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字的大家族中,形聲字的數量占漢字的絕大多數。學生掌握了形聲字的構字規(guī)律和學習方法,也就具備了獨立識字的最基本的能力,從而能夠有效地解決漢字學習時遇到的主要問題。因此,形聲字的教學是漢字教學的主體內容。而轉轉盤識字就是在集中識得形聲字的同時,也學習字理識字的成分。
一組字詞,一首童謠就構成了轉轉盤識字的教學內容。
如何在“轉轉盤識字”的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轉轉盤識字的興趣,把握形聲字的特點,教給學生學習形聲字的方法,是我一直在思考和實踐的課題。我實踐著讓童謠唱響在轉轉盤識字教學的課堂。古人云:“童,童子。徒歌日謠?!焙棋闹腥A文明,有脫俗高雅的楚辭漢賦,也有質樸純真的民歌童謠。當母親輕推著搖籃,滿懷愛意地對乳兒輕聲吟唱的時候,童謠便進入了我們的生活?!皼]有童謠就沒有童年”,其滋養(yǎng)心靈的作用是任何動畫、玩具所不可替代的?,F在,我們一般認為童謠,今也稱為兒歌,就是適合兒童唱誦的歌謠,內容通俗淺顯,簡潔明快,語言簡潔樸實,朗朗上口、童趣盎然。大都為韻文,形式不拘?!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具有階段性特征,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guī)律,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钡湍甓螌W生具有活潑好動,注意力持續(xù)時間短的特點。所以童謠因其具有語言生動、結構簡單、形象性強等特點,符合學生生理、心理發(fā)展要求。
一、巧用童謠,激發(fā)轉轉盤識字的興趣
教學蘇教版一下《識字4》的部分教學過程:
師:老師這里有一個轉盤,轉盤上有一個“也”字和這四個偏旁。我們一起邊拍手邊把《轉轉盤童謠》唱起來。
生:小小轉盤轉呀轉,轉呀轉,轉到馬字旁,變成馳馳馳。
師:什么馳?
生:奔馳的馳。
師:奔是前鼻韻母。誰來當小老師,帶大家讀這個詞。指名讀。、
師:奔馳是什么意思呢?
生:“奔馳”就是跑得快,跑得很遠。
師:什么會“奔馳”啊?
生:馬兒、火車、豹子……
師:奔馳原來是指馬兒在草原上快速地跑,所以馳是馬字旁?,F在也指車跑得很快。能說一個帶“奔馳”的句子嗎?我們一起把這個詞讀好。
老師相繼用這樣的童謠對唱的方式,教學了地、他、池以及田地、你我他、池塘。沒有過長的句子,以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童謠的形式,在童謠對唱的過程中,學習了相應的形聲字以及由轉轉盤產生的生字組擴而成的詞語。課堂上所有的孩子們都在積極地參與,以吟誦童謠的方式,體驗著什么是轉轉盤識字。童謠的利用能更好地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思維,這樣的識字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也變得樂于接受,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趣味盎然。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薄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提出: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在兩年內學生要基本上認識2000個字,任務非常艱巨。對兒童來說,文字是枯燥的書寫符號,識字不像看動畫片、昕故事那么有趣。激發(fā)識字興趣,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使他們在興趣盎然中學,充分促進學生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轉化。
二、仿寫、創(chuàng)編童謠,促進學生能力的發(fā)展
轉轉盤識字所選編的韻文,多是童謠。教學了《識字4》的謎語童謠之后,我鼓勵學生大膽發(fā)揮想象,自己仿寫童謠,朱熹說“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學文既久,自然純熟?!笨梢?,古人把模仿范文作為最初作詩的方法,他們先作“依樣畫葫蘆”的“葫蘆”,然后逐步“師其神,不師其貌”,最終實現由模仿走向創(chuàng)造。以下是學生根據《識字4》的謎語童謠所仿寫的童謠:
郭馨月同學:有水才能清,有言去邀請,有目是眼睛,有心才有情,有日天氣晴,有蟲是蜻蜓。(青)
張屹之:說來相互尊重,有心令人感動,日出萬里無云,有水窗鏡透明。(青)
季欣然:有手能抱住,有腳快快跑,有水來泡澡,有火點大炮。(包)
周心蕊:有心知錯要改正,有木開花香氣濃,有水要比江河大,有草果兒甜又紅。
由仿寫到創(chuàng)編,在理解形聲字的構字規(guī)律,聲符表聲,形符表意的特點之后,可以多種形式地創(chuàng)編童謠。創(chuàng)新精神是素質教育的重點,是人才培養(yǎng)的關鍵,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新世紀的人才需要具備創(chuàng)新的活力,以適應知識經濟社會的發(fā)展需要。有的學生在仿寫的過程中,進行了自己獨特化的創(chuàng)新。
王曉同學以“青字家族的字”創(chuàng)編了童謠:日出天氣晴,河水清又清。眼睛明又亮,用心辦事情。來客要說請,從小講文明。
葉凌鋒同學在借鑒書本上的童謠的同時,頓生靈感,有所創(chuàng)新地編寫了童謠:日字旁,表太陽,太陽出,天氣晴;目字旁,表眼睛,大眼睛,看得清;三點水,水靈靈,小河水,清又清;蟲字旁,蟲有關,天上飛,小蜻蜒;言字旁,開口說,客人來,里面請;豎心旁,表思想。我高興,好心情。
楊力豪同學以“票字家族的字”創(chuàng)編了童謠:順水漂,隨風飄。目光一瞥那是瞟,只愛吃肉猛長膘。
學生所創(chuàng)編的童謠,句式整齊,讀起來朗朗上口,特別適宜于朗誦,這樣的創(chuàng)編不僅能大大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加深對于課文的理解,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語感和美感,提高他們的語言水平。在仿寫、創(chuàng)編童謠的過程中,對形聲字的構字規(guī)律進一步地掌握,對形聲字形旁的功能有了更深刻的體悟,將特別的字形與形象的情境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以后運用這些生字時,腦海中浮現相應的情境,想起那形象的提示語言,從而使其巧記字形、字音、字義,逐漸強化了識字效果,同時增強了學生的觀察力,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獨立識字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擴大了知識面,增長了見識,促進學生智力的發(fā)展。在分享童謠的同時,學生又能識得更多的形聲字。
將童謠與轉轉盤識字教學緊密結合,旨在培養(yǎng)學生識字興趣。提高識字效率,提前進入閱讀。既符合低年段學生的特點,也顯示出語文課堂獨有的濃郁的文化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