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在教學工作中所遇到的后進生多數是非智力型后進生。由于學習成績和紀律較差,后進生在班集體或家庭中常常缺少理解和關愛,處于孤立、自閉的狀態(tài)。引導后進生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是擺在每個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非智力型后進生 轉化工作 提高成績
非智力型后進生是指那些非智力因素(包括興趣、意志、情感、動機、信心、習慣、性格、毅力)較差的學生。非智力因素雖不直接參與認識過程但它對認識過程起到直接制約作用,它是促進人的學習、工作和運動訓練積極性的動力,對人的成長起著重要作用??茖W研究表明:任何知識的學習,能力和素質的提高都包含一系列復雜的心理活動,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參與的過程。我們在教學工作中所遇到的后進生多數是非智力型后進生。由于學習成績和紀律較差,后進生在班集體或家庭中常常缺少理解和關愛,處于孤立、自閉的狀態(tài)。盡管后進生只占班級的少部分,但后進生的影響很大,對后進生的轉化直接影響到能否形成良好的班風和學風。因此,引導后進生增強學習積極主動性,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是擺在每個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后進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他們有思想、有自尊、有主見,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渴望被人理解,渴望享受到集體的關心和溫暖。作為教師應當盡量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讓他們得到理解和關愛,進而使他們產生積極向上的動力,奮發(fā)進取。究竟該如何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呢?
一、理解尊重后進生,用愛心喚醒后進生的上進心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沒有情感,道德就會變成枯燥無味的空話,只能培養(yǎng)偽君子?!碧厥獾某砷L環(huán)境,使得后進生往往變得敏感多疑,他們比任何正常的學生都更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關愛。然而在他們的成長求學歷程中,往往批評和處分多于贊賞和表揚。而過多的批評和處分只會導致學生產生厭煩、嫌惡、憎恨的情緒,使他們的學習變得被動消極。教師應平等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學生,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幫助后進生樹立信心,用愛心喚醒他們沉睡的上進心,在師生間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橋梁,這是轉變后進生的最基礎的一步。正如羅素所述:“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發(fā)展?!睂W生對學習的態(tài)度與對教師的態(tài)度有直接關系,情感交流橋梁的建立,有助于教師牢牢抓住學生的情感變化,積極創(chuàng)造奮發(fā)圖強的情感境界。教師對學生關心愛護,可以引起學生感動、興奮、愉悅等積極的情感,促使后進生從想學向愛學轉變。
教師要把對后進生的關心和愛融入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之中,隨時觀察了解后進生思想行為上的閃光點,給他們多一些鼓勵和指導。每一次看似微不足道的進步都是轉化后進生的良好契機,每一次真誠的鼓勵和贊賞都是促使后進生轉化的強勁動力。我們可以在安排座次上多考慮后進生的需求,使后進生與其他學生一樣能受到教師的關注;在學業(yè)的評價上多看后進生的提高幅度,多表揚鼓勵進步大的后進生,給家長發(fā)喜報,讓后進生在家庭和班級中生活的有尊嚴。教師既要用愛心幫助他們消除已經形成的消極意識,同時又要千方百計地幫助他們在學習上取得成功,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為此,對后進生的學習指導必不可少。備課要面向全體、立足中下,依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接受能力,確定教學起點,使中下學生也能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教學應堅持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照顧到各類學生;布置作業(yè)要分類要求,根據學生能力區(qū)別對待,對后進生盡可能地面批面改,加強個別輔導,營造后進生學習發(fā)展的良好環(huán)境。
二、寬嚴結合,對后進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對后進生一定要嚴格要求,教師應把握好“寬”和“嚴”的度,對后進生的寬容,不等于縱容。對他們身上的不良品行,絕不能輕易放過;對他們所犯的錯誤,一定要及時制止,并進行教育。對后進生的教育要細如春雨,潤物無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他們認識和懂得最基本的做人的道理,遵從做人做事的基本準則。對后進生的“寬”不是指放任不管,一味的縱容,而是指要把握好處理后進生所犯錯誤的度,對后進生所犯錯誤的處理上要“寬”?!叭朔鞘ベt,孰能無過”,人總有犯錯誤的時候,特別是非智力型后進生,犯錯的機會更大。他們的往往自身理智的約束力比較差,情緒化現(xiàn)象嚴重,容易感情沖動,義氣用事,從而產生一些錯誤的行為。正確處理他們的錯誤是轉化工作的一個重要契機。在處理他們所犯的錯誤時要多一些寬容,不要動不動就訓斥、責罰,這樣做只會雪上加霜,導致他們的自尊心和學習積極性受到挫傷,使他們走上厭學、逃學的道路。同時,轉化過程中要寬容對待后進生無意中流露出的對抗情緒,如頂撞、沉默、冷漠等;對他們身上出現(xiàn)的反復犯錯誤的現(xiàn)象,也要予以適當的寬容,要允許后進生犯錯誤,允許后進生改正錯誤。
三、充分發(fā)揮家長和集體的力量,通力合作,促其轉化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教師是學校與家庭聯(lián)系的紐帶,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家訪、家長會等渠道積極和后進生家長保持聯(lián)系溝通,及時了解后進生在家的表現(xiàn)狀況,并針對出現(xiàn)的問題有的放矢的進行教育,以防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脫節(jié)。在向家長介紹后進生的情況時,應堅持“多引導,少告狀,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原則,及時告訴家長后進生的點滴進步,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幫助家長分析孩子出現(xiàn)的問題,共同探討解決的辦法。
在做后進生轉化工作時,教師還要注意運用班集體的力量,樹立榜樣,發(fā)揮同班同學“同化”的功能,使后進生自覺約束自己,自覺遵從班級紀律,維護班級良好的氛圍,維護班級榮譽。要有意識的把后進生組織到班集體的運轉機制中去,在學習上可以采取建立互助小組的形式,有難互幫,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感受合作學習的樂趣;在實踐活動中多給后進生鍛煉的機會,讓他們在活動中顯示自己各方面的才能,使后進生體驗到自己的價值,從而激發(fā)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和上進心。
總之,教師在轉化非智力型后進生時,應把關心和愛放在首要位置,堅持平等公正、理解尊重的原則,積極搭建師生交流溝通的橋梁,寬嚴結合,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充分調動后進生的發(fā)展?jié)摿Γe極爭取家長的配合,充分利用班集體的力量,通過耐心細致的工作,引領每一個非智力型后進生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