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是一門基礎課、工具課,語文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教給學生一定的語文知識,諸如認字識詞、遣詞造句,謀篇布局,語言表達、語法修辭等。但同時也不能忽略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因為教學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育人的過程,塑造健康的人格也是語文課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雖然語文教學以知識的傳授和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為主要任務,但是,“文以載道”,語文學科所具有的社會性,尤其是其思想性又決定了語文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育人”、實施德育,這就是“教書育人”的原則。而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完成學業(yè)后要走上社會、走上工作崗位,這就要求他們不僅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質(zhì),更應具備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
一、明確教學目標,注重德育滲透
明確的教學目標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基礎和前提。教學目標主要分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德育目標”三大塊。教師不光要注重學生所掌握知識的多少,培養(yǎng)了哪些能力,更要注重德育目標的滲透。德育滲透是一種隱性的德育灌輸,即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利用語文課堂進行德育滲透,需以課文為主要工具。在教學中,筆者非常注重德育目標的落實。如:魯迅的《拿來主義》筆者確立了如下德育目標:使學生受到“正確對待中外文化遺產(chǎn),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即將結(jié)束該文章教學時,我讓學生討論了應如何對待一些中外文化的問題,學生們雖然各抒己見,但最后大家都明白了對待中外文化遺產(chǎn)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能夠區(qū)別對待,會正確地批判、分析或繼承。
講授《項鏈》這篇小說時,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是分析主人公瑪?shù)贍柕碌娜宋镄蜗螅瑢W生們普遍能說出“愛慕虛榮、貪圖享樂”這一特點。抓住主要觀點之后,筆者并沒有結(jié)束對這個人物的評價,而是鼓勵學生繼續(xù)思考“從另外一個角度,還能看出她是個什么樣的人?”這時,學生就能從正面來分析評價這個悲劇人物:“誠實守信”“吃苦耐勞”“不輕易被厄運壓倒”等。這樣一來,就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同情心、責任感,讓學生明白任何人或事都是有兩面性的,作者在批判這個悲劇人物的同時又給予了同情與贊賞,生活中發(fā)生的一切不幸,可能都將與自己有關(guān)或與社會環(huán)境有關(guān),要學會關(guān)心、尊重他人,不斷提升自己的心靈,完善自己的人格。
中職語文教材第四冊《林黛玉進賈府》,筆者在指導學生分析名著、分析主要人物時,沒有忘記讓學生在了解曹雪芹及《紅樓夢》的基礎上認識我國封建社會的現(xiàn)實生活及其腐朽性。通過德育目標滲透也讓學生認識到了我國古典文學的獨特藝術(shù)魅力。
二、充分利用教材,加強思想教育
教師為了在課堂上教書育人,必須有意識地把要對學生進行的思想教育內(nèi)容結(jié)合教材融化到教學活動中,從而取得預期效果。中職語文教材既有文質(zhì)兼美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又有與學生實際密切相關(guān)的應用文寫作。在教學語文學科時,無論是閱讀教學還是應用文寫作教學,筆者總是努力做到文道統(tǒng)一。比如,中職語文第一冊《列車上的偶然相遇》這篇課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好學上進的父親面臨失學的危機之后,無奈之中去列車上當臨時服務員,與素不相識的博西先生相遇,父親認真、不馬虎的工作態(tài)度和規(guī)范的服務獲得了博西先生的好感,得到他的資助,從而改變了人生?!庇捎诒疚乃鶖⑹龅氖码x現(xiàn)在的時間、離學生的實際都比較久遠,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筆者充分利用了本文作者所說明的道理,和學生一起列舉出現(xiàn)代社會中一些人由于自身的努力加偶然機遇因一件小事而成大名、從而改變?nèi)松壽E的實例,從身邊人物到影視明星,從影視明星再到籃球健將……在我們大家的熱烈討論當中,學生自然而然地懂得了小故事中所揭示的大道理:機遇總是給有準備的人,很多時候,一件小事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成敗,要體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不論何時何地,都必須執(zhí)著、認真。
畢淑敏的《提醒幸福》是一篇說理性的散文,作者借日常生活中的諸多現(xiàn)象設譬發(fā)問,提醒人們什么是幸福,告訴人們?nèi)绾蜗硎苄腋!8鶕?jù)本文的特點,筆者給他們讀了“美國青年眼中的幸?!钡恼n外資料,接下來讓學生自由地討論、大膽地表達,只要自己認為是很幸福的事,都可以盡情地說出來,盡管大家所說的五花八門,但他們都能逐步認識到:生活中的點滴小事都是幸福,我們要學會體驗幸福、享受幸福,珍惜身邊的幸福,不要總是對生活不知足而“心比天高”。鄧拓的《不求甚解》是一篇談論讀書方法的文藝隨筆,告訴了人們讀書要多次反復、虛心領會,每讀一次都會覺得開卷有益。在教學時,筆者設計了“延伸拓展,遷移運用”這個環(huán)節(jié),和學生一起探討讀書,筆者以自己的讀書經(jīng)歷談到了在閱讀某部文學名著時,從幼年的“看熱鬧”到成年的“領悟主題、體會思想感情”,每一次都有新的收獲。學生從筆者的討論中既明確了本文所闡述的哲理,又體會到了優(yōu)秀文學作品中所蘊藏著的美與丑、善與惡、愛與憎……使思想教育得到進一步升華。
在教學《自薦信的寫法》這一課時,講完自薦信的寫法之后,筆者特別強調(diào)了寫自薦信的幾點注意事項,其中有“態(tài)度要誠懇,講究文明禮貌用語。言辭既不能虛夸,也不能拘謹。在陳述個人的資格和能力之后,不要急于提出個人的要求。”由于學生水平和能力的有限,他們所寫的自薦信從內(nèi)容上說還不成熟,必然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從學生們的作業(yè)當中不難看出他們明白了一些與人溝通交流的藝術(shù):不久的將來走上工作崗位進行自我推銷的時候,對未來的上司要有禮貌,要誠實守信而又充滿自信地展示自己,同時初出茅廬要謙虛謹慎不要好高騖遠,更不能毫不客氣地提出個人的奢望。這就為他們將來面向社會奠定了一定的思想道德基礎。
三、靈活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情感之美
教師要利用多種手法,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感到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己進入了角色,才能帶領學生進入藝術(shù)天地。筆者在講授《大堰河——我的保姆》這首詩時,范讀感情非常投入,自己沉浸于深摯的詩情當中,同時又能以一個引導者的身份,加以必要的點撥,引導學生體味詩情。由于用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詩人的赤子之心,大堰河這位勞動婦女的仁厚、博愛的胸懷使學生兩眼潸然。那么,對待生養(yǎng)了自己的母親呢,母親雖然平凡,卻勤勞偉大。從大堰河的身上,同學們也可以看到自己母親的身影,對母親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從而明白,不孝敬母親如何對得起母親那無私的付出!
在講授《詩經(jīng)》中的《蒹葭》時,筆者利用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給學生播放了由該詩改編的瓊瑤作詞、鄧麗君演唱的歌曲《在水一方》,并引領學生結(jié)合原詩理解這首歌的歌詞,在美妙的音樂聲中和我飽含深情的朗誦與分析里,同學們興致盎然,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詩歌中富有詩情畫意的情感美、意境美、語言美;從而使學生了解了我國古代人們對真摯愛情的向往,領悟了世間很多美好事物的可望而不可及、可遇而不可求,體會了古典詩歌重張疊句、反復詠嘆的手法;進而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
由此可見,教書育人,是對每一位教師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身為語文教師,在“教書育人”方面更是任重而道遠。只要教師的心中有“教書育人”的思想,同時充分利用各種情感因素,把傳授科學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如杜甫所言:“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潛移默化中,完成育人任務。
(作者單位:吉林市機械交通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