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的課程改革中,主要強調要促進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學生在學習中逐步學會學習,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而對于注意力轉移快,情緒變化快的低年級學生來說,在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實踐、探究等各項能力中,興趣都顯得格外重要。本文主要闡述對低年級學生在教學中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和諧的師生關系 激發(fā)興趣 教學手段
在新的課程改革中,強調促進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學生在學習中不但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還應逐步學會學習,并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而對于注意力轉移快,情緒變化快的低年級學生來說,在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實踐、探究等各項能力中,興趣都顯得格外重要,幾乎左右著他們的一切活動。而體味到教學過程中的樂,又是激發(fā)興趣的關鍵。如何讓“樂”融入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呢?我就自己的切身實踐,談談幾點體會。
一、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基礎
(一)接近,源于修養(yǎng)
一個老師不但要有廣泛的興趣愛好和豐富的知識,而且要不失時機地在學生面前適當加以表現,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從心里對老師產生敬佩之情,希望自己能像老師一樣,激發(fā)他們接近老師并與老師共同學習的欲望。
(二)親近,源于愛心
老師豐富的文化知識和廣泛的興趣愛好,的確對學生具有強大的吸引力,但如老師時時高傲冷漠,處處咄咄逼人,學生便會覺得愛不能及,因而,避而遠之,還是無法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因此,課后我經常深入學生活動區(qū),跟他們一起做游戲,講故事、說心里話,了解學生的最新動態(tài),遇到問題及早解決。時間長了,他們挺喜歡和老師在一塊,遇到什么事情都想說給老師聽。師生之間也越來越親近。
(三)相知,源于信任
教學中,教師要力求說到做到。即使做不到,也得及時說明原因。切忌空許承諾。否則一當學生對你失去信任,你的教學必將失敗,相反信任學生,使其樹立信心,對激發(fā)興趣也是功不可沒的。駱嘉敏同學不會說普通話,使她與老師同學的交流造成很大影響。課堂上更是怕受批評,從不發(fā)言。根據這一實際情況,我課后耐心輔導,把課堂上合適的發(fā)言機會留給她,不管她說得多慢多別扭,都耐心的傾聽,并及時鼓勵她。漸漸地,她不再像以前那樣的沉默不語了,課堂上也可常見她高舉的小手。學生覺得老師可親可信,便從內心把老師當做自己的知心朋友,有什么話都愿跟老師說。
這樣,建立了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老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可使學生對老師充滿崇敬與喜愛,樂于參與整個過程的學習?!半S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老師那親切的微笑,愛撫的動作,信任的目光,耐心的傾聽,睿智、激勵的話語,靈活的教法,都將在潛移默化之下激發(fā)他們對美的追求與仿效。在教師精心營造的輕松愉快無拘無束的氛圍中,學生自然會樂讀樂說。
二、課堂是激發(fā)興趣的主渠道
(一)采用各種新穎獨特的方式揭示課題,激發(fā)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
如在引入《葡萄溝》時,我首先用電腦課件展示一串串水靈靈的紫葡萄,接著讓大家模擬嘗的動作,想想葡萄的味道。頓時大家興趣盎然地搶著說自己的感受。這時我緊接著問:“大家知道哪里的葡萄最好吃嗎?”而在講授回聲一課時,則從理解詞語入手。開門見山地問:“小朋友,你們聽過哪些聲音?”學生踴躍回答:風聲、雷聲、雨聲。那你們能根據它們名字的來歷,從字面理解什么是回聲嗎?為什么會聽到回聲呢?強烈的表現欲和好奇心使他們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來。
除此之外,引入課題的方法還有很多。如質疑引題、情境引題、以圖引題、比較引題、故事引題等。只要靈活運用,都可以調動學生裝的學習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興趣帶學生進入課文的天地。
(二)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保持學生學習興趣
有了生動形象的揭題,學生對學習內容建立了片面的短暫的感性興趣。但低年級學生注意力極易分散,如不及時激發(fā)保持興趣,就很有可能達不到預定效果。如教學《蜜蜂引路》一文時,寫列寧怎樣找到養(yǎng)蜂人的那段話,我變語言文字為繪畫,要求他們讀懂后,展開豐富的想象,用簡筆畫畫出蜜蜂、花叢、園子和小房子的位置。學生們興趣極高,非常認真地畫起來,教室里鴉雀無聲。不一會兒,一幅幅形象不同,但內容、位置差不多的簡筆畫就畫成了。這樣學生對這段文字的學習就非常感興趣,而且印象也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