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期是人自控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期。俗話說:三歲看大。說的正是這個道理。因此,個體良好行為的培養(yǎng)應從娃娃抓起。本文分析了幼兒自控能力弱的原因,并針對提高幼兒自控能力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幼兒 自我控制 能力 原因 途徑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2-0129-01
一 幼兒自控能力弱的原因
自控能力是人自我意識的重要成分,當前,幼兒的自控能力弱主要表現(xiàn)在:不能長時間堅持做某些事情,上課好動,喜歡做小動作,隨意離開座位,不能按規(guī)則排隊,容易發(fā)脾氣等。筆者認為,幼兒自控能力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特殊的生理特點
生理學方面的研究證明,個體自我控制的形成和發(fā)展與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發(fā)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大腦皮質(zhì)抑制機能的成熟是人對自身生理進行調(diào)節(jié)和控制的前提。對于嬰幼兒來說,因為他們的大腦皮質(zhì)的抑制機能尚處于剛發(fā)育階段,興奮的感覺占優(yōu)勢,所以幼兒的行為往往都帶有很強的沖動性,容易大哭大鬧、發(fā)怒或者突然開懷大笑,自我控制能力差。
2.幼兒認知發(fā)展的限制
幼兒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其前提條件是幼兒應該具備一定的自我控制意識,也就是讓幼兒認識到應該自己管住自己的行為和思想。人的自我控制意識的大小與他對身邊規(guī)則和制度的認知程度及自身行為對他人和自己的影響的認知程度有關。由于身體和智力的發(fā)展限制,幼兒的認知水平十分有限,這也是他們自控能力差的一個客觀原因。
3.家庭成員對幼兒的過分寵愛
中國家長對幼兒的照顧和關愛大都超過了正常的度,達到了寵愛和溺愛的程度。即使幼兒已經(jīng)到了可以自己做一些事的年齡,如吃飯、穿衣服等,家長還是會盡力地為其做好這些事情,唯恐孩子做不好或者累到孩子。這樣就使得孩子形成依賴家長的習慣,做事情沒有主見,且養(yǎng)成容易沖動的壞脾氣。
二 提高幼兒自控能力的途徑
1.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引導幼兒表達和調(diào)節(jié)情緒
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是培養(yǎng)幼兒自控能力的重要條件,在幼兒園,教師要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和諧、平等、寬松的心理氛圍。首先,在日常的教育中,教師應側重于培養(yǎng)和引導幼兒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這樣才能為培養(yǎng)孩子的自控能力奠定基礎。這個世界對幼兒來說是未知的、陌生的,因此,幼兒比成人相比更需要關愛、安全和尊重方面的心理需求,滿足了他們的這些需求,他們才能有積極的情緒和良好的心理感受。反之,如果幼兒長期被批評和忽視,就難以產(chǎn)生積極情緒,因此,教師應習慣蹲著傾聽幼兒說話,并時常擁抱幼兒,撫摸幼兒的頭,讓每一個幼兒都能體會到被接納、被關愛的感受,覺得“老師都很喜歡我”,并為之高興。其次,幼兒園可以在適當?shù)臅r候開展關于情感教育方面的活動,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使他們懂得謙讓、團結、友愛、互助,學會控制不良情緒。此外,教師還要善于將幼兒的某些消極情緒引導出來。孩子在幼兒園都會有和小朋友吵架、任性、憤怒、大哭大鬧的時候,對于這些情緒,教師要給予理解。
2.促進幼兒獨立意識的形成
中國家長和教師為孩子考慮太多,喜歡替他們做太多事情,絕大多數(shù)幼兒的獨立意識都比較差。為了提高幼兒的自控能力,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幼兒自我意識的培養(yǎng)。讓幼兒學會自己做決定是促進幼兒獨立意識形成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多種自己做決定的機會。如,做游戲時,問小朋友:“你想玩搭積木還是想畫畫呢?”等。這些具有選擇性的問題,可以讓孩子獨立思考,做出自己的決定。應該注意的是,在孩子做出決定之后,教師必須尊重他們的決定,即使這個決定教師并不喜歡。在幼兒做出自己的決定之后尊重他們,會使幼兒認識到自己決定的重要性,并慢慢地學會做出正確的選擇。當然,一些需要大人做出決定的事情,教師就應該讓孩子看到大人的決定,而不需要進行A和B的選擇。這樣也會給孩子一個榜樣,某些事情應該果斷決定,而不能猶豫不決。這樣通過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意識,讓孩子的自控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3.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的自我情緒體驗與生理需要有較大的聯(lián)系。由于生理特征的不同,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應該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三歲幼兒的自控能力還比較弱,因此對于小班幼兒的行為習慣要求不能太高。而對于三歲以上的幼兒,即中班大班的幼兒,要抓住他們大腦皮質(zhì)抑制機能發(fā)展較快的特征,采取適當?shù)慕逃胧龠M幼兒自控能力的較快發(fā)展。這時教師可以教孩子養(yǎng)成和小朋友分享和合作的習慣、按規(guī)則排隊的習慣、不隨便和小朋友發(fā)脾氣的習慣以及自己吃飯穿衣服的習慣等。
4.教師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教師天天與幼兒在一起,他們的情緒如何對幼兒會有很大的影響,從一定程度上說,教師的情緒好壞是師幼關系好壞的基礎,也是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保障。所以,教師應該要有良好的情緒轉(zhuǎn)變心理機制,在面對可愛的小朋友時,教師應該主動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將一切煩惱暫時拋于腦后,用最好的精神狀態(tài)、最燦爛的笑容和振奮的情緒面對他們、感染他們。有些教師缺乏耐心,會對調(diào)皮的孩子板著臉大聲呵斥,甚至動手打孩子。這種行為都會給小孩的心理留下不好的印象,三歲以上的小孩還有可能會留下心理陰影。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參考文獻
[1]張麗娟.培養(yǎng)幼兒自我控制能力初探[J].成功(教育版),2008(8)
[2]宋麗敏.培養(yǎng)幼兒情緒的自控能力[J].學周刊(A版),2010(8)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