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語文教學生成策略
[文獻編碼]doi:10.3969/j.issn.0450-9889(A).2011.08.005
實施新課程以來,小學語文教學強調(diào)課堂上的“動態(tài)生成”,強調(diào)尊重學生的個性。因為課堂教學是一個開放的系統(tǒng),在這個系統(tǒng)中,教師只有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還給富有生命個性的學生,彰顯學生的生命活動,課堂才會呈現(xiàn)真正的精彩。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讓動態(tài)生成更有效呢?
一、精心預設是前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課堂教學是教師的課前預設與學生課中生成的統(tǒng)一體??梢姡A設與生成是相輔相成的,精彩的生成離不開精心的預設,精心的預設是為了追求精彩的生成。因此在進行課前預設時,教師要留給學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間,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充分想象學生在課堂上可能出現(xiàn)的每一個問題,并設計好應對的策略和調(diào)控的方法,這是課堂上精彩生成的前提。
如在教學《五彩池》這篇課文時,我猜想學生對五彩池的美麗和迷人一定十分感興趣,于是,我做了這樣的預設問題:“同學們想一想,我們能不能在美麗的五彩池中游泳呢?”并準備引導學生思考:五彩池的水是不是干凈?深度是多少?如果下去游泳有沒有危險?這些問題都可以在課文中找到答案,學生通過解讀文本能夠更深刻地認識到五彩池的特點。只要教師課前對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都預設好了,課堂上的教學調(diào)控就會應對自如,從而更加有效地促進課堂上的精彩生成,演繹課堂的精彩。
二、捕捉信息是關鍵
當課堂上出現(xiàn)了一些出乎教師預料的教學事件時,教師不能視而不見,因為這是學生真實學習情況的反映,如果處理不好,會嚴重影響教學質(zhì)量。所以面對課堂上出現(xiàn)的意外情況,教師要及時捕捉,并以此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這是促進課堂有效生成的關鍵。
如在教學《詠鵝》這首古詩時,我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一段“一群白鵝在清澈的小溪中嬉戲”的視頻,學生頓時陶醉在這一美景中。這時,我適時提問:“同學們,看到這么美麗的景色,你們有什么想說的?”有的學生說:“好美呀!如果我就置身在這美麗的景色中,一定會美美地讀一讀《詠鵝》這首詩。”有的學生說:“我想用彩筆把這美麗的景色畫下來,讓它永遠停留在我的腦海中?!边@時一名學生說:“老師,這些白鵝真漂亮,我真想吃了它們?!眱?yōu)美的教學氛圍突然被這個不和諧的聲音打破了,怎么辦呢?我靈機一動,這不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最好時機嗎?于是,我對他說:“你能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真好。同學們,你們對他的這個想法有什么想說的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針對“吃白鵝”這一觀點各抒己見,最后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認識到了人和動物要和諧相處。
教師在課堂上要用心傾聽學生的意見,特別是當學生的觀點有違常規(guī)時,不能敷衍了事,而應冷靜應對、巧妙轉(zhuǎn)化,使之成為一種有效的教學資源。當學生的回答出現(xiàn)了意外時,教師不要立即指責學生,而應以此為契機進行挖掘運用,促進課堂的有效生成。
三、多元解讀是重點
《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diào)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強調(diào)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本發(fā)表不同的見解,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因此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多元解讀,這也是促進課堂有效生成的催化劑。
如教學《江雪》這首古詩時,當學生對詩的內(nèi)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以后,我說:“同學們,讀了這首古詩以后,你們還有什么疑問嗎?”這時,一名學生站起來說:“老師,在這么冷的冬天,老翁為什么還要去江里釣魚呢?”我說:“是呀,老翁在這么冷的天去釣魚是為了什么呢?這個問題很有價值,接下來,請大家以四個人為一個小組對這個問題展開討論?!睂W生紛紛在小組內(nèi)討論起來,幾分鐘后,他們開始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有的學生說:“可能這位老翁身體很好,所以再冷的天也不怕,依然來江里釣魚。”有的學生說:“可能這位老翁有什么不開心的事,想在這里清靜一下?!庇械膶W生說:“這位老翁大概平時釣不到魚,因為平時有很多人來釣魚,他搶不過人家,所以只能在這么寒冷的天來釣魚。”當學生紛紛發(fā)表了自己的觀點以后,我說:“是呀,到底是哪一種可能呢?我們先來看一看詩人的生平和時代背景,對我們理解這個問題會有所幫助?!苯又医o學生呈現(xiàn)了柳宗元的生平及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學生通過閱讀明白了這首詩是在詩人被貶到永州的時候?qū)懙模磉_了詩人當時的心情。通過對這個問題進行討論,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這首詩的內(nèi)涵。
以上教學中,教師正是引導學生多元地解讀文本,學生才有精彩的生成,也對“老翁在這么冷的天去釣魚是為了什么”這個問題有了自己的解讀。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向?qū)W生呈現(xiàn)詩人的生平及時代背景,從而讓學生掌握了“知詩人論詩情”這一文本解讀的方法。
四、適時調(diào)整是保障
課堂教學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tǒng),而是一個開放的系統(tǒng),因此具有很強的現(xiàn)場性。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條件會根據(jù)課堂的實際情況的變化而變化,所以教師要對預設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適時的調(diào)整,從而保障課堂教學的有效生成。
如一位教師在教學《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時,一名學生說:“讀了這篇課文以后,我覺得‘草船借箭’中的‘借’字用得不恰當。因為借東西是要還的,而課文中寫的是諸葛亮用自己的智慧騙來了曹操的箭,是不用還的,所以應該改為‘草船騙箭’?!庇谑牵處熒釛壛嗽鹊慕虒W內(nèi)容,抓住這一觀點,組織學生對到底是“草船借箭”還是“草船騙箭”進行了正反兩方的辯論,學生在激烈的辯論中達成了這樣的共識:“借”字更加有效地說明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現(xiàn)在是諸葛亮騙來了曹操的箭,到時候還要把這些箭射回去,會“還”給他,所以“借”字的運用可謂獨具匠心。
以上案例中,教師沒有“視教案為上”,而是根據(jù)課堂上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及時調(diào)整教學流程,這樣的教學突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彰顯,個性得到了張揚。
總之,“動態(tài)生成”是新課程下小學語文教學的追求,教師應正確認識“動態(tài)生成”的內(nèi)涵,正確處理預設和生成的關系,把握好課堂動態(tài)生成的有效調(diào)控策略,從而使小學語文課堂呈現(xiàn)出真正的精彩。
(責編: 郝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