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效提問可以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朗讀教學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他能力培養(yǎng)相輔相成。對課文內容理解得透徹,朗讀才能傳情達意,對課文內容的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讀才會有正確的語音、語速、音量;對課文的字詞句熟悉,朗讀時才會有準確的發(fā)音、停頓、重音。
【關鍵詞】語文朗讀 技巧點撥
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也是點撥他們領悟作者思想的過程,同時還是占據(jù)學生把握課文篇章結構的過程。在朗讀過程中,學生接受來自視覺、聽覺和運動覺等多方面的信息,攝取大量與課文相關的資料,從而為后面對課文進行理性認識打下基礎。因此,利用朗讀巧施點撥,對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極有好處。下面談談自己在朗讀教學中點撥的幾種做法。
一、讀中見情——情感點撥
在學習文學作品特別是抒情類課文時,通過范讀,引導學生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循著感情線索,點撥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分析,是學習這一類課文的一條捷徑。教讀老舍的《濟南的冬天》,我和學生一道,先共同聽錄音范讀,然后讓同學們模仿磁帶朗讀,要求感情豐富,并體會字里行間所傳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會文章的意境美。在聽范讀時,同學們已被帶入一個充滿溫情的濟南的冬天的溫暖的世界,在他們自己讀課文時,自身的情感也帶進了朗讀之中,這時,教師提問點撥:“你在讀這篇課文時,對濟南的冬天產生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學生脫口而出:“喜愛!”教師進一步點明:“是的,作者正是由于對于濟南冬天溫情天氣的喜愛,才深情地去贊美?!边@樣,在這條感情線索的牽引下,我和同學們共同分析了課文的結構,評析和欣賞了贊美濟南冬天的語言,以及作者為什么由開始寫自己的不喜歡到最后喜歡上的原因,很自然地,過渡到了這種寫作手法不正是運用抑揚先抑的方法,寫出自己對家鄉(xiāng)的喜愛。進而,讓讀者難忘。課堂上,同學們學得興味盎然,生動活潑,對課文也領悟較深。這就是結合朗讀點撥學生情感的心弦,讓他們從朗讀作品中品味作者真情,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受到更深更強感染。這樣,就充分發(fā)揮了朗讀教學的點撥功能。
二、讀中見義——比較點撥
課文的重點、難點知識,如果用填鴨式硬塞給學生,學生囫圇吞棗地接受下去后,只是機械地記憶了。如果把課文的知識點融入朗讀教學之中,結合朗讀進行點撥,則有助于學生消化、吸收和記憶。我常常把學生朗讀與磁帶范讀做比較,在比較中點撥學生理解課文,更好地讀出文章的真味。
在教《沁園春·雪》時,我沒有讓學生先聽磁帶范讀,而是在疏通字詞的基礎上,讓大家先齊聲朗讀一遍。學生朗讀時,有的地方節(jié)奏不對,有的地方語速過快,有的地方音量不夠,我先指出他們的缺點,并打開錄音機聽范讀磁帶。這時,點撥學生比較自己朗讀的節(jié)奏劃分,與磁帶的范讀有何不同?學生迅速找到“望/長城內外”一句,自己朗讀的停頓短,而磁帶的停頓時間長。我再進一步設疑點撥:“為什么此地停頓較長?”學生看書后回答:“因為下文都是作者‘望’到的景色?!苯酉聛淼谌龁枺骸跋麻犞心囊痪渑c‘望長城內外’節(jié)奏劃分,停頓相似?”學生能很快找到“惜”字。因此,我歸納文章上闋寫的是望北國雪景,下闋寫的是情古代英雄,由朗讀教學而點撥學生進行課文內容的思考。接下來讓學生在語調上作比較,讀“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一句,應該提高音量,并領悟到在這里提高音量,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從而加深了對作者在這一句中表現(xiàn)出的堅定信心和偉大抱負的領悟。
比較點撥不限于學生與磁帶范讀之間的比較,同樣適用于學生之間的比較,同樣適用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比較,互相點撥。在教《皇帝的新裝》時,我采用了分角色朗讀,讓同學們在聽后分批進行評價。我采取了男生一組,女生一組的前后分批朗讀。同學們對兩組進行比較,評論某一角色的男生讀得好,哪一角色女生讀得好。這時,我問:“為什么你們覺得某同學讀得好?”大家紛紛說他讀得符合人物性格。因此,點撥同學的在比較、評價朗讀過程中,了解人物各具特色的性格特征,如老大臣應用蒼老,略還顫抖的腔調,體現(xiàn)他膽小自私、阿諛奉承的性格,而騙子的聲調則是油腔滑調,皇帝是驕橫的,兒童是天真的。在同學之間的相互討論、相互點撥中,學生對作品中的人物了一定的了解,為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結合朗讀進行比較、點撥,讓學生即掌握了朗讀的技巧,又在朗讀的比較中加強了對課文內在含義的理解,這也是運用點撥教學方法的一種較好形式。
三、讀中記憶——方法點撥
文言文的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會讀,有些傳統(tǒng)名篇還要求學生會背。教《醉翁亭記》時,為了使學生能背得快、背得好,我讓學生先讀后背,在讀的過程中點撥學生掌握一些記憶的背誦的方法。如第一段的“環(huán)滁皆山也……”要求學生注意“也”字的朗讀;有的“也”表示肯定判斷,有的“也”表示直抒胸臆等。隨著我分析一個個“也”字的朗讀,文章的內容也被一句句的揭示;而學生在體味每個“也”字的朗讀語調中,也記住了每個“也”字包含的課文內容。這時,再給他們幾分鐘時間,絕大部分同學便能當堂背誦。在朗讀教學中有意識地結合朗讀,訓練學生邊讀邊玩,在理解的基礎上記誦,在誦讀中加深理解,并根據(jù)課文的語言特點掌握記誦方法,這就能收到較好的記憶和背誦的效果。教師在朗讀教學中進行記憶方法有意識的點撥,使記憶不再是機械識記,而是意義識記,這不但加快了記憶的速度,而且記憶也能鞏固和持久。
總之,結合朗讀,巧用點撥,就能在朗讀教學中指導學生讀出文章的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