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結合高職學生口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心理障礙,剖析其深層原因,從調整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評價體系等幾個方面探討如何提高高職英語口語教學效果。
一、高職英語口語教學現(xiàn)狀及學生表現(xiàn)
高職口語教學的重要性得到了師生的認可和重視,但仍未達到預期目標。主要表現(xiàn)為:第一,以教師講授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不能調動學習積極性。教師的講解和陳述占據(jù)了大部分的課堂時間,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講英語、練習英語的時間很少,學生的參與度不高,積極性也較差。第二,教學方式的選擇比較單調,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課堂教學中真正可供學生提高實際口語能力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夠充足,大部分學生局限于跟讀、模仿、復述、背誦等機械式訓練為主,缺乏實用的、情景交際式的練習。第三,高職學生學習熱情高,但基礎差,開口難,無法表達自己。由于基礎較差,他們總擔心出錯、出丑,不愿主動表現(xiàn),尤其是進行口語交流,缺乏在眾人面前用英語表達思想的勇氣。還有部分學生地方口音較重,英語發(fā)音含糊難懂,阻礙了口頭交流的順利進行。第四,口語學習時間嚴重不足。每周口語練習課時太少,學生課后的口頭練習缺乏語言環(huán)境,只有部分基礎好的學生能在課后自主地進行一定的學習,這些都極大地限制了學生交際能力的發(fā)展和口語水平的提高。
二、高職學生提高口語應用能力的障礙因素分析
1.高職學生英語基礎薄弱
充足的基礎知識是學生信心的來源,如果學生基礎知識太差,就不能很好地在課堂上配合教師的授課。不少學生在經過了五年的英語學習之后,語法混亂,詞匯量不夠,基本句型不熟練,甚至讀不準確基本音標,尤其在口語方面基本的語音基礎知識較差。
2.教師教學方法陳舊,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任何課程的教學效果總是與課堂教學方法密切相關,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教學主要是以教師為中心的,這種注入式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口語能力的提高很不利。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較差,沒有主動表達自己的愿望。英語一定要通過實踐和運用才能真正掌握,英語口語尤其如此。口語課的任務是讓學生在課堂上開口自己講英語,而不是聽教師講英語。教師的角色應該是教練,主要起組織活動、輔導訓練的作用。
3.教學資源及課堂教學拓展不足
高職口語教學存在受教材限制,課時局限的影響。提高口語交際能力重在練習,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應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課外自主學習,鼓勵學生為自己的學習做主。外的自主訓練就顯得尤為重要。學生在自己制定的目標時,往往存在不切實際或者模糊不清的情況,教師要利用自身經驗,結合對學生的了解,幫助他們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激發(fā)學生興趣,給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會話主題,通過課堂展示課外學習效果,促使學生積極進行課外口語練習。
4.學生的恐懼心理和自我效能感低
學生在課堂上雖然有提高口語的迫切愿望,但害怕出丑,不敢表達自己。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為完成某一行為所進行的推測與判斷。它是人對行為結果所能帶來的功效產生期望,可能會主動性地進行那一活動。學生不能確定在口語表達中獲得肯定和自信的情緒,影響了其課堂主動參與,使得口語課堂參與不高,教學效果收效甚微。
三、提高英語口語應用能力的教學對策
1.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基礎知識教學中,教師應始終堅持學以致用的原則,在口語課堂上,要進行必要的正音強化訓練,只有發(fā)音準確了,才能進行聽說訓練,才能進行進一步的提高學習。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并伴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是推動行動的內在因素,需要是產生興趣的基礎。教師應引發(fā)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興趣和欲望。在教學方式的選擇上和教學活動的設計上多花心思,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生在學中練、練中學,加強交流互動,變被動為主動,活化課堂教學。如開展英語角、演講比賽、話劇比賽、英文歌曲大賽等活動。
2.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并安排生動活潑的課堂環(huán)境
首先,情感教學法幫助學生克服英語學習中的緊張和焦慮心理、敢于用英語與他人交流和表達、并調整英語學習中的不良情緒等。尊重學生主體,實行平等策略,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關鍵,在口語授課中,采用鼓勵教學策略,對于敢于在課堂上表達自己想法的學生,即便他們表達的有錯誤、不準確,也要鼓勵他們,多使用“Good job!” “ Well done!”等鼓勵的語言,并對于學生表達的不同觀點,多采用啟發(fā)式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表達新穎的觀點,使學生產生成就感,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其次,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內容組織民主開放的課堂。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開展交互式教學。例如,任務驅動教學法,從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能力出發(fā),安排豐富多彩的任務活動。如講故事、寫對話、角色扮演、模仿表演、排練滑稽短劇、組織討論、演講、辯論等。這些活動可以采用多人活動、小組活動的形式,給予學生更多的機會使用語言,最大限度地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通過在學中練、練中學,結合其自身實踐、感知和經驗的積累,達到最終能把課堂內學到的知識應用于課堂之外,完成真實語境中交流的目的。
再次,課堂內容的安排應具備趣味性和文化性等特點。眾所周知,語言與文化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對于不同語境的口語素材,應給學生介紹相關的文化背景,離開對所學語言國家的社會與文化的了解,想學到地道的外語是很困難的。
3.開展課外學習資源拓展,培養(yǎng)學生課外自主學習能力
英語學習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僅靠課堂幾個學時的授課很難滿足學生提高口語能力的要求,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基礎和專業(yè)等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取舍,靈活選材。
學生可以在計算機網絡環(huán)境下開展課外自主學習,利用網絡搜集語言學習資料。教師可以推薦學生觀看原版影片、英語系列教學片等,使學生置身于輕松自然的語言情境中,有助于學生掌握自然純正的口語,提高學生口語自主學習的能力。
課后的口頭練習常常是由個人獨立進行,效果較差。幫助學生成立學習團隊,建立興趣小組,開展交互式自主學習,鼓勵學生發(fā)揮自主性,自主設計情景劇,對話練習等,課堂上教師檢查學生的課后學習效果,開展團隊競賽活動,營造出一個更加開放的、創(chuàng)新的學習氛圍。
4.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
合理公平的評價體系能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效果,起到推動教師不斷改進提高教學的作用。課程成績的評價體系應能體現(xiàn)學生的綜合學習效果,起到督促和總結評價的作用。將學生平時參與口語活動的情況和學習效果的評價結合起來,期末考試結合教師的課堂評價,學生的互評以及學生的自我評價,形成一個公正,合理的評價體系。督促肯定和提高學生的口語學習效果。
總之,英語口語教學的目的就是要使學生能夠用外語進行思想和感情的交流,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為以后走上工作崗位準備必要的技能。高職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堅持以教師課內主導、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的形式開展交互式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使口語教學能在一種“活”的環(huán)境中輕松愉快地進行,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達到對語言的深層理解和運用,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口語英語應用能力的目標。
(作者單位:山東勞動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