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應培植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yǎng)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因此我們教學生學語文,為的是學生一生的積淀和發(fā)展,為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低年級階段正處于學生語文能力培養(yǎng)的開始階段,如何有目的、有層次地開展好學生語言訓練,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對學生今后母語的深造至關重要。下面就結合《螞蟻和蟈蟈》一文的教學談談我的看法。
一、品讀語言,為說話能力培養(yǎng)搭建平臺
(教學片斷)
師:小螞蟻都非常勤勞,真是一群不怕苦、不怕累、勤勞的螞蟻啊!可這個時候蟈蟈們在做什么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多媒體)
生:他們在大樹下乘涼。(板書:乘涼)
師:他們乘涼時都干了些什么呢?請小朋友們自由地讀讀這句話。
出示:他們躲到大樹下乘涼,有的唱歌,有的睡覺,個個自由自在。
師:除了唱歌、睡覺,想象一下,他們還會干什么呀?
出示:他們有的……有的……
師:誰能用這樣的句式說一說?
生:……
評析:“說話”是人們交際和溝通思想的最常用、最快捷的工具。培養(yǎng)小學生說話能力是生活的需要,更是社會交際發(fā)展的需要,可以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和思維的發(fā)展。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說的訓練,積累詞句,提高說話能力。在以上教學片段中,教師緊緊扣住“有的……有的……”這一句式,先感知句式,再看圖用句式說話,學生在反復的訓練中,掌握了這個句式,也就多了一個表達的方式。點點滴滴,就匯聚成了流淌不息的小溪,對學生整個書面語的掌握運用而言,起到了夯實基礎的作用。
二、激發(fā)想象,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搭建平臺
(教學片斷)
師:請大家再看看這幅圖,看看這幾只蟈蟈的表情,展開想象:蟈蟈會怎么笑話這群辛辛苦苦運糧食的螞蟻呢?
生:這些螞蟻真傻!這么熱的天,不去乘涼,不去睡覺,搬什么糧食呢?
生:離冬天還遠著呢!還是好好享受享受吧!
生:這些傻螞蟻!像我們這樣,乘涼,唱歌,睡覺,多自由自在!
師:于是,蟈蟈們——(生齊讀第二句)
師:讀了這一句,你覺得蟈蟈怎樣?
生:蟈蟈真懶惰!(板書:懶惰)
師:時間很快地一天天過去了,一轉(zhuǎn)眼,冬天來了,西北風呼呼地刮起來了。小朋友們,我們再來看看這幅圖,看看這幾只蟈蟈是怎么過冬的?
師:(指圖)這只蟈蟈正張著嘴巴大哭,它會哭些什么呢?
生:我又冷又餓,怎么過冬啊!
評析: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闭n程標準總目標之一就是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造性想象對于小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他們思維具有良好的基礎,具備具體性、形象性的特點,教師應把語文課堂教學作為低年級學生思維開發(fā)之始,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主渠道,應使課堂教學成為學生創(chuàng)新學習的起始點,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文中有幾處空白處,如:“幾只蟈蟈看到了,都笑螞蟻是傻瓜?!薄跋X蟈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闭n文—語帶過,沒有具體描述。教學時,老師讓學生動腦筋去想一想,看到螞蟻在大熱天那么辛苦地搬糧食,蟈蟈都笑螞蟻是傻瓜,它們會說些什么笑話螞蟻?學生的想象自然貼切,既有蟈蟈的直接感受,又有內(nèi)心活動,兩相對比,進一步突出了課文的主題,使學生深受教育。
課堂中想象時,要做到不禁錮學生的思維,不要求統(tǒng)一的答案,讓學生自由想象、暢所欲言,這樣個體自身的潛能才能得到不同程度地發(fā)掘,增強他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三、促進積累,為語言內(nèi)化搭建平臺
(教學片斷)
師:時間一天天過去了,一轉(zhuǎn)眼,冬天來了,西北風呼呼地刮起來了。小朋友們,我們再來看看這幅圖,看看這幾只蟈蟈是怎么過冬的?
師:(指圖)這只蟈蟈正張著嘴巴大哭,它會哭些什么呢?
生:我又冷又餓,怎么過冬啊!
師:這一只蟈蟈低著頭,好像在想什么。它會想些什么呢?(生交流)
師:像蟈蟈這種只會眼前享受,沒有長遠打算的人,他的憂愁和痛苦也來得快。這就叫“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指導讀)
評析:《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十分重視語言的積累,在第一學段中要求:“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為落實這一目標,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從一年級下冊起在每個單元的練習里安排了“讀讀背背”的板塊。這個板塊分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熟記成語”,以成語歌的形式出現(xiàn)。讓孩子在語言環(huán)境中積累,這樣的積累,他們很容易在具體生活中調(diào)動,在積累中將課本語言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
總之,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非一日之功,需教師細心指導,耐心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