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校依據校園所處的地方特色和地理位置,合理地運用校園特有的校園文化和資源條件,開展多彩豐富的生物綜合性實踐活動。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我校生物綜合性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fā)和研究初顯效益。
【關鍵詞】高中生物 綜合性實踐活動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的綜合性實踐活動課是一門新的課型,是目前課程改革需要探究的一個主題,是新課程的一大亮點,是課程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它本于每個學生的健全面發(fā)展,本于每個學生實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這都順應了時代發(fā)展的需要。使學生通過實際的實踐活動學到更加豐富多彩的知識,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激發(fā)他們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幫助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式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協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全面提升,提升他們將來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
因此,我校依據校園所處的地方特色和地理位置,合理地運用校園特有的校園文化和資源條件,開展多彩豐富的生物綜合性實踐活動。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我校生物綜合性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fā)和研究初顯效益。現在簡單談談我校生物綜合性實踐活動的開展。
一、課堂內外相互結合
在生物教學中,引導學生把教材中貼近生活的問題轉化為課題,通過綜合實踐活動,放開手腳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親身實踐,從現實生活中發(fā)現問題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體驗成功與失敗,讓學生擁有自己的學習空間和思維天地。近些年來,隨著地球環(huán)境污染的加劇,一些疾病的發(fā)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趨向。這一現象激發(fā)了學生們很大的興趣,進而,提議對這幾個鄉(xiāng)鎮(zhèn)進行考察、調查。
1. 明確研究內容
經討論我們確定了幾個課題組:附近居民的環(huán)境狀況;居住人群中患有哪些較常見的疾病及發(fā)病趨勢;患病的原因等。由學生依據自身的興趣,自由進行組合,分成4個小組進行實踐活動,每個學生確定自己在活動中的任務,分工合作。并且讓學生自主選擇指導老師,在指導老師的協助下依據課題組特點,制訂出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同時對問題進行探究,對所具有的相關知識進行比較,對調查對象比如鄉(xiāng)鎮(zhèn)居民、醫(yī)務人員等的文化素質進行綜合分析之后,制訂出既貼近生活又通俗易懂的問卷調查表。
2. 實地走訪調查
調查學校和居民區(qū)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問題及噪聲狀況,并深入到對產生污染的企業(yè)進行調查:通過上網或查閱有關資料,研究造成污染的因素以及改善的方法等。通過走訪、實地調查等方式獲取資料、數據,做好詳細記錄,同時,定期召開一次總結會,進行交流,了解進展情況、遇到的困難,及時解決問題,使實踐活動順利地進行。
3. 運用數理統(tǒng)計進行分析
主要是對調查表和實地調查的資料、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綜合、比較、整理,得出結論。居住人群中,較常見的疾病有:流感,在同一個家庭、院子或學校等小范圍內流行。 泌尿系統(tǒng)結石,如輸尿管結石、腎結石、膀胱結石和尿道結石等。癌癥,如肺癌、食道癌、肝癌等呼吸系統(tǒng)和消化系統(tǒng)疾病發(fā)病高。追其主要原因有以下這幾個方面:垃圾焚燒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工廠廢氣及污水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飲用水的水質較硬、飲食和生活方式等等。并且教導學生如何去寫調查試驗報告,教師還組織了學生談心得體會。通過這樣的活動不但讓學生更深層次掌握人類的遺傳病和優(yōu)生這些知識,認識環(huán)境與人類健康、經濟發(fā)展同環(huán)境協調發(fā)展的關系,更加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使學生的交往能力、人文意識得到顯著的提升,促進學生形成科學的健康觀、價值觀。
二、進行學農活動
我校利用校園中有很多空置荒地的特點,開展起有聲有色的校園學農實踐活動。通過學農活動,讓學生走出教室,更多地到田間去開展活動,使學生得到更多的鍛煉,獲得更豐富的知識。 首先,學校召開動員大會,對學生進行思想動員,并把空置的荒地分成一塊塊的“自留地”,分配給高一、高二年級的各個班級。接著,各班級學生對本班分配到“自留地”辟為農田。然后,各班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在本班的“自留地”栽種上各種植物。同時,在活動中指導學生運用教材中所學的知識,根據植物生長所需無機鹽種類和數量的不同,科學地把水和各種不同比例的無機鹽配制成培養(yǎng)基,用于無土栽培試驗,讓學生動手培育一些蔬菜、花卉等,并設置對照組,將無土栽培與土壤栽培的情況進行比較,來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認識它的優(yōu)點。如此,學農實踐活動既能綠化、美化校園,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此外,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枯燥無味的生物學知識進行重組。比如,把成語、古詩詞中蘊涵的生物學現象融會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學習的情趣。像“人生代代無窮盡,江月年年只相似”“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這兩句詩中包含了生物具有“繁殖、生長”的現象;我們還開展“尋找古詩詞中的生物元素”等綜合性實踐活動,把生物綜合性實踐活動與語文學科進行有效的融會,使教學一舉兩得。
總而言之,在生物新課程中開展綜合性實踐活動,使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讓學生在其中獲得更多的、綜合性的科學知識信息以及相關的技能,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探究和創(chuàng)新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