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課程改革的進行,越來越多的教師積極投身到改革的洪流中,曾經(jīng)唱著獨角戲的老師們在教育思想、教學模式上有了很大的改變?,F(xiàn)在有更多的課堂時間讓給學生,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獲得的信息也多了,但是隨之生成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學生的閱讀量在下降,閱讀感悟貧乏。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閱讀的興趣,學生才能變被動為主動,自覺、自愿投入到書的海洋中去遨游。語文是在閱讀與感悟中汲取美的感受,喪失了閱讀興趣,其結(jié)果就喪失了語文的重要功能,可以說是學而無用。在這種情況下很多老師開始抱怨學生不愛閱讀,但我想更多的是老師在語文教學中出現(xiàn)了問題。在新課程思想的“指導”下,一些老師有意無意地忽視了語文基礎(chǔ)知識的教學。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新奇的教學設(shè)計,越來越精美的教學課件。但這些熱鬧過后,很難讓學生靜下心來對文本進行潛心解讀,更談不上心靈的觸動。但是興趣的培養(yǎng)又并非一日之功,需要老師在教學中培養(yǎng)和指導。具體怎么做呢?
一、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文上來,課堂閱讀教學是引導學生走向課外閱讀教學的橋梁。在教學中,老師在組織學生學習課文過程中要注重課文已經(jīng)不屑于談的“解字”,一個詞甚至一個字通過老師的引導、恰當?shù)囊l(fā)學生思考。比如,有一篇課文《羅布泊,消逝的仙湖》,在學習文章前,老師就可以點出題目中的泊字,分析它的部首結(jié)構(gòu),引導學生知道泊和水有關(guān),使他們更加好奇于曾經(jīng)的湖澤怎么就變成的現(xiàn)在的沙漠,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甚至會引發(fā)他們的課外閱讀興趣。所以,在課堂上有時候一個字的解讀往往比一堆華麗的圖片還要管用。對于語文老師來說很多時候需要返璞歸真。
二、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yīng)恰當?shù)販蕚湟恍┖驼n文學習有關(guān)的材料進行補充。不要以教懂課文為終極的目標、唯一的目標。葉圣陶就說過:“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我認為這句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一扇“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的門,教師在課堂上教授課文的同時及時恰當?shù)匾胂嚓P(guān)資料引起學生注意。比如學到《香菱學詩》通過課文學生很快了解香菱的身世這方面的內(nèi)容,頓時引起了學生極大的好奇心。在認真閱讀課文之后爭相閱讀名著《紅樓夢》,對于他們而言,讀到紅樓夢這一經(jīng)典名著不亞于像嘗到了饕餮盛宴,在閱讀名著中不但對香菱這一人物認識更加清晰,同時還讀到了更多有血有肉,鮮活豐滿的人物。這個閱讀連鎖效應(yīng)是顯而易見的,但究其源頭起作用的竟是看起來隨意實則是經(jīng)過精心準備的資料。這次經(jīng)歷給我了很大的啟發(fā),學生不是沒有興趣,關(guān)鍵是看老師怎么引導,怎么在不經(jīng)意之間引起學生閱讀的欲求。實現(xiàn)教材和課外書籍的銜接,是讓學生獲得最佳閱讀效果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徑。
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yīng)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探究的過程,也就是做好自學,鼓勵學生在閱讀中找問題、解決問題。在找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是需要認真閱讀并思考的,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更是有很大的機會去自覺閱讀相關(guān)的資料,并引入競爭機制,想在競爭中取得勝利都需要做足功課。這樣一來學生的閱讀愿望就變被動為主動,最終培養(yǎng)其濃厚的興趣。
另外,老師在課堂上鼓勵學生閱讀的功利性和目的性。不能要求學生圍繞提高作文水平、圍繞考試來閱讀,更不能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這樣的閱讀不但會讓學生的閱讀興趣消失,還會使學生的知識面禁錮在狹小的天地中,得不到拓展,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應(yīng)該讓學生博覽群書,古詩文要讀,名著經(jīng)典要讀,科普書要讀,時文政治要讀,學生經(jīng)常徜徉在這樣的閱讀空間里,收獲的不僅僅是語文,更能擴大自己的視野,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豐富自身的精神底蘊??傊?,在語文教學中應(yīng)注重閱讀教學,真正做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無窮魅力。愛上語文,愛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