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課是教給學生音樂知識和進行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之一。能力的發(fā)展又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高級階段,是音樂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訓練。
一、培養(yǎng)學生大膽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
上課時,許多學生因害羞、膽怯,有的連教師的正眼都不敢看,更不要說讓他回答問題了。還有的學生,思考不夠成熟就積極舉手發(fā)言,雖然有些唐突,教師也沒有必要加以諷刺、挖苦,而應耐心加以引導。
“教學”,既體現(xiàn)教師的教,又體現(xiàn)學生的學,是師生雙邊活動的結果,必須把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機結合,那種對學生活動過程過于生硬的控制,其結果不但使學生喪失主動性和獨立性,而且會產生厭倦情緒。
二、培養(yǎng)手、眼、耳、腦并用的能力
具有耳聰目明的資質,是每一個活著的人都希望擁有的資本。因此,聽力訓練就顯得尤為重要。在聽力訓練上,我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從基本技能出發(fā),注意從易到難,從單音到雙音乃至和弦,從級進音程到小跳乃至大跳;從二小節(jié)樂句到四小節(jié),八小節(jié)乃至全句;從簡易節(jié)奏的組合到較復雜的組合乃至特殊節(jié)奏的組合等。另一方面將技能訓練放在歌曲欣賞、演奏、創(chuàng)作等實際音樂活動中,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各種音樂要素,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經過訓練,學生不僅在音樂聽覺上有長足的進步,而且,在其他學科上也有很出色的表現(xiàn)。
學生在學習樂理知識時,教師應鼓勵他們自己演示擊拍。使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相結合,充分調動他們各種感官。既鞏固了知識,發(fā)展了能力,又促進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例如教師指導作品欣賞,當學生熟悉第一、二樂段旋律后,教師用談話法,要求學生在聽第三部分音樂時,找出這一部分與前面部分的關系,學生仔細聽完作品第三部分,會很快發(fā)現(xiàn)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現(xiàn),使學生懂得歌詞的形成規(guī)律。
三、用激情感染學生,培養(yǎng)學生寬廣的胸懷
作為教師,每唱一首歌,每奏一曲樂,都要充滿激情,只有這樣,才能感染學生的情緒,提高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徹底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一味強調知識,技能技巧,而忽視學生的情緒激發(fā)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學得輕松,促進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和提高。學生經過音樂所蘊涵的生活哲理和教育意義,使學生深受感染。如《黃河怨》表達了祖國遭受帝國主義鐵蹄的踐踏,淪陷地區(qū)人民背井離鄉(xiāng),無家可歸。學生學習歌曲后,能產生強烈的震撼,痛恨敵人的情感頓時流露出來?!都t太陽》表達了對偉大領袖的歌頌,讓學生對偉人心生敬仰。諸如此類,方法可靈活應用,因學生主體不同,教法也因相應變動,以不變應萬變,方可取得更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