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生活在民族矛盾十分尖銳的南宋時期。陸游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夢詩”,借夢境抒發(fā)其憂國憂民的思想和殺敵報國的壯志。他將愛國之舉、報國之情托付于“夢詩”中,是由他心中深沉的愛國情結(jié)所致。從內(nèi)容看,陸游的“夢詩”主要分為三類:一是抒發(fā)對收復(fù)失地的無限渴望;二是表現(xiàn)他報國無門之悲;三是抒寫他游歷山水的感受。從陸游“夢詩”中可以感受到詩人洶涌澎湃的愛國激情,體味到詩人豪壯、赤誠的愛國情懷,這種情懷對現(xiàn)階段我國公民道德建設(shè)和愛國主義教育具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
[關(guān)鍵詞]陸游;“夢詩”;愛國情懷
[中圖分類號]I20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1)016-0077-03
陸游是我國文學(xué)史上詩歌創(chuàng)作數(shù)量最豐富的詩人之一,現(xiàn)存詩作9000多首。在他數(shù)量龐大的作品中,“夢詩”以其特有的風(fēng)韻獨領(lǐng)風(fēng)騷。
所謂“夢詩”,是指一切與夢境有關(guān)的詩,或是從夢境中獲得創(chuàng)作靈感,或是以夢境作為創(chuàng)作素材,或是借夢以直抒胸臆……南宋王朝茍安一隅、不思光復(fù)國土,士大夫茍且偷安,沉溺于聲色犬馬之中,這種現(xiàn)實使得陸游報國理想難以實現(xiàn),這極容易造成其心理的嚴重失衡。濃烈飽和的愛國激情亟待找尋依附之物,夢境這一荒誕的形式正好暗合了陸游的心理需求。夢與“夢詩”境界的構(gòu)造為陸游暫時緩解心中的塊壘,實現(xiàn)難酬壯志搭建了一塊臨時的虛擬平臺。所以,這可能是陸游常寫“夢詩”的原因:當熾熱的愛國激情遇到無法克服的阻擋時,便借酒醉這一夢境來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懷。
細讀“夢詩”,詩人內(nèi)心深處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陸游那跳躍著的感情之火,感受到?jīng)坝颗炫鹊膼蹏で?,時而激越奔放,時而婉轉(zhuǎn)凄迷,時而蕩人心魄,時而又催人淚下,時時撥動我們的心弦。陸游的“夢詩”按其主題內(nèi)容大體可以分為三類。
一、收復(fù)失地的期望
由于時代、社會與家庭的氛圍,使陸游自小受到民族意識的熏陶,所以他一直主張積極抗金,以期能收復(fù)失地,統(tǒng)一祖國。然而現(xiàn)實卻偏偏不能如意,于是他只好在自由自在的夢境里實現(xiàn)它。陸游以夢為題材,寫下了《九月十六日夜夢駐軍河外遣使招降諸城,覺而有作》的七言古詩:
殺氣昏昏橫塞上,東并黃河開玉帳;
晝飛羽檄下列城,夜脫貂裘撫降將;
將軍櫪上汗血馬,猛士腰間虎文長;
階前白刃明為霜,門外長戟森相向;
朔風(fēng)卷地吹急雪,轉(zhuǎn)盼玉花深一丈;
誰言鐵衣冷徹骨,感義懷恩如挾纊;
腥臊窟穴一洗空,太行北岳元無恙;
更呼斗酒作長歌,要遣天山健兒喝。
詩題中便有“九月十六日夜”,時間確鑿,夢象森然。對于陸游這首“夢詩”背后的深刻寓意,朱東潤在《陸游詩選》概括為:“乾道九年詩。陸游在嘉州任職,無法實現(xiàn)他的希望,只有把收復(fù)失地的意圖,寄托給不能實現(xiàn)的夢幻。他夢到收復(fù)河北的太行山、桓山和河西走廊,一直到天山的地區(qū),把敵人的政治機構(gòu)一掃而空,讓西北的健兒高唱凱歌。我們必須從歡樂中理解他的悲哀,同時也必須從他的夢中玩味他的理想?!眽糁械臍g樂,映襯了現(xiàn)實的悲哀,多年的理想竟然幻化為夢中的激烈情懷。
盡管失望和郁憤包裹著陸游,但他并沒有因此而改變自己的主張,他又寫了一首《記夢》:“夢里都忘困晚途,縱橫草疏論遷都。不知盡挽銀河水,洗得平生習(xí)氣無?”在詩中,陸游借夢境重新提出遷都主張,以作為恢復(fù)山河的第一步,原因為“車駕駐蹕臨安,出于權(quán)宜,本非定都,以形勢則不固,以饋餉則不便,海道通近,懔然常有意外之憂”。 陸游在南鄭這期,其詩風(fēng)發(fā)生了很大的轉(zhuǎn)變,表現(xiàn)出了一種沉雄、軒昂的氣勢。同時,四川宣撫使王炎也是一位積極、抗戰(zhàn)的統(tǒng)帥,他勤于練兵,做好了北伐的準備,只等最高統(tǒng)治者的一聲令下。但是就在這一年,王炎從四川調(diào)回臨安,北伐又變成了令人失望的泡影。國事使人憂慮,卻也促人奮進。在陸游的詩中,始終激蕩著愛國的豪情,他念念不忘收復(fù)失地,即使夜半作夢,也不斷幻想“東閣群英鳴佩集,北庭大戰(zhàn)捷旗來”。
即使在他56歲的時候,也在夢寐之中看到了收復(fù)漢唐以來的失地,于是喜不勝收,馬上作長詩以記之,將圣主親征收復(fù)失地的雄偉場面和涼州人民歡欣鼓舞的喜悅之情渲染得淋漓盡致,其感情之奔放、氣勢之雄壯,確實無愧于“亙古男兒一放翁”的美譽。當他再次遭貶居住在山陰老家時,仍不忘國事,寫下了“我詩欲成醉墨翻,安得此雨洗中原。長河滾滾來昆侖,鸛鵲下看黃流渾”的豪情詩句,表達著內(nèi)心濃烈的恢復(fù)中原的渴念。
這是陸游自己的世界,在這個不受人打擾的世界里,他的精神在自由翱翔,但是卻始終圍繞著一個中心,那便是何日才能收復(fù)中原,這是他日夜所思的。于是,即使在夢中觀賞牡丹時,看到那繁麗輝煌的景色,他也會發(fā)出“寄語氈裘莫癡絕,祈連不汝舊風(fēng)沙”的怒吼。在他81歲高齡時,仍寫下了“少日飛揚翰墨場,憶曾上疏動高皇。寧知老作功名夢,十萬全裝入晉陽”的詩句,再次表明了自己的心跡。
在《異夢》中,陸游重新提出自己至死要做一名“重鎧奮雕戈”的戰(zhàn)士,去戰(zhàn)場拼殺,收復(fù)天地。這是一顆不平凡的心,也是一顆不斷追求的心,洋溢著滾燙的愛國之情,如噴薄而出的熔巖,灼燒著人的靈魂。睡夢中的人是最真實的,在這個虛幻的世界中,白日所遮掩的面紗都被掀開,因此夢境也最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所思所想、所期所望??梢钥吹?,在這一部分“夢詩”里,作者直接傾吐了他火一般的熱情,把一位期望收復(fù)失地、統(tǒng)一祖國的愛拉詩人情懷毫無遮掩地袒露到了我們面前。字句之間,洋溢著他那深沉而又執(zhí)著的愛國之情,閃耀著愛國主義思想的火花,將愛國情懷消融在整個畫面之中。
二、報國無門的悲憤
陸游的祖父陸佃是個正直的官僚,父親陸宰也是一個以國家、民族安危為己任的士大夫,所以他從小受到家庭的熏陶。后來,陸游又投靠于極力主張抗金的名士曾幾的門下,再次接受了“抗金”、“雪國恥”思想的教育。如《樓上醉書》:
丈夫不虛生世間,本意滅虜收河山;
豈知蹭蹬不稱意,八年梁益凋朱顏。
三更撫枕忽大叫,夢中奪得松亭關(guān);
中原機會嗟屢失,明日茵席留余潸。
益州官樓酒如海,我來解旗論日買;
酒酣博簺為歡娛,信手梟盧喝成采。
牛背爛爛電目光,狂殺自謂原非狂;
故都九廟臣敢忘?祖宗神靈在帝旁!
詩中描寫了自己在酒樓豪飲博戲的場面,但這并不是他真正愿意做的。因為詩人在首句開門見山地表明了自己“滅虜收河山”的夙愿。接著寫八年入蜀,事業(yè)無成,對無法達成心愿耿耿于懷?!皳嵴泶蠼小薄ⅰ皦糁袏Z關(guān)”、“茵席留潸”,又通過這些“夢境”表達了他斗志未消的情懷,這也正是詩人“本意滅虜”、“蹭蹬不稱意”的形象化、情緒化的表現(xiàn)。在詩中,陸游還化用晉代王衍“你看我眼光乃出牛背上”的典故和《詩經(jīng)#8226;文王》中“文王陟降,在帝左右”的詩意,表明自己不移的報國志向和對最高統(tǒng)治者及投降派諱言恢復(fù)的蔑視。陸游還有不少寫“喝酒買醉”的詩,表現(xiàn)的往往都是酒醒之后更加悲憤的心情,對自己不能實現(xiàn)救國濟民的理想而痛心疾首。
在寫《樓上醉書》的同年夏天,還寫了為范成大送行時的《送范舍人還朝》,此詩也可以看作是陸游在酒醉中仍無法消解心中的塊壘以及酒醒后更加悲憤的心情的最好詮釋。“平生嗜酒不為味,聊欲醉中遺萬事。酒醒客散獨凄然,枕上屢揮憂國淚。” 詩中的“欲將萬事付醉中”,直言企圖借酒醉來麻痹自己,幻想求得一時的灑脫,然而他不僅沒有做到,“酒為旗鼓筆刀槊”,酒反而成了他進軍的旗鼓。未醉時念念不忘的是報國,大醉時長思不倦的仍是報國,強烈的愛國情緒簡直是飽和在他的整個生命里?!耙蚯槌蓧簟笔顷懹稳绱藵夂竦膼蹏榻Y(jié)在現(xiàn)實無法消解的情況下自然轉(zhuǎn)嫁到夢境中表現(xiàn)。誠如錢鍾書先生評價陸游的那樣,“他看到一幅畫馬,聽了一聲雁唳,喝幾杯酒,寫幾行草書,都會惹起報國仇、雪國恥的心事,血液沸騰來”,以至“泛濫到他的夢境里去”。
報國無門,對一位愛國、愛民的詩人來說,又是怎樣的一種屈憤?也難怪他會發(fā)出“平生鐵石心,志家思報國。即今冒九死,家國兩無益”的悲嘆?!队泬簟分兄苯觾A訴了自己的心聲:“久住人間豈自期,斷鉆殘角助凄悲。征人忽入夜來夢,意氣尚如年少時。絕塞但驚天似水,流年不記鬢成絲。”詩中作者將自己的抱負、依舊的豪情和不為所用、報國無門的悲憤表達了出來,同時又希望后人能夠理解自己的這份心情,“此身死去詩猶在,未必?zé)o人粗見知”,在這里展現(xiàn)出了一位雖備受挫折,但愛國之心仍至死不渝的志士形象。
從這些詩中可以體會到陸游內(nèi)心的悲苦。他執(zhí)著地追求著生命中的閃光點,卻屢遭不幸,他熱切地想投入到抗敵生活之中,統(tǒng)治者卻又向他關(guān)閉了大門,所以他又時時感到悲哀。但是,陸游是堅強的,他抱怨著、訴說著自己報國無門的不幸與悲凄,但字句之間,又分明閃耀著愛國主義思想的火花。同第一部分“夢詩”相比,報國無門的詩作雖然凄涼哀婉了一些,但二者在本質(zhì)上卻是統(tǒng)一的,因為字里行間都充滿著他那平凡而又偉大的愛國思想。
三、大好河山的浸潤
在陸游的“夢詩”中,有許多是寫他曾游歷過的山川名景。在他的《夢游》詩中,他將太華峰的妙景盡展眼前:“太華峰頭秋意新,醉臨絕壁岸綸巾。世間事邁惟堪笑,禹跡茫茫九片塵?!睆亩莱隽巳嗽陲柦?jīng)磨難后恍然徹悟的心境。陸游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也只有對生活充滿樂觀精神的人才會如此癡迷于山水景物。他游歷過許多地方,在他看來,這些地方都有值得眷戀之處。他忘不了“堆盤兩穴魚腴美,下箸峨眉木耳脯珍” 的蜀州,忘不了“地瘴霜常薄,林深日易昏” 的藤驛。
在他的詩中,以“記夢”為題的詩頗多,而在這些“夢詩”里,大多記述了他夢中游歷的“異境”,或“翠壁蒼岸立千尺,樓臺縹緲出奇上”,或“海山萬峰郁參差,宮殿插水蟠蛟螭。碧桃千樹自開落,飛橋架空來者唯”,這樣的美景的確讓人驚嘆不已。神思縹緲中,忽然又到了云臺宮,展現(xiàn)在眼前的是這樣一種仙境,“曲廊下闞白蓮沼,小閣更對青蘿峰。林間突兀見古碣,云外縹緲聞疏鐘”,面對此情此景,也難怪作者會提出“何當真過此山下,百尺裊裊龍旗風(fēng)”的希望。當陸游的愿望在現(xiàn)實世界中受到挫折的時候,他就會將情感轉(zhuǎn)以寄托在他物上。這部分夢詩從表面看只是一些游歷之詩,但仍體現(xiàn)出了他對國家永不熄滅的摯愛之情。正是這種無意識的傾瀉,才更顯得這份情感深刻而真切。
陸游的作品反映了鮮明的時代特色,表現(xiàn)了時代精神。所以,讀陸游的詩,不僅僅要注意其作品的藝術(shù)魅力,更重要的是去感知融匯于其中的濃厚的愛國思想。從對“夢詩”的內(nèi)容分析中,我們感受到了陸游那洶涌澎湃的愛國激情,體味到他那豪壯、赤誠的愛國情懷?!皦粼姟辈粌H是他自己思想的反映,也表達了廣大南宋人民的愿望,因而更具普遍意義。也正基于這一點,他的詩在后世影響很大,特別是在反對異族侵略之時,就更顯示出了其無窮的生命力。通過對“夢詩”的品讀,也更進一步讓我們感受到陸游平凡而又偉大的愛國情懷。
[參考文獻]
[1]宋#8226;陸游.陸游全集[M]. 北京:中華書局,1976.
[2]清#8226;趙翼. 甌北詩話[M]. 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6.
[3]黃寶華,劉師華.中國詩學(xué)史(宋金元卷)[M]. 廈門:鷺江出版社,2002.
[4]錢鐘書.宋詩選注[M]. 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5.
[5]周先慎.中國文學(xué)十五講[M]. 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