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來勢洶洶并持續(xù)惡化,人們要問是什么造成了此次危機。通過剖析之前經濟刺激計劃及寬松的財政政策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研究自身嚴重依賴外需的經濟結構的問題,討論人口老齡化和僵化的高福利政策所帶來的挑戰(zhàn),探討貨幣一體化所帶來的不利后果,我們總結歐洲的教訓,希望中國在將來不要犯歐洲已經犯過的錯誤,也希望中國經濟能夠更加健康的成長。
關鍵詞: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高福利政策;貨幣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F03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6-0006-02
一、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爆發(fā)及演變
本次歐洲債務危機的導火索起自希臘的財政危機。2009年10月20日,希臘政府突然宣布,2009年希臘的財政赤字占GDP的比例將超過12%,是歐盟所制定的標準的3倍多。緊接著全球三大評級公司開始下調希臘主權評級,最終將希臘主權信用評級下調至“垃圾級”。在此過程中,歐洲多國受到了波及,就連德國等歐元區(qū)的龍頭國都開始感受到危機的影響,因而歐元大幅下跌,歐洲股市暴挫,整個歐元區(qū)正面對成立十一年來最嚴峻的考驗,有評論家更推測歐元區(qū)最終會解體收場。
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產生的原因分析
1.盲目實行刺激計劃,陷入“救市陷阱”。世界各國為了阻止美國次貸危機的蔓延,紛紛采取了龐大的經濟刺激計劃,從而扭曲了市場資源的配置,可以說現(xiàn)在的歐洲債務危機是美國次貸危機的一種延續(xù)。2009年的全球救市行動,在本質上還是各國政府以債治債、借債投資,這種行為的本質是將金融機構的債務危機轉嫁到政府身上。雖然政府的救市行為遏制住了金融危機的蔓延并使得經濟回暖,但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經濟危機爆發(fā)的根源。同時由于一直以來都存在的政府配置資源效率低下及資金錯配等問題,政府的經濟刺激計劃造成了全球的財政赤字攀升并最終以債務危機的形式呈現(xiàn)在了世人面前。
2.經濟結構不合理,過于依賴外需。以希臘為例,希臘經濟的支柱產業(yè)是海運、旅游、農產品出口等外向型產業(yè)。相對于歐盟諸國,希臘的工業(yè)制造業(yè)比較落后。因而,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fā)之后,其支柱產業(yè)受到了較為嚴重的沖擊。例如,2009年希臘旅游收入比2008年銳減達12億歐元之巨。與此同時,其國際收支逆差驟然上升,經常項目逆差占GDP的比重在歐元區(qū)16國中居于首位。歐盟委員會的數(shù)據(jù)顯示,這些深陷債務泥潭的國家在經常賬戶上有巨大的逆差,從而使它們依賴于外部資本投資。
3.人口老齡化嚴重,出生率降低。中國社會科學院專家尹中立認為,歐洲債務危機的根源在于人口結構老齡化。歐洲國家普遍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勞動力相對不足、國家的競爭力顯著削弱。而長期富裕的生活環(huán)境和良好的社會保障體系下所形成的高消費的生活習慣很難自動作出調整,同時政客們?yōu)榱粟A得選舉必然會選擇通過舉債來維持較高的社會福利水平和生活水平,這也導致了財政赤字的不斷擴大和政府債務的居高不下。
4.僵化的高福利制度。希臘的公務員隊伍十分龐大。據(jù)斯圖爾納拉斯估計,僅嚴格意義上的政府部門公務員的數(shù)量就占希臘全國勞動人口的10%。如果算上養(yǎng)老金管理機構等一些公共部門的從業(yè)人員,這一比例將更高。如此龐大的公務員隊伍為希臘政府帶來了巨大的財政負擔。
與之相對的是希臘社會的高福利政策。歐盟委員會的數(shù)據(jù)顯示,到2050年,希臘的養(yǎng)老金開支將上升到國內生產總值的12%。而歐盟成員國的平均養(yǎng)老金開支還不到國內生產總值3%。高福利使得一部分希臘人不愿意出去工作,而寧愿在家等待政府救助。這種過于優(yōu)越的社會福利制度也是造成財政赤字嚴重和政府債務負擔過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臘的政府財政赤字間存在著一定的正相關關系。從工資水平上看,盡管希臘GDP增速始終徘徊在1%~2%之間,但實際工資增速卻一直高于5%。當經濟危機來臨時,政府收入顯著下降,但政府的財政支出卻是剛性的,甚至是有所增加的,那么巨額的財政赤字就將是不可避免的。相對于專家們所建議的大刀闊斧的改革,希臘的不同政黨不斷地作出各種高福利承諾來爭取選民,這也造成了高福利的惡性循環(huán)。在無力償債的情況下,政府只能“以債養(yǎng)債”,將債務的雪球越滾越大直至債務危機的全面爆發(fā)。
同時,高福利也使得社會勞動力成本急劇上升,希臘的勞動生產率偏低的同時勞動力成本卻居高不下,進一步降低了希臘經濟的活性,制約了希臘的經濟增長,也制約了政府償債能力的提高。
5.分散的財政政策與統(tǒng)一的貨幣政策之間所存在的制度性缺陷。希臘加入歐元區(qū)使得希臘在匯率制度方面接近于完全固定匯率政策,不管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其國民經濟的基本面出現(xiàn)怎樣的惡化,希臘都無法通過貨幣貶值來刺激出口及其支柱產業(yè)的發(fā)展,而這也制約了希臘政府償債能力的提高。在歐元區(qū),希臘、葡萄牙等長期貿易逆差的國家無法通過貨幣貶值來調整其貿易失衡,這使得歐元區(qū)內貿易失衡長期存在。德國等工業(yè)競爭力較強的國家長期保持著貿易順差并帶動了本國出口,進一步加強了本國的經濟競爭力,而希臘等長期貿易逆差國則與德國的差距越拉越遠,這在實際上加劇了歐元區(qū)內部諸國發(fā)展不平衡的問題。
三、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對中國的啟示
盡管目前這場起源于希臘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蔓延趨勢已經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從我們對其爆發(fā)原因的分析中,我們可以從這場歐洲危機中學習到許多寶貴的經驗與教訓。
1.盡管目前中國主權債務問題并不明顯,但仍須提高警惕。此次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直接導火索便是希臘政府的高負債與高赤字,而中國目前部分地方政府也是債臺高筑。據(jù)高盛的經濟報告顯示,預計到2009年底,中國政府總負債約15.7萬億元,約占2009年GDP的48%。銀監(jiān)會的數(shù)據(jù)顯示,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余額為7.83萬億元,同比增長70.4%??梢姡壳爸袊碾[性債務正在逐步提升,特別是地方政府的財政風險正逐步擴大。因此,我們還是應該采取必要的措施來完善中國的公共債務管理機制,預防可能出現(xiàn)的公共債務違約。
2.謹防盲目的經濟刺激計劃,謹防凱恩斯陷阱。中國地方政府大部分存在著根深蒂固的“GDP考核觀”。隨著國家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的出臺,部分地方政府再次開始大量舉債,盲目上項目,盲目地實施經濟刺激計劃。同時,政府在本質上有主動負債的愿望和機會主義行為的沖動,往往不顧社會監(jiān)督,有用未來經濟繁榮的預期來保障自己政治前程的動機。從長期來看,被譽為“看不見的手”的市場機制才是使資源配置最優(yōu)化的手段。無論如何,政府都不能代替市場,“赤字財政”作為市場失靈時的補救手段并不適合長期使用。如果使用失當,就有可能出現(xiàn)政府代替市場抉擇的現(xiàn)象,帶來更大的風險,從而陷入“凱恩斯陷阱”。
3.加快中國的經濟結構轉型,由投資出口導向性向消費導向性轉變。希臘的債務危機與其依賴外向型產業(yè)的經濟結構存在著緊密關系,這也警示中國過分依賴出口的經濟結構是不可取的。可以預見,隨著歐美諸國為削減財政赤字而紛紛采取緊縮的財政政策,中國在當?shù)氐某隹谑袌霰厝粫霈F(xiàn)一定程度的萎縮。同時中國企業(yè)還必須留意當?shù)乜赡艹霈F(xiàn)的貿易保護主義趨勢增強的局面,中國政府所面臨的人民幣升值壓力也會持續(xù)增加??梢哉f中國目前以出口為主導的經濟結構在未來的一段歲月里將面臨著挑戰(zhàn)。
4.中國人口老齡化威脅未來的經濟與社會發(fā)展,中國面臨“未富先老”難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相關數(shù)據(jù)描繪了中國近十年來人口的主要變化和發(fā)展趨勢,學者從人口增長率減緩、人口年齡結構劇烈變化等情況作出研判,認為未來中國將面臨更加嚴重的人口老齡化考驗,而“未富先老”或將成為中國進入老齡化時代的嚴重挑戰(zhàn)。翟振武分析說,發(fā)達國家人口老齡化從10%提高到20%,大概用了六十年時間,其中英國、法國等用了一百多年,這些國家是在經濟比較發(fā)達、物質和制度準備較充分的條件下面對老齡化挑戰(zhàn)的。中國老齡化的速度遠遠快于當年的歐洲,僅用二十多年就會迎來嚴重老齡化的階段,“未富先老”將成為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所面臨的挑戰(zhàn)。
5.社會保障需量力而行,警惕“福利趕超”現(xiàn)象。從本次的歐洲債務危機中我們可以看到,過于優(yōu)厚的社會福利制度很可能成為社會的負擔,也可能成為社會經濟增長的障礙,同時削減社會福利往往面臨著巨大的阻力,并極易造成社會的動蕩。因而中國在提高社會福利,加強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工作中,需要借鑒西方的經驗教訓,把握好“度”,避免出現(xiàn)高福利阻礙國家經濟發(fā)展的局面。
社會輿論往往將社會公共品的供給不足以及現(xiàn)在中國國民儲蓄率偏高而消費不足歸咎于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到位,呼吁政府的更多介入,但事實上,政府過度干預的負面作用同樣明顯。因而,政府在進行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過程中,首先要使社會保障水平的提高與當前的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相適應,目前中國的經濟發(fā)展程度有限,依然屬于發(fā)展中國家水平,中國在進行社會保障建設時依然面臨著財力的限制;其次要注重初次分配,力圖在經濟增長與福利提高中尋求平衡;最后要尊重市場機制,充分發(fā)揮市場在優(yōu)化資源配置方面的作用。
[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