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CAI課件只是作為現代教育技術的一種手段而出現的。這就決定了它只能輔助教學。只有在最佳關鍵點上使用CAI課件,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點之一:創(chuàng)設情境時
有效探究活動的展開也依賴于學生對探究問題的興趣。只要學生有興趣,就能有效地激發(fā)大腦組織的功能,從而使學生思維活動更積極、更有效地展開,學習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CAI課件不受時空制約的優(yōu)點,以影視或動畫形式創(chuàng)設出新穎有趣的情境,設置問題懸念,既可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調動積極的情緒,又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啟發(fā)思維,解決實際問題。比如在教“地球內部是什么樣的”這一課時,由于請學生動手操作的內容較少,再加上涉及的知識和生活關系不大,因此學生很容易會開小差,考慮到這點,我在一開始便利用預先制作的CAI課件向學生展示了一些宇宙中拍攝到的地球的照片以及古代幾個流傳甚廣的關于地球由來的傳說,這樣一下子就把他們的興趣給調動起來,為接下去的教學打下了基礎。
關鍵點之二:科學實驗時
實驗前,用多媒體幫助學生裝配實驗,掌握實驗的注意事項。如學習使用酒精燈時,課本上雖有插圖,但圖是靜態(tài)的,部分學生不容易理解。于是,我用多媒體做了一個小課件:第一步,出示酒精燈,讓學生認識酒精燈。講到什么部位,就閃一下什么部位,刺激學生感官,幫助學生記憶。第二步,做一個點酒精燈過程的動畫:先出示移去燈帽的過程,再出示怎么點火,最后出示燈芯被點燃。重要的地方,如點燈時手的位置等都能重復播放,并加文字注解,播放時教師再配合講解。點燃后,出示一個問題:為什么要由下往上點火?第三步,出示一個燃燒著的燈芯的特顯,讓學生觀察比較火焰的三層顏色的區(qū)別:外層是淡黃色的,第二層是桔紅色的,最里邊一層是淺藍色的。然后,出示標注,讓學生記住最里邊的一層叫做焰心,第二層叫內焰,最外邊一層叫做外焰,同時介紹外焰的溫度最高,所以要用外焰加熱。第四步,多媒體演示如何熄滅酒精燈,“桌面”上的酒精燈帽“飛”到了燈芯上,燈熄滅,同時強調一定要用燈帽蓋滅火焰。演示完一遍之后,再讓同桌同學相互思考、討論,并且讓各小組實際操作一遍。通過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對照與檢測,我了解到學生掌握的情況是令人滿意的。
關鍵點之三:觀察困難時
在實驗觀察中,有時現象不明顯或無法觀察事物內容的變化,這時利用CAI課件,以動畫演示的方式,把看不清或看不見的現象展示給學生,使學生觀察得更深更廣。如教“壓縮空氣”時,在學生實驗后,出示課件,首先畫面上出現一個綠色的實心小球,它代表一個空氣分子,學生從畫面上看到空氣分子群被收進了針筒里,—塊黃色的橡皮堵住了針筒的出口,里邊的空氣跑不出去,一只小手向下壓空氣,分子向空隙變小,空氣被壓在一起了,松開小手,針筒內的空氣不但能夠被壓縮,而且壓縮空氣還有彈性。這樣進一步提高了學生觀察的深度和廣度。通過CAI課件動畫或影視展現,把事物的形成過程顯示出來,提供給學生動具體的感性材料,讓學生加以比較,幫助學生歸納和掌握事物的共同特征,從而完成知識的結構。
關鍵點之四:突破教學時
為突破教學受到的地域、時空等因素的局限,利用CAI課件把相關的影視資料、動畫、圖像巧妙地加以組合,在教學中播放,有利于學生跳出書本的局限,拓寬知識面。如教“恐龍”時,由于恐龍距今太遙遠,學生難以想象它的特征、生活的環(huán)境和生活習性,這時利用CAI課件把各歷史時期恐龍生活環(huán)境、習性、進化情況一一展示給學生,一幅幅畫面、一個個鏡頭,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從活動中的圖像中獲得活生生的感性認識,從而對各時期恐龍的情況了解得更加具體、形象、全面。
現代多媒體技術可以把圖、文、聲、像有機地結合起來,比傳統(tǒng)的課堂上只有單調的老師聲音、粉筆字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是我們在利用多媒體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心理特點,明確只有動靜結合才能使學生注意力更持久。在課堂上學生應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參與、師生間的互動是保持注意力最有效的方法。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讓CAI課件呈現在學生學習的關鍵點上,既能吸引學生,幫助學習,又能省時省力,拓寬學生的視野,具有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yōu)點。但現代教學技術手段不能代替科學課中的實驗探究、觀察、推理、討論,它只是一個教學的輔助手段。在設計教學時還必須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從實踐中學習新知,從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