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毙W數學探究性學習主要是指學生以自己已有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為基礎,在教師指導下,面對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問題或任務,通過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明確探究目標
探究性學習是以問題為導向,通過提出問題,促使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制造一種“不協(xié)調”,以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促進學習者卷入學習。通過引導學生探究問題。促進學生開展積極主動的學習活動。例如,在“可能性”一課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讓學生從口袋里摸球,每人多摸幾次,每次摸球后隨即把結果記錄下來。交流的時候,由于各小組匯報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學生就會產生疑問:怎么有的小組摸到的全是紅球;有的小組一會兒摸到紅球,一會兒摸到黃球;而有的小組一個紅球都沒有摸到?這里通過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去發(fā)現問題,提出他們想提的問題,提出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從而激起了學生探究的欲望。
二、獨立探究,獲得思維方法
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年齡比較小,他們的思維方式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教師除給學生提供豐富、直觀的背景材料構建解決問題的模型外,還要把學習與探索的時間、空間留給學生,鼓勵學生大膽猜想,質疑問難,讓學生在學習中享受樂趣,使數學課堂成為學生的天地。當學生的見解出現錯誤或偏頗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自我矯正,將機會留給學生自己,不要代替學生自己的思考。例如:在“可能性”一課中,在交流第三種情況時(任意摸一個,一定是綠球),大多數學生都認為應該全部放綠球,但是有兩位學生堅持自己的想法,認為應該放很多綠球,放一個紅球。這時,我馬上按照那兩位學生的想法在口袋里放了15個綠球和1個紅球,并讓那兩位學生親自摸一摸。事實勝于雄辯,最終那兩位學生放棄了自己的想法。問題在學生的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中逐步解決。
三、合作交流。增強合作意識
在學生個體獨立探究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小組內或班級集體范圍內,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和過程。學生在這種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中可以不斷打開自己的思路,反思自己的思路,發(fā)揮集體的智慧,使每個學生點點滴滴的思維火花成為大家共享的資源,從而揭示出知識規(guī)律。在討論、交流中,學生處于一種寬松的氣氛中。這種放松的狀態(tài)是學生思維最活躍、最便于學生再創(chuàng)造的狀態(tài)。例如:在分組進行“周末興趣小組”活動時,讓學生在分組探究、合作交流中,自己從情景圖中了解有效的信息,探索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發(fā)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的小組合作討論與探究。不僅使學生處在更為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中,同時也使得課堂教學的信息渠道拓寬了,學生在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中依靠集體的智慧,會有更多發(fā)現的機會。同時在共同參與的過程中,學生還需要了解不同的個性,學會彼此尊重、理解和容忍,表達、傾聽和說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并執(zhí)行合作探究方案的能力等。
四、實踐運用,增強應用意識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p>
讓學生在探索中了解實際問題中的各種關系,進而將現實問題用數學關系表示出來,這對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yǎng)和數學思維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教師設計練習,不僅要有利于幫助學生鞏固、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及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學習了毫米,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并實踐:你認為在你生活的周圍,哪些物體要用毫米去量,那些物體要用分米、米、千米去量,請你實際量一量,并把結果列表記錄下來。學習了統(tǒng)計,可以調查學校老師上班是乘車、步行還是騎車的。采訪幾位老師制成統(tǒng)計表。這樣一些開放性的實際問題,有利于學生感受數學的價值和意義,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五、進行反思,獲得情感體驗
數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體驗數學。教學中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足夠的機會去反思,讓學生自己理一理、比一比,讓學生在討論、分析、交流、比較甚至爭辯中,親身體驗探究發(fā)現的過程,以便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善于認識自己的各種需求、能力、思維品質與策略、態(tài)度和行為的反思能力,以及根據反思的結果自覺進行自我調控的能力。
例如:在“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中,我組織學生進行評價:“今天我們學了什么,怎樣才能知道誰比誰多,多多少,誰比誰少,少多少?”引導學生通過對發(fā)現過程的回顧,去感悟探究發(fā)現的方法。這樣學生不僅獲得了求兩數相差多少的方法,而且學到了如何去探究新知的學習方法。教師的評價則使學生體驗到主動探究獲取知識的愉悅感,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的動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