
1.提問的準備階段
有效的課堂提問得益于備課時的充分準備。課前,老師在備課時要吃透,圍繞重點、難點,設計出幾個關鍵性提問。設計課堂上的提問一定要遵循Penny Ur提出的下列6個標準:
①清楚(clarity):學生能立即抓住問題的要領并知道期望的答案是什么嗎?
②有學習價值(learning value):問題能激發(fā)思維嗎?對問題的回答有利于所學材料的進一步處理嗎?或者問題與所學材料無關,只是為了填補時間的空白?
③激發(fā)興趣(interest):學生認為問題有趣、具有挑戰(zhàn)性嗎?
④參與性(availability):有大部分學生嘗試回答問題,還是只有幾個成績好的、自信的、知識面廣的學生?(注意:僅僅將等待時間增加幾秒,就會有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問題中來。)
⑤擴展性(extension):問題能使學生做出深入的、多樣的回答嗎?
⑥教師反應(teacher reaction):學生回答問題時有安全感嗎?他們的回答會得到尊重,即使不回答也不會被嘲笑嗎?
在備課時我們一定要仔細推敲設計的問題,讓他們符合上面提出的標準。
2.課堂上問題提出階段
英語老師在提問時,要盡可能使用一些承前啟后的語言,如“Next,I will ask you some questions”或“Please think about the questions”,這樣做可以引起學生對后面問題的注意,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后面要提出的問題上來。
提問的目的在于引出真正的內容。課堂時間有限,教師的提問應簡單明了,既要提適合學生能力的、與學生有關的問題,還要注意先易后難,也就是當老師問題一提出,學生就能立即抓住問題的要領并知道期望的答案是什么。同時還要注意,要既提問主動的學生也提問不主動的學生。
3.適當停頓等待
即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按照Penny Ur的觀點,一般以3-5秒鐘為宜。在整個提問的過程中,應有兩次短暫的停頓等待。一是在當教師提出問題后,不要求學生立即作出回答,而是稍作停頓,給學生時間去思考問題和組織自己的語言。另一次等待是在學生回答問題與教師給予相應的評價或下一個問題之間。在學生回答問題時,不管是順利回答還是遇到困難,教師都不要立即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或是給予幫助,而是稍作等待。這樣做一來可以觀察其他學生對答案的反應,二來可以用眼神、手勢或表情鼓勵學生進一步思考或自己更正,也可以給其他學生補充、糾正、表示贊同和反對、提出不同答案或提出更佳方案的機會。在等待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后,教師再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或對學生的討論作出結論。這樣的等待,有利于全體學生的參與,并能使問題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得到分析,使答案更完整、更全面。
4.先提問,后點名
先提出問題,稍作停頓,再指定某個學生回答問題,有利于教師觀察學生是否都能明確問題。如發(fā)現(xiàn)學生對問題不夠明確,教師需要對問題作進一步的闡述。在不知道教師將要對誰提問的情況下,全班學生都會努力地思考問題,從而避免先點名所造成的只有回答問題的學生積極思考的情況。先提問,再點名,還有利于教師觀察學生對問題的反應,并根據(jù)學生的反應有針對性地點名。
5.先鼓勵,后糾錯
學生們回答問題后,教師的及時反饋是必要的,但必須注意反饋點評的方式。對語言能力較強的學生的精彩回答,教師當然要鼓勵,而對語言能力較弱的學生,當他們回答正確時,教師更應加大鼓勵的力度,當他們回答不全面時,也盡可能地針對其答案中正確的部分進行表揚,同時有選擇地提醒和糾正。
課堂提問是一種最直接的師生互動活動,我們每一位英語老師都應該用心去設計。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沛縣龍固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