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把吃飯分為兩類,一是家常便飯;一是大餐。家常便飯在家吃,一家人坐下來,小米粥,咸菜、饅頭,吃得平淡,但溫馨,一般生活都是這樣,平淡但不可或缺。一類飯是大餐,得到飯店吃,桌上是大魚大肉,一旁是服務(wù)員精心到位的服務(wù);那吃的是氣氛,吃的是排場,偶爾吃一頓,還行,天天吃,受不了,胃受不了,規(guī)矩受不了。
我是老師,我經(jīng)常把說課,當成是吃大餐,課堂上熱火朝天,老師和學生都是鉚足了勁,掌聲不斷,各種高科技的手段全用上,這樣的課,就如大餐,偶爾上一次可以,要是天天上,受不了,老師受不了,學生受不了,效果也達不到。而素課就是家常便飯,簡單、直白、回歸課堂本色,適宜天天吃,百吃不厭。平常、平淡而不膩。
說課,多是說給別人聽,自己和學生并不愛聽,因為課里有刻意雕琢的成分,表面上富麗堂皇,實際上是花拳繡腿,淡化了語文教學的真。我就經(jīng)歷了一堂課的兩種不同上法。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15課《一路花香》,給一個班上過一次公開課,作了大量的準備,除了課本之外,每位同學一份彩色打印材料,上面有繪本《一路花香》,講臺上投影儀,幻燈片中的桃水工,小路、一朵朵長著小腦袋的花都已經(jīng)制作好,學生們還都化了淡妝,就連我也特意修了面,染了發(fā),由花白變成了烏黑。課堂上,我引導(dǎo)孩子們掌聲不斷,送給回答問題的孩子們。讀書時,我和孩子都是提著氣讀,鏘鏹有力,可是一堂課上下來,我已經(jīng)是渾身是汗,學生也不知道學到了什么,只說:老師,好緊張。我呢,說實話,也不知道教了什么,反正是照本宣科上了,因為事前已經(jīng)多次操練過,我課上還擔心有沒有同事笑話我染了頭發(fā)呢。
第二天,我給另外一個班學生教授《一路花香》,這是一堂素課,沒有了幻燈片,沒有彩色教案,也沒有了學生們化淡妝,我讀課文也不再提著氣,拿著腔讀得鏘鏹有力。一切素色、素面,素讀、素本。
我將學生們領(lǐng)到教室外的綠蔭下,讓學生們分開坐成兩排,中間留出三十公分一條通道。我在隊伍的另一頭放一水桶,里面盛滿清水,我扮演那位印度挑水工,他的兩只水罐變成了我手中的兩只方便袋,第一、二趟我提水從他們頭上經(jīng)過,方便袋都是好好的,學生們只是看我來回走過兩趟,沒有感到什么特別。到了第三趟,讓學生們重新排列一下,男女生分開坐,我依然提水從他們頭頂上經(jīng)過,這時候,細心地男生可以發(fā)現(xiàn),另一排是穿著五顏六色花衣服的女生。
到了第四趟,我將提著從女生頭頂經(jīng)過的那只方便袋用大頭針戳了幾只小孔,這一趟經(jīng)過時,女生的頭上灑下了不少小水滴。等走回來時,方便袋中的水已經(jīng)少了不少。再走第五趟時,女生們開始仰頭,伸出雙手接我手中方便袋滴下的小水滴。
我的表演結(jié)束之后 ,我讓學生們開始討論,大家七嘴八舌發(fā)表意見,我是挑水工,方便袋就是水罐,女生則是路邊的小花,女生雙手接水,表示著小花花的開心和幸福,得到了陽光雨露的滋潤,開出了美麗的小花。學生們的討論非常熱烈,而且投入了真情實感。
然后,我讓學生們站起來,分角色表演一下剛才的場景,學生們頓時沉醉于如詩如畫的情景之中,挑水工與水罐的對話,讓學生陷入了深思之中。
這時,我適時告訴了學生們每一個人存在的人生價值,每一個人就如這兩水罐,有人的是完好的,能很好的保存水,有的雖然是不完美的,保存不了更多更好的水,但灑下的水卻滋潤了另外的生命,讓一路有花香,給挑水工,主人美好的享受,是各盡其能,最終意義上,兩只水罐都是有用的,他們的努力都是有結(jié)果的,每一個人的生命也都是有意義的。這就揭示了一個做人的道理:每一個人都有長處,都要珍愛自己,讓鮮花開滿我們每一個的內(nèi)心。
通過兩節(jié)課對比、調(diào)查、了解發(fā)現(xiàn),同樣的兩節(jié)課,因為采取不同的授課方式,學生的感受不一樣,第一次說課,學生感受到了場面的熱烈,卻無法專注于課文內(nèi)容,無法體驗到作者的用心良苦,對課文也感觸不深。而第二堂,平淡的素課,卻讓學生們受益匪淺,深深地烙于孩子們的心中。也許他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老師曾經(jīng)提著兩袋子水從他們頭上經(jīng)過,他們就像是一朵朵花兒,在路邊汲取營養(yǎng),快樂生長,讓兩只水罐都充滿著快樂。
前一節(jié)課,華麗,但不實,后一節(jié)課,素面朝天,但卻實在,沒有“造作”、不留“做課”痕跡,給人以自然樸素的感覺,在平和之中將學生的情感調(diào)動到最佳狀態(tài),得到最好的收益。
相比較而言,我更喜歡素課。喜歡簡簡單單的教學,不加修飾,當然,這里的簡單不是馬虎,應(yīng)該理解為樸素。1支粉筆、1塊黑板和1本教科書進行教學。適當?shù)臅r候,到戶外做情景模擬演示,簡約,反而更顯課堂本色,讓學生更加專注于課堂,融入情節(jié),效果更好。當然,素課也絕不是一味排斥電腦網(wǎng)絡(luò)媒體等先進的教育教學手段,手段可以用,但更多需要我們老師用心和學生互通,形成互動,走入孩子心靈,這才是課堂的靈魂,因此而言,簡約素課,更容易集中孩子注意力,走入學生心田。達到授課解惑學習之目的。
“素課”,實是“素”而“不簡”,一樣淡淡芬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