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傳統(tǒng)物理教學中,教師習慣了以課本為主導的線索,包括課堂引入,實驗探究的開展,探究后的交流總結以及課堂板書等等,而正是這種“習慣”,讓學生感到教師無非是講授課本上的內(nèi)容,學生無非是學習書本上的知識,這給學生一種錯覺:物理沒有什么新鮮感。因此本文從魔術、體驗、小制作、課堂小結幾個方面,說明我們的物理課堂教學需要“別出心裁”。
【關鍵詞】別出心裁;魔術;體驗;小制作;課堂小結
《物理課程標準》提出要“以人為本”,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愿望和需求,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進而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而高效課堂的重點在于學生,在于學生的興趣,學生的主動參與程度,但長期以來,我們的物理教師習慣采用教材中現(xiàn)成的導入、現(xiàn)成的實驗以及現(xiàn)成的結論。實際上,學生在課前已經(jīng)通過預習大致了解了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這就導致學生產(chǎn)生沒有新鮮感的想法,長此以往,學生的興趣、參與的積極性都會下降。因此,新課程的改革賦予了我們新的活力,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制造一些“別出心裁”的環(huán)節(jié)來活躍我們的物理課堂。
提到別出心裁,它出自明·李贄《水滸全書發(fā)凡》:“今別出心裁,不依舊樣,或特標于目外,或疊采于回中?!狈褐赶氤雠c眾不同的新主意、新辦法。而我們的課堂正是需要一些別出心裁,來吸引學生的注意,誘發(fā)其學習動機。促使學生情緒高漲,并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特別是差生的主動學習的意識,這樣讓每位學生覺得每堂課都是那么新鮮。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來闡述一些“別出心裁”的做法:
一、采用“魔術”導入,抓住學生的眼球
初中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學生的自制力不強,如果只是按照一成不變的思路上課,學生就會感到老套,難免出現(xiàn)學生的手、腳、嘴亂動,弄得課堂鬧哄哄。因此,這就需要物理老師不斷變換“花樣”,抓住學生“眼球”,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和諧、有效的課堂氛圍。因此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導入新課時,我們可以精心準備一些有趣的小魔術來導入新課。這樣就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二、別出心裁的探究體驗
體驗學習是我們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它一般是從學生親身感受物理內(nèi)容開始的,在感受的基礎上形成一定的情感反應,從而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深入理解,進而領悟知識的內(nèi)涵。但是如果學生對物理現(xiàn)象感到陌生,并且沒有與此相關的任何經(jīng)驗和體會,就難以形成積極的體驗。因此,體驗學習對學生來講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需要通過一定的方式來刺激學生有體驗的渴望,這就需要我們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體驗的情境,但課本上的實驗體驗由于學生都熟悉,很難引起強烈的求知欲。因此我們需要通過制作一些別出心裁來刺激學生的探索欲。
比如在學習《力的作用是相互》時,我們可以引用趙本山小品《賣拐》中的片段,讓學生全體起立,跺腳,親自體驗“你跺你也麻”的感受,這樣的體驗可以讓學生長久的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時學生也是非常的樂意參與這樣的體驗。再如在學習《力》時我們可以給小組提供彈簧測力計,讓他們體驗測量拉斷一根頭發(fā)所需要的力是多大。由于這樣的體驗以前學生沒有做過,自然感到新鮮刺激。實踐證明,學生親自體驗了,印象自然深刻得多。
三、別出心裁的小制作
在物理教學中,小制作往往是形成興趣的重要一環(huán),它對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有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小制作并沒有我們所希望看到的教學地位,很多教師并沒有重視小制作,甚至是有意的忽視。很多知識點在小制作的過程中,可以再現(xiàn)物理現(xiàn)象,找出物理規(guī)律,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們需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親自制作,通過制作真正體會探究的樂趣,享受成功的快樂。
比如在學習透鏡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親自制作“水膜透鏡”,以此更深刻的理解凸透鏡和凹透鏡的特點。再如在學習平面鏡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制作一個“萬花筒”,讓學生感受平面鏡的特點。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好小制作,鼓勵學生利用身邊的廢棄物做實驗,讓空礦泉水瓶、小蠟燭頭、罐頭盒等都能廢物利用,使學生感到物理很貼近生活,從而更加喜愛物理,愿學物理。這樣,可以極大的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四、別出心裁的課堂小結
小結是對這一堂課的總結,更是對課堂知識的歸納,它不但是一個復習知識的過程,更是一個提升知識的過程,好的課堂小結可以省去一半的復習時間。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并不重視課堂小結,他們在課堂結束時通常是一兩分鐘一帶而過,學生的印象并不深刻。所以我們應該在小結上下功夫,制作一些別出心裁,留給學生持久的印象。
比如我在教學《變阻器》時,當結束新課時,我采用了這樣的小結:假如你是滑動變阻器,根據(jù)本堂課的學習,你如何向別人介紹你的情況?最后我做了一首打油詩:調(diào)節(jié)電流,串聯(lián)行吧;一上一下,關鍵在下;同上同下,沒有變化;接入電路,撥到最大。學生一聽,非常興奮。
總之,要抓住學生的心理,占領我們的課堂,就需要教師不斷探索與創(chuàng)新,多制造一些別出心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不由自主的愛上物理。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李順紅,體驗教學在物理教學中的實施,《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 2011年14期
(作者單位:江蘇省姜堰市三水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