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數(shù)學教學應當在重視班級個體差異的前提下,分層次、分級別地進行因材施教。對于數(shù)學這一邏輯性強的教學科目,不同能力的同學對同一數(shù)學問題的理解程度和理解深度都各不相同。分層教學是根據(jù)實際情況所作的一次新的教學模式的探索,為解決初中數(shù)學教育的普及性與學生個體差異性而進行分類指導、分類施教,正是貫徹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分層教學;差異;初中數(shù)學教學
一、差異化教學
并不是同一種教學模式都能適合所有的學生,初中數(shù)學是整個學生時代數(shù)學科目的基礎,長期的實踐表明,初中數(shù)學的底子厚對日后的高中數(shù)學學習大有幫助。但是在青少年成長階段學生們的學習接受能力存在差異,老師應該在原來的統(tǒng)一的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適當改進。古代有孔子因材施材的教育哲學,那么在今天,數(shù)學教學模式同樣需要延用這一思想。作為邏輯性最強、關聯(lián)性最強、難度最大的一門課程。不同的學生對它的掌握和理解各不相同。教學實踐中,筆者針對教授班級學生的學業(yè)基礎,智能水平和學習態(tài)度以及學生的自我評估,將班集體學生劃分為三個大組,根據(jù)其接受能力的不同分別分為1、潛力組;2、實力組;3、突出組。針對這三個不同的組,老師設計不同的思考題目,首先以潛力組的接收水平來進行教學,而后逐漸地拔高,這樣對三個小組都有很大益處。
二、認清差異,施行目標分層教學
老師在備課時需要參考霍恩斯的教學理論,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具體可行的教學目標,分清哪些屬于共同的問題,哪些又屬于層次目標。主要的指導思想以低層水平為起步點,逐漸向中層、高層水平延伸,針對不同層次的同學提出不同要求。低層次的學生能夠?qū)⒄n程內(nèi)容掌握,高層次的同學也會受到難度大的問題的挑戰(zhàn),在高層次的學生的討論中,水平稍低的學生也會從其解答思路中學習到不少知識。這就是分層教學的一個優(yōu)點。
當然,實踐也證明,該方法并不是每次都奏效,因為分層的過程比較人為化,并不能時刻反映出客觀的情況。有時把握不準,反而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這就需要老師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三、面向全體,授課差異化
教學分層是課堂教學中最難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師最富創(chuàng)造性的部分。教師要始終堅持“進度一致、程序不同、分層施教”的原則。在導課時,創(chuàng)設生動直觀、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一部分老師開始慢慢在教學的過程當中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找準了新的知識要點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的問題,不是一味地以告訴答案為指標,而是將問題拆開來,將其分成不同的小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探討,達成一致結(jié)論時,反而同一問題的知識點越來越多。這個時候是高水平的學生帶動低水平的學生進行思考的最佳時機。潛移默化中,潛力層的學生的思考模式也開始越來越像高層次的學生一樣。雖然這需要一個過程,但是長期下去,從教學結(jié)果中就可以發(fā)現(xiàn),整體的學習能力是在不斷提高的。老師在備課中也應該注意問題設置的分層化,對于同一問題的一些基本理論知識,可以先由潛力組來進行回答,再由超越組來進行深化,而突破組可以將問題進行轉(zhuǎn)換思考,使問題的涵蓋面加大。這樣既解決了中等偏下學生的困難,又讓優(yōu)秀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使教師的點撥落到了實處。
四、課后練習強調(diào)水平區(qū)分
練習和課后作用是幫助學生鞏固學生的課堂知識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但是采取了分層教學模式,那么課后練習依然需要因地制宜地進行相關的分層,根據(jù)不同組別的知識掌握能力,分為簡易題、中等題和難題,這些題又分為必答題和選做題,不同的層次的學生的題目自主范圍是不同的,潛力組主要攻克基礎題,那些中等題和難題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選做,而突破組則在基礎題中選用一部分,而難題需要著重做。這樣,各自根據(jù)自己的實力進行相關難易程度題目的解答,這樣更多的學生會積極地參與到課后練習中來,這樣也就幫助了他們掌握課堂所學的知識。
五、輔導注重學生能力的不同
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布盧姆提出:“只要在提供恰當?shù)牟牧线M行教學的同時,給每個學生提供適度的幫助和充分的時間,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完成任務或達到規(guī)定的學習目標?!彼苑謱虞o導是分層教學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對于各組的學生,除在分層施教外,還要作適當?shù)妮o導。對潛力組的學生主要是調(diào)動非智力因素,激發(fā)學習興趣,指導學習方法,同時在一些班級,老師還采取以強幫弱的輔導模式,輔導的最終目的當然是縮小這種實力之間的差異,但是這種方式目前來說受益的面還不廣,因為學生的自我管制能力還不足,有些時候難以真正達成相互學習的目標。
不同層次的學生應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但是要注意的是在評價的過程中要堅持及時、客觀、激勵等原則,評價的目的還是以正面鼓勵為主,為的是讓學生有一個正確的自我認識,同時也是讓老師做到分層教學有據(jù)可依,而不是盲目地進行內(nèi)容調(diào)整。當然分層教學目前還只是處于一種探索階段,并不是所有的學校都采納了此種模式,作為一種趨勢,它的發(fā)展是不可阻擋的。
分層教學是提高學生數(shù)學學習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而縮小差異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教育工作者要抓住素質(zhì)教育的本質(zhì),尊重客觀規(guī)律,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走符合現(xiàn)代教育的教學路線,才能使教學成效真正發(fā)揮最大。
參考文獻:
[1]李江華,初中教學中的分層教學芻議[J],教法研究,2008
[2]揚湘,應用處方式分層教育模式的探討[J],成人教育,2010