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改革中提出,課堂教學要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悅、和諧的氛圍中獲取知識。因而探討情境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三大作用,以及如何增加情境劇的知識性、趣味性,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其輕松學語文顯得尤為必要。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境??;教學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庇纱丝梢?,我們的課堂教學應以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和諧的氛圍,以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為目標。語文教學,說到底“凡為教,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情境劇是語文教學中的一種常用策略,運用得當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達到“不教自學”的教學目的。
一、情境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根據(jù)題材內(nèi)容,情境劇是戲劇的一種,它的主要特點是:戲劇情境險惡多變、矛盾沖突尖銳激烈、劇情發(fā)展中包含著大量偶然及巧合的因素,充滿了緊張的戲劇場面。運用到初中語文教學中,情境劇有如下作用:
1、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構思劇本創(chuàng)作、進行排練演習等過程中,都需要參與者對課文有一定的了解,這就客觀上促使學生在課外進行預習,對知識進行擴展。張志公談到:“以知識為主導,以實踐為主體,以培養(yǎng)能力為依歸,這是語文課的本業(yè)?!眲?chuàng)作情節(jié)劇的過程中,需要查找有關的材料,要借助翻閱圖書、上網(wǎng)查詢等多種途徑,對于語文文言文的預習。還要使用《古漢語字典》來掃除文字障礙,理順情節(jié),同時還需要了解一定的歷史知識,這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了學生使用學習工具和自學的能力。
2、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進行劇本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提高。對話、旁白、舞臺布置等都需要寫清楚。改寫時,首先老師可以給予一定的指導,然后讓學生自己寫,作品也許會很幼稚,但他們的寫作能力卻會因此得到了很好的訓練。
3、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情境劇表演也是一種語言訓練的過程。表演最終是通過語言去表達的。因此一個成功的情境劇的表演是語言交流的最佳時機。這兒的語言大都是口語,語言往往是與動作、神情、心理結合在一起的。因此在情境劇的表演中,口頭語言、體態(tài)語言,乃至書面語言的綜合表現(xiàn),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感卻非常的重要。
二、情境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最常用的情境劇教學模式是簡單的原文分角色對話,這時學生往往是復制性的對話,朗讀結束,活動也就結束,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因此,要開展一堂生動有趣的情境劇教學課,最好重新編排劇本,可以參考以下三點:
1、內(nèi)容知識性
情境劇既然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方式。就不能只講趣味性,讓學生一笑而過。應注意趣味性和知識性的緊密結合。例如,方法一:對于需要記憶的課文,可以把需要記憶的詩詞歌賦或散文中的佳句作為人物臺詞,編進劇本中,讓這些原本枯燥的背誦內(nèi)容作為劇本中的經(jīng)典名言,以此來增強學生的記憶力。方法二:對于科學性更強的說明性課文,把科學難點、重點設計成問答形式,并舉一反三,結合同類的科學原理,進行知識型的拓展。方法三:在一篇語文課文的情境劇編寫中,適當加入其他學科的知識,從而能使學生對知識結構間的聯(lián)系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
2、方法多樣性
情境劇的劇本編寫多樣化。方法一:由老師來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編寫劇本,完整演繹課文內(nèi)容,請學生在課堂上來表演,在表演的過程中,可以使用一些道具,以增加表演的真實性。方法二:可以由老師編寫劇本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由學生分小組來續(xù)寫劇本。最后進行評比。方法三:由全體學生來編寫、演出一個劇本,進行各種職務的分工,分別任導演、演員、廣告設計、劇作者等角色,完整嘗試影視作品制作的整個流程。
3、形式趣味性
為了活躍課堂氛圍,情節(jié)劇可以適當增加一些“笑點”。例如將課文內(nèi)容與著名的影視生活中的“小品”聯(lián)系起來,引導學生進行模仿:大膽地設想一個情節(jié),分幾個角色,設計一套對話,再適當加一點舞臺提示,構成一幕劇。因為影視生活廣闊,可供聯(lián)想的“小品”甚多,這么一引發(fā),學生興趣陡升,一個個取材實際生活或教材的劇本就出來了。又如在情境劇中插播自編廣告,廣告可以模仿《大腕》和《武林外傳》中的風格,詼諧幽默,也能起到活躍氛圍的作用。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體驗,無論是從文本中獲得的感悟,還是從交流中碰撞的創(chuàng)造。從思考中獲得的情思,都是極其重要的。情境劇教學就是要注重對學生的這種綜合性的體驗教育。只有讓學生親自去參與,樂于去體驗,思考著去體驗、創(chuàng)造著去體驗、真情地去體驗,他們才能真正地完成對文本的解讀與創(chuàng)造,從而內(nèi)化為自己的東西。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上,孩子們都像這演故事、講故事、聽故事一樣去聽課,去學語文,那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了。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文集,教育科學出版社
[2]張志公,教材改革要面向現(xiàn)代化建設,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