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直以來,老師們認為,體育課要有一個主線貫穿于體育教學之中,隨后就產生了開始部分與結尾部分要相互照應的問題,也就是說,內容、方法等都要大致相同。其實,這一問題已經是一個老話題了,老師們的觀點很值得我們學習,給以后的體育教學有很好的借鑒意義。但是,也有人提出反對意見,認為體育課不一定需要首尾呼應,應該視課的具體情況而定,只要能保證體育課的有效性就可以。對此,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體育教學 開始部分 結尾部分 照應
一、問題的提出
一位授課老師的內容是“擲紙飛機”,評課老師對他的課表示肯定,最后提出一點不足時認為,課的提高部分內容與擲紙飛機無關,起不到鞏固與提高的作用,更不能首尾呼應,使課堂看起來結構不緊湊,內容銜接也不好。對此,這位評課老師又把另一個授課老師的課進行了分析,另一位授課老師的教學內容是雙腳跳,他在結束部分正是運用雙腳跳設計了一個游戲,這與開始部分的準備活動與基本部分的雙腳跳的練習正好起到首尾呼應的效果。把兩位老師的課進行對比,結果就非常清楚了。
這位教師的問題一提出,討論一時出現(xiàn)了停滯,沉默之時,另一位評課教師就以上提到的兩位授課教師出現(xiàn)這種不同的情況提出了疑問,如果按首尾呼應的方法組織教學,結尾部分的紙飛機游戲比賽是不是有一定的困難。比如,比賽時動作的變形,比賽達不到課堂高潮而使課堂效率低下?他還表示,而從另外一節(jié)跳躍課來看,首尾呼應很自然,課堂效果也好。他得出的結論是,從兩節(jié)課可以看出,是否要首尾呼應是有一定原則的,不能亂用。
第二位評課教師的發(fā)言頓時讓老師們有所感悟,紛紛就此問題發(fā)表自己不同的想法。
二、問題的解決
以上問題的呈現(xiàn),可以反應出老師們對課堂是否要首尾呼應不同的態(tài)度,有贊同的成份,也有否定的成份。
1.持“贊成首尾呼應”態(tài)度的分析
(1)激起學習期待
學生的情緒高潮出現(xiàn)在課的開始和后半部分。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不再贅述,而好的結課方式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印象,而且還能對后繼的學習內容引起學習期待,達到畫龍點睛、首尾呼應的整體藝術效果。在跳躍這一節(jié)課中,老師正是運用這一學習效果,對跳躍進行了比賽設計,比賽之后,老師進行了總結:同學們,你們比賽時是運用了什么技術?學生很快就會想到這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雙腳跳。老師又說:在比賽的時候,有的同學能又快又好的完成動作,為本組的勝利做出了貢獻,但是,還有比雙腳跳更好的跳躍方法,下節(jié)課想不想學?接下來老師補充道:而有的學生呢不能正確的運用所學技術,為本組同學浪費了比賽時間,你們課下能不能再認真練一練,爭取下一節(jié)課奪回冠軍?聽了這些話,學生已經暗下決心爭取下一節(jié)課的勝利。這位教師的語言正是運用了學生的心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引起他們的學習期待。
(2)在情境教學時,保持完整性
在情境教學時,有很多老師都是用一個主線貫穿整節(jié)課,整節(jié)課就是一個故事、一個事件,其中的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缺少哪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不是一個完整的課,給人留下遺憾。在這種情況下,首尾呼應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例如,在各種跳的課中,有位老師這樣設計的:開場白時老師說:“小朋友們,春天到了,讓我們一起去踏青吧?”小朋友們就在歡快的《郊游》樂聲里,繞著“花草”進行熱身運動。之后,老師又說:“小朋友們,你在踏青的時候,忍心去踐踏這些可愛的花草嗎?你能用什么辦法穿過這片草地呢?”孩子們很快想出了方法。有的是用單腳跳著過去;有的用雙腳跳……這樣,課就引入了正題,接下來,轉入新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單、雙腳連續(xù)跳躍。在課的結尾部分,設計了一個游戲:小朋友們用今天學到的跳躍方法,跳到指定地點,把自己手里拿的綠草,鋪成一塊草地。在孩子們快樂的蹦跳中,一塊綠茵茵的“草地”就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了。這個設計,不僅強調了“連續(xù)跳躍”的新授內容,而且使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銜接緊湊,這是一種典型首尾呼應,使這節(jié)體育課始終都體現(xiàn)了盎然春意的情境。
(3)增強課堂的觀賞性
體育課堂注重的是課堂實效,但是在有實效的基礎上,給課堂增添幾分色彩豈不更好?特別是在公開課上,評委不僅生學生學到了什么,還要看學生是如何學到的,學生如何去學就有一定的藝術性,老師可以用新穎的教學方法,恰當?shù)慕M織方式,合理地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輕松地去學。很顯然,上述擲飛機課與跳躍課中,前者用了不同的教材內容,后者用的是同一教材內容,相比之下,后者更能得到評委的欣賞,因為,在印象上,后者教學設計更科學、更新穎,課堂結構更連貫緊湊,起到首尾呼應的效果。
2.持“否定首尾呼應”態(tài)度的分析
即使首尾呼應有很多優(yōu)點,在使用時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在一些情況下仍然無法使用,必須把課拆開,用特殊的方式解決,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如果一味生搬硬套地使用首尾呼應,不但起不到優(yōu)化作用,反而把體育課弄得更糟,影響學生的學習。
(1)主教材內容達不到運動負荷,要用其他教材內容補充
并不是每一項體育項目都能達到一定的運動負荷,看似運動強度很大的項目在不同的教學階段也不一定能達到一定的運動負荷。比如,上述老師教授的擲紙飛機,就是一項運動強度很小的運動,在教授這一內容時,往往達不到一定的負荷。再如,跑本來是一項強度很大的項目,運動時要承擔很大的負荷,但是在教授跑的原地擺臂時,就不會產生很大的強度。
所以,在教授這一類內容,體育課上達不到所在承受的負荷時,通常要更換能產生較大運動負荷的內容。但是,內容的更換會致使課堂銜接的不順暢,不能首尾呼應。相比較,為了使體育課“更象體育課”,建議放棄所謂的首尾呼應,來一個課堂上突然的大轉彎。
(2)利用所學內容進行比賽或游戲時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
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在初學前滾翻之后,很少有老師安排有前滾翻的比賽或游戲。原因很簡單,就是在比賽時,學生求勝心切,在前滾翻時一般不認真地完成前滾翻,而是一帶而過,致使動作變形甚至出現(xiàn)錯誤動作,前滾翻已經走了樣,成了一般的地上打滾。所以在教授完前滾翻后,老師一般采用別的項目進行比賽或者游戲,如利用墊子進行障礙跑、跳,或者搬運接力等。再如,滾鐵環(huán)項目也是如此,初學后,由于學生未能掌握動作要領,如果硬要實現(xiàn)首尾呼應的效果而采用滾鐵環(huán)接力比賽,很可能出現(xiàn)拖鐵環(huán)跑、鐵環(huán)到處亂滾等現(xiàn)象,那場面的混亂可想而知。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所學的項目技術含量較高,運用時易變形;另一個是游戲致勝的關鍵因素不在技術而在于跑的速度了,所以學生更注重跑而忽略了滾鐵環(huán)技術,技術在游戲中成了致勝的障礙了,學生就會排斥剛剛學會的新技術。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鑒于讓新學內容不發(fā)生變形,最好在游戲時采用其他項目來代替。
參考文獻:
[1]曹淑忠.圍繞個體差異進行教學設計[J].中國學校體育,2011.
[2]劉艷霞.新時期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對策[J].龍巖師專學報,20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