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教育觀認為,素質(zhì)教育其實是對學生實施主動性教育。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種把知識內(nèi)化的特殊認識過程。所以,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特別是在進行朗讀訓練時,我把學生當成學校的主人,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發(fā)展學生的主體能力,塑造學生的主體人格。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良好的參與氛圍
“親其師而信其道”,人的感情有遷移功能,特別是小學生更為明顯,學生如果喜歡老師,也就特別喜歡老師所教的學科,上課時就會積極思維,主動參與,學習的效果也好。因此,為了讓學生主動參與朗讀訓練,我不但在平時關心熱愛學生,而且始終在課堂上保持和學生之間和平、民主、友好、和諧的關系,還自己練就了一口標準的普通話,語言做到親切、悅耳、富有兒童情趣,范讀時富有吸引力。這樣,學生受到感染,愿意讀書,也想讀書,樂于讀書,真正處于“我要讀”的學習最佳狀態(tài)。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參與動機。培養(yǎng)朗讀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學生都有好奇、愛好直觀形象的心理。在朗讀時,我注意利用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如在學習朗讀《臺灣的蝴蝶谷》時。我讓學生事先剪了各種形狀和顏色的蝴蝶,在課堂上學到第三段時,我把五彩的蝴蝶一把把撒向?qū)W生,學生仿佛看到了五彩繽紛的蝴蝶在上下翻飛,感覺置身在蝴蝶群中,異常興奮,非常有感情地讀出了“有的山谷里有幾種蝴蝶,上下翻飛,五彩繽紛,就像誰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顏六色的花瓣,隨風飄來,又隨風飄去?!庇秩缭诶首x《趕海》時,讓學生聽一聽海浪的沖擊、海鷗的鳴叫,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朗讀的興趣也自然而然地被激發(fā)出來了。
三、多種感言參與,發(fā)展朗讀能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時參與的感官越多,越能充分發(fā)揮大腦左右半球的協(xié)同功能,思維活動效率就越高,學習效果也好。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這一規(guī)律,讓學生的眼、耳、手、口、腦都能參與學習。動眼看,看圖、看書、看別人的朗讀;動口說,把語言和思維結合;動腦想,在想象中發(fā)展思維,輔助朗讀;動手表演,讓自己真正進入角色,做到朗讀時繪聲繪色;動耳傾聽,評價他人及自己的朗讀,從而得到提高。
四、運用評價,增強參與信心,掌握朗讀方法
正確及時的評價對學生又明顯的激勵作用,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巧妙運用評價進行調(diào)控,將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激勵了學生,而學生之間的互評,更有價值。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自由讀文,然后自己找出讀得最拿手自爭一句或一段來做小老師教別人,可以從語氣、神態(tài)、動作上進行示范,低年級學生興致很高。如學生讀完后,讓其他人來評一評:他讀的好在哪里?還有哪里不好?指導學生用這樣的句式來評價:“我給xx說優(yōu)點,……我給他提意見,……”或“我給自己提意見,……”學生在讀中評,又在評中讀,在評議中教他人,也教會了自己朗讀。
通過實踐,我覺得在朗讀訓練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生的朗讀能力在參與過程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