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提問是一種經常使用的教學手段和形式,合理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有利于實現(xiàn)教學目標,教師的提問必須講求科學,重視策略。
【關鍵詞】英語課堂 提問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2-0106-01
西方學者德加默曾提出這樣一個觀點:“提問得好即教得好”。課堂提問是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相互交流的一種教學手段,是實現(xiàn)教學反饋的方式,是啟發(fā)學生思維的方法,是有效教學的核心。然而,當課堂提問成為我們關注與研究的焦點時,我們才發(fā)現(xiàn),這種最古老、最常用的教學方式已被輕視與忽略了。在課堂中教師經常簡單、隨意、重復地提問,不講原則和方法,學生則是不敢或不愿提出問題,或不能、不善于提出問題,使得教學陷入困境。
一 課堂提問中存在的問題
其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點:第一,問題指向性不明確。第二,問題難度控制不當。第三,問題的思考空間不大。第四,提問重思維結果的多,重思維過程的少。第五,提問的語言蒼白,語調缺乏抑揚頓挫。第六,提問時不面向學生,對學生的回答不仔細聆聽。第七,評價學生回答時缺乏表揚和鼓勵。課堂提問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的情感態(tài)度和思維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產生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有:心動與行動之間的落差;教師對探究學習缺乏科學的認識;教師對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yǎng)觀念淡薄。有研究教師提問行為的實驗表明,教師的提問占課堂話語的20%~40%,特別在外語教學中,70%的學生話語是通過教師提問引發(fā)的,“教師提問的類型對學生的回答以及所生成的對話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二 問題的類型及特征
1.問題的類型
問題的類型主要有:(1)認知記憶性問題。我們所提問的問題相當大一部分是認知記憶性問題。這類問題便于學生學習,有助于提高認知水平。(2)推理性問題。要求學生用所學過的知識,根據環(huán)境、情節(jié),去推理下面所要說的內容。(3)拓展性問題。這類問題要求師生脫離課本展開想象,盡情發(fā)揮,這樣才能極易引起學生的興趣,開闊他們的思路。
2.良好問題的特征
良好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1)問題的范圍要具體。若問題的范圍太廣,學生就不知從何入手。如果一個問題中涉及到多個問題,往往使學生顧此失彼,造成混淆。(2)問題的內容要能引起學生的思考。教師要注意運用比較異同、指出關系、判斷是非,以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避免學生盲目背誦教科書。(3)遵循啟發(fā)性原則。要求教師切實根據教材的性質特點,通過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培養(yǎng)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提問題要具有點化作用,促使學生自己去探索、去領悟,然后領會所學知識的深意。這一原則在講述閱讀理解題時最為適用。(4)好的問題必須與教學目的相適宜。如果著重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師就可以提問一些事實性問題;如果著重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應用能力,那么提一些綜合性的抽象問題是最適宜的。
三 英語課堂提問的策略
1.面向全體,關注個體
課堂提問要全面衡量學生的實際情況,力爭給每個學生均等的機會,促使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fā)展和提高。因為學生的能力存在差異,因此教師在備課時不但要認真?zhèn)浣滩?,而且更要備學生,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不同梯度的問題,基礎差的學生可提問一些信息型或記憶型的問題;對于中等水平的學生可提一些理解型問題,并在理解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把分散在課文里、蘊含在課文內容中的知識加以綜述;對于學習好的學生提出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性質的問題,以便讓他們各自找到努力點。
2.循序漸進,激發(fā)興趣
在問題的設計上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使學生的理解層次不斷深入,逐步實現(xiàn)由知識向技能再到交際能力的轉化。這樣既能增強學生回答問題的信心,也為下一步提出更難的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問題設計得有趣味性,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積極地思考,從而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
3.把握時機,語言簡潔
提問是豐富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鍛煉學生聽說能力和英語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師在講解中要適當?shù)夭迦胍恍┨釂?,可以有效地控制學生的注意力,既起到鍛煉學生思維與聽說能力的作用,又可以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同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問題,教師的言語應該簡練、具體、明晰,所用的單詞和句型應是學生已知知識范圍內的東西,而并非冗長的問句和復雜的單詞組合。
4.層次清楚,形式多樣
設計的問題要有層次性,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緊扣,體現(xiàn)出知識結構的嚴密性、科學性、條理性,使學生有清晰的層次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情況靈活采用各種不同的問題情境,才能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的目的。
5.停頓適當,反饋及時
教師在提問后應該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但是,有些教師往往在學生思考時不斷催促學生,這樣做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而具體要停頓多久得根據問題的具體情況而定。在學生回答完之后,教師應給予評價或總結。對于正確的回答,教師應給予認可、表揚,對于不夠全面或者不正確的回答,教師應給予適當?shù)墓膭罨蛱崾尽?/p>
總之,提問是一種經常使用的教學手段和形式,在課堂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應從實際出發(fā),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環(huán)境,作出靈活恰當?shù)奶釂枴?/p>
參考文獻
[1]束定芳、莊智象.現(xiàn)代外語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2]劉顯國.課堂提問藝術[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2
[3]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